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演變,位置境域,地理環境,地質,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土壤,山脈關係,所屬山脈,主要山峰,資源狀況,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歷史文化,名稱來歷,戰略地位,藝文,生態保護,
形成演變
在距今17億—6億年前的中—上元古界,六盤山地區處於海相沉積環境中。
此後,六盤山主體上升為陸地,只有很少一部分處於淺海中,在涇源縣峽口一帶出露的寒武統薄層泥灰岩、竹葉狀灰岩等,就是這一時期的沉積地層,厚度只有40米。
在距今5億—4.4億年的奧陶紀,六盤山的局部地區下陷成海。
奧陶紀後,六盤山地又被抬升為陸地,經歷了長達3億年的剝蝕夷平過程,而未留下任何沉積地層,直至距今1.3億年的白堊紀,六盤山在新構造運動的衝擊下,掙扎於不斷的沉淪中,最後終於塌陷成一個長百餘里、寬數十公里的內陸湖泊。
白堊紀晚期,六盤山在燕山運動尾聲時開始逐漸抬升成陸地。到了距今6000萬年的第三紀,強烈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席捲了歐亞大陸,六盤山區在其作用下,伴隨著火山運動,又一次抬升,並躍為高山,自此,六盤山的雛形得以形成。
六盤山的主要褶皺造山時期是上新世或更新世早期,距今只有1200萬—200萬年,在地球46億年的漫長曆程中,200萬年只是短暫的一瞬,而且六盤山地的崛起與人類演化同期,因而它是座非常年輕的山地。
位置境域
六盤山脈位於北緯35°15'—35°41',東經106°09'—106°30'。其山脈南北狹長,北起寧夏
固原寺口子,南至
寧夏回族自治區南界,與甘肅的
隴山相連,全長130千米,東西寬10—30千米,山區面積1400平方千米,跨寧夏的
原州、
涇源、
隆德三區縣,矗立於寧南的黃土高原上。
六盤山脈由兩列近於平行的山地組成,西列是狹義的六盤山,亦稱大關山,是六盤山的主體,東列為小關山。
地理環境
地質
按“多旋迴學說”,六盤山所在的一級構造單元是“崑崙秦嶺地槽褶皺區”,二級構造單元是“走廊過渡帶”中的“景興台拗陷”。中—上元古界發育了一套厚逾7000米的活動型沉積地層,這套地層被地質學家們稱為“海原群”,按照岩性可以分為三部分:下部為中基性火山碎屑岩;中部為碳酸岩;上部為碎屑岩夾火山岩。由於形成時代久遠,海原群屢經變質作用,已變質成為片麻岩、片岩和大理岩,這也是六盤山發育最早的地層,目前只有斷續出露。
奧陶紀六盤山局部地區下陷成海時沉積了厚達243米的海相地層,主要是深灰、青灰色層狀灰岩、矽質灰岩,現今這一時代的石灰岩已被廣泛開採,是固原地區水泥生產的主要原料來源。
六盤山在新構造運動形成了內陸湖泊,河流攜帶著泥沙礫石不斷地在這個湖泊中集聚,經成岩作用形成了類型眾多的沉積岩,厚度達3800米。這一時期的沉積地層被稱為“六盤山群",這是六盤山區的主體地層,包括紫紅色礫岩,砂岩,細砂岩、砂質泥岩、頁岩及灰藍綠等色的泥岩、頁岩與石灰岩等。據化石考證,這一時期生活在本區域湖泊中的有瓣鰓綱、甲殼綱、魚綱的古老動物種和輪藻屬的植物,其中有一種“小齒同心魚”曾大量生存於湖泊中。
六盤山的新生代地層主要在山麓、盆地、河谷階地一帶出露,有第三系的紅色與磚紅色礫岩,砂岩,泥砂岩、紫紅色泥岩;第四紀的礫石層、砂土層,粘土層等。
六盤山也是各種構造變形強烈的地帶,褶皺和斷裂特別發育,在六盤山東西麓各自隱伏著一條深大斷裂,其中東麓斷裂是縱貫寧夏南部的青羊山—煙筒山—小關山東弧形斷裂帶的一部分,一直深切到奧陶統,破碎頻寬達50米;西麓斷裂向北西方向延伸至寧夏海原的月亮山,深切至海原群基岩,估計生成時代在加里東期,後期一直有所活動,1920年的
海原大地震就發生在這一斷裂帶上。除此之外,在大小關山之間,還發育了一系列的斷裂,各斷裂帶之間,是一近於南北延伸的背斜與向斜,這些褶皺與斷裂的存在,就是構造運動強烈作用的標誌。
按照“地質力學”的觀點,六盤山處於巨大的隴西系與祁呂賀山字形的構造脊柱交匯部位,地應力相對集中,構造形跡極其複雜。第三紀以來,由於新構造運動在此作用強烈,因而這裡的地震活動頻繁而猛烈。
地貌
六盤山脈海拔多在2500米以上,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次高峰六盤山海拔2928米,峰頂渾圓,但山坡陡峻;東列稱小關山,山勢較低緩,山峰多在海拔2000—2400米之間,山體長約70千米,寬約10千米。在大、小關山之間,夾著一條寬約5千米的斷陷盆地。
寧夏南部地區自北往南發育著三列弧形山地,分別是北東列弧形山地、中列弧形山地和南列弧形山地,雖然眾山分野,但最終都匯聚於六盤山脈,因而六盤山也是寧夏南部諸山交匯的山結。由於前述構造運動的作用,六盤山脈呈現三級階梯狀地形面,自東向西逐級升高。第一級階梯發育在原州區蒿店附近,山頂面海拔為2000米;第二級階梯出現在小關山,山頂面海拔為2300—2400米;第三級階梯出現在大關山,山頂面海拔為2800—2900米。每個階梯之間的界限為斷層控制,斷崖清晰,山體坡度多為20一30°,最陡處可達40°。
六盤山的南北兩段地形有明顯的差異,北段北起寺口子,南止和尚鋪,長約70千米,山體海拔多在2000—2500米,相對高度較低,植被覆蓋較差,風化剝蝕作用強烈;南段北起和尚鋪,南至涇源縣南界,長約60千米,海拔多在2500—2900米,山勢雄偉,植被茂密。按相對高度與地貌成因,可將六盤山脈劃出侵蝕構造中山,低山、剝蝕構造丘陵、堆積侵蝕黃土低山、丘陵與河谷階地等地貌類型。
侵蝕構造中山是六盤山區面積最大、最基本的地貌類型,它貫穿南北,是六盤山脈高聳的脊樑,也是清水河、葫蘆河,涇河的發源地和分水嶺,海拔多在2200米以上,相對高差達600—800米,山頂多呈渾圓狀,次為尖塔形,峰巒林立,連綿起伏。侵蝕構造中山地的兩側,溝谷縱橫,而且多“V”形谷,近分水嶺處,溝系呈羽毛狀,遠離則為樹枝狀,溝谷切至堅硬岩石處,往往形成峭壁。中山區南寬北窄,最寬處約15千米,山體走向在北段為北北西,中段為南北向,南段又轉成南南東,排列成向東突出的弧形。
侵蝕構造低山分布在六盤山地東南緣的鞦韆架、石娃娃山一帶,海拔多在1800—2200米之間,山體向南東連綿而去,與甘肅的隴山渾然一體,平涼市的崆峒山海拔2200米,也屬於此。侵蝕構造低山由寒武統、中奧陶統及下白堊統的礫岩、砂岩,粉砂岩、頁岩等組成,溝谷稀疏,多呈“V”形,相對高差在400米左右,山頂多呈圓形,山脊線呈波浪狀。
剝蝕構造丘陵主要分布在大小關山之間的斷陷盆地兩側,海拔在2000米以下,相對高差200—400米,主要由下白堊統泥灰岩、頁岩、砂岩、礫岩等組成,岩層傾向北西,傾角5—10°,呈東西向延伸的單斜地形。丘陵頂部多為饅頭狀,脊線呈波浪狀或緩平狀,坡度較緩,一般10—20°;山腰坡度較陡,為20—30°。受風化作用的影響,在緩坡處可形成2—6米厚的殘積—坡積層。
堆積侵蝕的黃土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六盤山地西側,海拔為1800—2200米,相對高差達200—400米,基底為第三系紅色礫岩、砂岩和泥岩等,上部則為厚度不等的黃土所覆蓋。黃土低山丘陵也是六盤山周邊地區廣泛分布的地貌類型,在流水的強烈侵蝕切割下,地表支離破碎,溝壑縱橫,螈、梁、昴、川、台、盆相間分布,六盤山脈與其北側的一些孤立中山,如月亮山、南華山、煙筒山等,昂然挺拔,屹立其上。
堆積侵蝕河谷階地在六盤山地區廣泛分布,主要有清水河河谷階地、涇河河谷階地以及清水河、涇河、葫蘆河的二三級支流茹河、渝河、沙塘河、香水河、興盛河、甘渭河﹑新民河等的河谷階地。涇河階地主要出現在老龍潭至沙南河一帶,長9.5千米,由一、二、三級階地組成,其中一級階地不甚發育,二級階地高出河床4—5米,有典型的二元結構,即是在礫石層上覆有粘砂土;三級階地以陡坎與二級階地相連,高40米左右,上覆馬蘭黃土。清水河河谷階地在原州區一帶發育最為完善,這裡河谷展寬,共有四級階地,總寬度為5—6千米,其中三級階地最寬,為2—3千米,地勢平坦,坡度一般小於3°,原州區就位於其上。
氣候
六盤山地區具有暖溫帶半濕潤氣候,由於地處內陸,地勢高亢,又臨近青藏高原,形成冬季漫長寒冷,秋季氣溫多變、夏季短暫涼爽、秋季降溫迅速的四季氣溫變化特徵,年平均溫度1.0—5.8℃,最熱月(7月)均溫11.6—17.4℃,最冷月(1月)均溫為-7.0——-11.3℃,年較差22.1—25.4℃,≥10℃的持續日數為184—228天,活動積溫在1499.7—2671.2℃,無霜期平均只有104—146天。六盤山地年平均降水量553.3—676.9毫米,蒸發量1214.3—1426.5毫米,乾燥度小於1.5,屬於森林草原區。這裡的太陽總輻射量為124—131千卡/平方厘米·a,年日照時數為2100—2400h。相對於周邊黃土高原區,六盤山的降水充足,濕度較大,但光照與溫度較低。
六盤山脈的山地地形,對其氣候的分異作用非常明顯,表現為因海拔高度、地勢、地形和坡向等的不同,光熱水條件就有差異,尤其是對氣溫和降水的分異作用最為明顯,其中年平均氣溫隨著山地海拔升高而降低,在同一海拔高度上,西坡高於東坡,南坡高於北坡;最冷月均溫東坡高於西坡,最熱月均溫則反之;降水量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且東坡多於西坡,南段多於北段。
水文
六盤山脈是
黃河支流
清水河、
涇河、
葫蘆河等的發源地,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六盤山及其周圍地區的地表資源總量為6.9×10立方米,但地下水卻比較貧乏,潛水資源總量只有0.58×10立方米。
涇河是渭河的一級支流,黃河的二級支流,在六盤山地區的流域面積為4955平方千米,具有非常發達的水系網路,年徑流量3.49×10立方米,產水量為每年每平方公里1.3×10—25.7×10立方米,年輸沙量2170×10噸,水量大,水質好,落差較大,水能豐富。
葫蘆河是渭河的一級支流,黃河的二級支流,源出六盤山以北的月亮山,流域位於六盤山以西,流域面積3281平方千米,年徑流量1.69×10立方米,年徑流模數5.15米/平方千米·a,年輸沙量1470×10噸,水量較小,水質較差。
清水河是黃河一級支流,發源於六盤山北麓,北流匯入黃河,長320千米,歷年最大年徑流量5.66×10立方米,最小0.9×10立方米,平均2.02×10立方米,年徑流模數1.49米/平方千米·a,年輸沙量4940×10噸,70%以上補給水源為鹹、苦水,河流水量少水質差,泥沙多,變化大,體現了半乾旱區河流的特徵。
植被
六盤山具有溫帶半濕潤型的森林草原植被組合,分布著落葉闊葉林、溫性針葉林、落葉闊葉灌叢、常綠竹類灌叢、草原、草甸、荒漠等植被型。隨著山地海拔的升高,植被分布有規律地發生變化,構成山地垂直帶譜,由下及上可以劃出3個垂直帶,即海拔為2300米以下的森林草原帶;海拔為2300—2700米的山地森林帶與海拔為2700米以上的山頂落葉闊葉矮曲林帶。六盤山地的植被構成還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相同海拔高度上,陰坡和陽坡的植被類型不同,陰坡植被較之陽坡耐陰喜濕。
土壤
六盤山脈在土壤分區上屬於灰褐土區,但具體的土壤類型及其性質和特徵隨著海拔高度與坡向坡度的變化而變化,與植被分布也有著很密切的對應關係。一般來說,在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峰頂部,有亞高山草甸土;在陰坡林下多淋溶灰褐土、山地灰褐土與石灰性灰褐土;在陽坡草原植被下多暗灰褐土;在河谷階地黃土母質上發育黑步土;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依土壤侵蝕由輕至重,而為暗灰褐土、粗骨土及石質土等。
山脈關係
所屬山脈
六盤山脈是
秦嶺山系北端的余脈,也即是隴山山脈的北段。秦嶺西起甘肅臨洮,中貫陝西省南部,東抵河南魯山,東西長約1600千米,南北寬約300千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
主要山峰
米缸山為六盤山脈主峰,位於隆德縣南部,東經35.5、北緯106.2。海拔2942米。因山體秀美高聳,又名美高山。
狹義的六盤山位於隆德縣北部,海拔2928米。
資源狀況
水資源
六盤山及其周邊地區河流密如織網,是寧夏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其中六盤山主體部分(自然保護區)面積只占寧夏總面積的2.4%,但地表水資源蘊藏量達2.53×10立方米,占全寧夏地表水資源總量的28.5%,產水量達到20.5×10立方米/平方千米;地下水資源為1.42×10立方米,占全寧夏地下水資源總量的5.6%。
植物資源
六盤山脈是寧夏境內生物資源集中分布的地區,共有高等植物106科、383屬、937種,共有維管植物96科,361屬,896種,占全國維管植物總科數的28%、總屬數的11.2%、總種數的2.6%,其中蕨類植物9科,16屬,25種;裸子植物3科,3屬,4種;被子植物84科,342屬,867種(包括84個變種、8個亞種及6個變型);另有苔蘚植物20科、32屬、41種;
六盤山的植物區系組成比較複雜,中國種子植物的15個分布區類型在此都有所出現,其中有世界分布的43個屬、溫帶分布的250個屬,占地方總屬數的82.78%(不包括世界分布屬);熱帶分布的36個屬,占總屬數的11.92%;古地中海與泛地中海成分11個屬,占總屬數的3.64%;中國特有屬5個,占總屬數的1.66%。在種的水平上,六盤山地區種子植物有871種,除去世界成分15種,還有各類溫帶成分443種,占總種數(不計世界分布種)的51.75%;各類熱帶成分13種,占總種數的1.52%;古地中海與泛地中海成分9種,占總種數的1.05%;中國特有成分391種,占總種數的45.68%。
總體看來,六盤山地處溫帶半濕潤草原氣候區,植物區系組成有突出的溫帶性質,溫帶分布的屬種在當地植被的組成中居於優勢,其中尤以華北成分(193種)、東亞成分(169種)和溫帶亞洲成分(159種)最為顯著,在植物區系分區中劃入華北植物區的黃土高原亞地區。
六盤山本地特有種僅有3個,即六盤山棘豆、四花早熟禾及紫穗鵝觀草,與鄰近地區共有的特有成分也比較少,但同時還存在少量的第三紀孑遺植物如沙冬青、圓葉鹿蹄草等,以及較多的較晚期分化出來的植物類群,反映出當地植物組成既有過渡性,也有古老性和年輕性。
動物資源
六盤山脈有陸棲脊椎動物209種(包括2個亞種),隸屬24目、32,60科,其中兩棲類5種,隸屬1目3科;爬行類4種,隸屬2目4科;鳥類158種,隸屬15目36科;哺乳類39種,隸屬6目17科。另外,已查明的昆蟲有11目、76科、486種;浮遊動物17種、浮游植物109種、水生大型無脊椎動物109種、魚類5種。
礦產資源
六盤山及其周邊地區的礦產資源相對比較貧乏,種類少且儲量比較小,主要是一些非金屬礦產資源,現已探明並開發使用的主要有煤礦5處,總儲量達9.3×10噸;硫鐵礦1處,儲量達5.9×10噸;銅礦5處,儲量達893×10噸;磷礦1處,儲量達13.9×10噸;石英砂礦4處,總儲量達16×10噸;石膏礦10處,總儲量達30×10噸;石灰石礦4處,儲量達1.3×10噸;陶土儲量為133×10噸;芒硝儲量為200×10噸;白雲岩儲量為5900×10噸;黃金礦石儲量為10×10噸。此外,花崗岩、油頁岩、閃長石、鹽以及鉛、鋅等金屬礦藏也有一定儲量。
旅遊資源
六盤山長征景區由紀念館、紀念碑、紀念亭、紀念廣場、吟詩台、紅軍小道、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10餘個主要事件的微縮景觀組成,先後被命名為:首批中國100個經典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國防教育基地、全國廉政建設教育基地、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寧夏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全區首批公務員特色實踐教育基地。景區年均接待遊客120餘萬人次。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六盤山名稱的由來,通常認為是由於其地勢險要,曲折盤旋,“經盤道六重,始達其巔,故名。”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古代六盤山區有“略畔道”,後演化為“絡盤道”,“六盤”可能是“絡盤”的方言轉音。
隨著六盤山區旅遊活動的廣泛開展,一種關於六盤山名謂的、頗有神話色彩的解釋,廣泛地轉播開來。說是在古代,六盤山森林茂密,無路可攀,一個和尚有一天在山腳下的小河邊提水時,與一隻梅花鹿不期而遇,梅花鹿向和尚張望了半晌,然後扭頭向山上跑去,和尚會意,跟著梅花鹿,走走停停,曲曲折折,竟然攀到了山頂,極目遠望,風景如畫,令和尚讚嘆不已,便把這大山命名為“鹿攀山”。後來,“鹿攀山”就轉音為“六盤山”了。
戰略地位
六盤山與其主脈隴山,位於關中盆地西北端,東扼蕭關、西鎖隴中,自古以來就是搏擊關中的門戶,其防禦作用十分重要。今天的原州區在唐朝稱“原洲”,是關中盆地西北前哨的重要軍鎮,史稱其“外阻河朔,內當隴口,襟帶秦涼,擁衛畿輔”,管轄著“原州七關”等諸多關隘要塞,其中著名的如木峽關、瓦亭關、六盤關等,素有“峰高太華三千丈,險居秦關二百重”的氣勢。大、小關山的名稱來源也疑與其關口眾多有關。
藝文
六盤山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蹤跡。唐大曆年間杜甫《
近聞》一詩中:“渭水逶迤白日靜,隴山蕭關秋天高”。詩中“隴山”指六盤山。李白《
塞下曲》中:“兵氣天下合,鼓聲隴底聞,橫行負勇氣,一戰爭妖氛。”中的“隴底”也指六盤山。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來到六盤山,當毛澤東攀上山頂時,但見山勢雄偉壯麗、旌旗在西風中招展,隊伍在大步挺進,撫今追昔,詩興澎湃,寫下了《
清平樂·六盤山》,這首詞使六盤山成為35座革命名山之一。
生態保護
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1982年建立,面積2.6萬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野生動物及水源涵養林,本區的森林植被對黃河中游水土保持,水源涵養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