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足山佛寺

雞足山佛寺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是享譽南亞東南亞的佛教聖地,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東部賓川縣境內,地處金沙江乾熱河谷流域,氣候炎熱乾燥,少雨乾旱,具有典型的亞熱帶風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雞足山佛寺
  • 地理位置大理白族自治州東部賓川縣境內
  • 氣候類型:亞熱帶氣候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
雞足山佛寺,中國佛教勝地之一。與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齊名。位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西北20餘公里處煉洞區境內,為賓川、洱源、鶴慶三縣交界處。該地山勢背西北面向東南,前伸三支,後出一趾,形似雞爪,故名雞足山。當地白族有“雞足大王”之本主信仰。據《五燈會元》、《大藏一覽》、《滇釋記》等佛教典籍傳云:釋迦牟尼弟子迦葉持金縷袈裟,攜舍利佛牙至滇傳教,在此“入定”。蜀漢時建有小庵,唐代南詔興修佛寺,宋元大理國及大理總管繼修之,明清最盛,建有大寺8座、小寺34座、庵院65所、靜室170餘所,常住寺僧500以上(包括白、藏、漢等族僧人)。其中最著名的是虛雲和尚於1900年從國內外募集萬兩黃金、經10年施工建成的祝聖寺,輝煌壯麗,為群寺之冠。國內外各族朝拜香客絡繹不絕,歷代名流寓賢亦常至此聽經讀書。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兩次前來考察,並為之撰《雞足山志》;回族思想家李贄兩次至此聽經論法;白族著名詩人楊黼晚年亦至此寓居作詩。從雞足山佛寺的發展可供研究白族地區自南詔、大理國至明清的佛教史和民族關係史,也反映出白族的建築、雕塑和繪畫藝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