離婚沙龍

離婚沙龍

離婚沙龍是法國巴黎為更多遭遇婚姻困擾的人提供幫助而舉行的,2009年屆沙龍共包含五大主題,即“建議和權利”“心理和教育”“個人形象”“房產和裝修”以及“放鬆和娛樂”。活動主辦方希望能夠使他們“開始嶄新的人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離婚沙龍
  • 地點:法國巴黎
  • 對象:更多遭遇婚姻困擾的人
  • 背景:法國婚內配偶間的狀況變化很大
基本資料,形式內容,現狀分析,外界評論,

基本資料

法國的離婚率近30年來增加了3倍,每天法國本土每兩對夫婦就有一對離婚。結婚率也不斷下降,離婚後再婚的比例跟著減少。法國男人的結婚年齡平均36歲,女人33歲。沒有任何契約的自由同居案例則逐年增加。至於簽署民事協約(PACS),享有納稅上的某些優惠待遇,而不受婚約拘束的,2007年新增了10萬例。
近些年來,每到今天,11月11日,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時尚單身青年們,把這一天命名為“光棍節”。而在法國巴黎,結婚沙龍剛過,便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個離婚沙龍

形式內容

巴黎的離婚沙龍將所有與這件事有關的行業集中一處,從律師、婚姻心理學家房地產商和造型設計師,從辦理離婚手續到開始新生活,希望協助面臨破碎的家庭,將離婚對大人和小孩的傷害減少到最低限度,儘可能地安然度過這段困難時期。2009年11月7日和8日兩天在巴黎香貝雷城門展覽場的活動吸引了至少5000到8000名訪客,來年可以繼續辦下去。展覽的重點是離婚或分居後的心理重建,因此名為“重新出發”,帶著向前看的積極語氣。
概括離婚種種的此創新沙龍將主題劃分為三個階段:分手之前,離婚中間,以及離婚之後。展覽場地2000平方公尺,攤位規劃為專題村的形式,60 個參展人分列在5個領域內:法律顧問、心理輔導和培訓、個人形象塑造、休閒與交友。最後是“房地產與裝潢”,集中了房地產介紹所、搬家公司、室內裝潢各業。訪客除在攤位上諮詢之外,亦可參加主題講座和工作坊,在一個特定的空間交換經驗。
法國人以浪漫著稱法國人以浪漫著稱

現狀分析

法國婚內或婚外配偶間的狀況變化很大,過去怕被人指點的離婚分居已成為尋常家務事。但在另一方面,婦女雜誌和網站上的心理分析專欄空前活躍,專家們應邀為婚姻失敗的人解套。現代人的觀念和生活步調使得婚姻關係變得脆弱,卻並不意味著對這個關係的輕視和隨便。結婚前一般經過長期思考,以及同居的過程,卻正因為慎重,婚後越發不能忍受所勾勒的理想有稍微折損。否則便是猶豫再三,最後所擇非人,這是個很矛盾的現象。
從舉辦這次沙龍所引用的社會調查資料來看,由於女性經濟自主能力增強,男女之間有了新的平衡關係,今天的離婚案10件有8件是由女方提出,在83%的情況下,孩子判歸母親,64%的家庭住宅判歸女方。“重新出發”沙龍的女性傾向自然也比較重些。
和曾經相愛的對方分手,原來所屬的社會團體因離異而解體,如何再交新朋友,再開展事業,以及如何單獨養育子女,管理分散的家庭,安撫父母親人的憂慮。沙龍主辦者認為,首先要從心理重建開始,而心理重建則首在改善形象,恢復對自己的信心,不至於因為婚姻的失敗,而放棄追求幸福的勇氣,尤其不能認為自己變成“眾人嫌”了。
過去法院公證人的說法是,最理想的是以同居方式共同生活,死亡時是已婚身份。現在顛倒過來了,雙方經過深思熟慮後結婚,愛情沒有了便離婚。在這種情況下,替代婚約的同居現象占了上風,若將結婚和簽署共同生活民事約定加在一起,兩人關係正常化的比例是有增加的。

外界評論

離婚沙龍——“重新出發”展覽看來也在建立一種看待離婚的新眼光,消除複雜的犯罪感或愧疚心理。社會學家讓-克勞德·考夫曼寫了一本書《快樂愛情的奇怪故事》:今天結婚的目的不再是白頭偕老,而更在於婚姻關係的質量。他指出,“離婚要離得好”的觀念數年前開始冒出,大家希望將離婚的破壞性降到最低,保護孩子免受太大的傷害,也維持雙方的父母角色。當然,劍拔弩張在所難免,離婚沙龍不過是這種社會演變的一個指標,不一定就能創造奇蹟。
法國2004年將離婚手續簡化,主要為孩子著想。法務部發言人也說,現在在法國離婚平均3個月便可辦好,花費比過去少,既然已變成生活的一個階段,為之舉辦沙龍,順理成章。網民的反應則傾向於:“若能不被一次失敗的婚姻拔光羽毛,從此欲振無力,這個沙龍是有用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