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病毒性關節炎

雞病毒性關節炎

雞病毒性關節炎(Viral Arthritis)是一種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雞的重要傳染病。病毒主要侵害關節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關節腫脹,腱鞘發炎,繼而使腓腸腱斷裂。病雞關節腫脹、發炎,行動不便,跛行或不願走動,採食困難,生長停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病毒性關節炎
  • 外文名:Viral Arthritis
  • 病原體:呼腸孤病毒
  • 易發動物:雞
  • 症狀:關節腫脹、發炎,行動不便,跛行
  • 首次報導:1957年
病症介紹,病原體,流行病學,臨床症狀,病理變化,診斷鑑別,防制措施,

病症介紹

雞群的飼料利用率下降,淘汰率增高,在經濟上造成一定的損失。1957年Olson對該病作了首次報導。其後美國、英國、義大利、荷蘭、日本、匈牙利等國相繼報導了病毒性關節炎的病例。從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先後在四川、河北、北京、黑龍江、上海、廣東、吉林、雲南、貴州、河南、山東、湖北等地發現本病,並從有些病例中分離到呼腸孤病毒。雞病毒性關節炎是我國養雞業不可忽視的傳染病之一。
雞病毒性關節炎

病原體

病毒性關節炎的病原為禽呼腸孤病毒(Avain reovirus)。該病毒與其他動物的呼腸孤病毒在形態方面基本相同,病毒粒子無囊膜,呈20面體對稱排列,直徑約為75nm,在氯化銫中的浮密度為1.36~1.37g/ml。其基因組由10個節段的雙鏈RNA構成。
禽呼腸孤病毒對熱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能耐受60℃達8~10h。對乙醚不敏感。對 H202、pH3、2%來蘇爾、3%福馬林等均有抵抗力。用70%乙醇和0.5%有機碘可以滅活病毒。
呼腸孤病毒可通過卵黃囊和絨毛尿囊膜(CAM)接種而在雞胚中生長繁殖。通過卵黃囊接種,一般在接種後3~5天雞胚死亡;通過CAM接種,通常在接種後7~8天雞胚死亡。除雞胚之外,Reov還可在原代雞胚成纖維細胞、肝、睪丸細胞,以及vero、BHK-21等傳代細胞中生長。
由於缺乏對多種動物紅細胞的凝集特性而使禽Reov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呼腸孤病毒。 Reov各毒株之間具有共同的沉澱抗原,但中和抗原具有明顯的異源性。由於採用的試驗方法不同,對毒株的分型結果也不盡相同。Rosenberger等認為呼腸孤病毒經常以抗原亞型,而不是以獨特的血清型存在。我國從1985年首次報導雞病毒性關節炎以來,已經在全國各地分離了多個Reov毒株,但不同毒株之間的相互關係還沒有進行過系統研究。
呼腸孤病毒除引起雞關節炎以外,還能引起一些其他的疾病和病變,如吸收不良綜合徵、傳染性腺胃炎心包炎心包積水心肌炎、腸炎、肝炎、法氏囊及胸腺萎縮、骨骼異常,以及某些呼吸道症狀。

流行病學

雞呼腸孤病毒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可從許多種鳥類體內分離到。但是雞和火雞是目前已知唯一可被Reov引起關節炎的動物。病毒在雞中的傳播有兩種方式: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雖然有資料表明,Reov可通過種蛋垂直傳播,但水平傳播是該病的主要傳染途徑。病毒感染雞之後,首先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複製後進入血液,24~48h後出現病毒血症,隨後即向體內各組織器官擴散,但以關節腱鞘及消化道的含毒較高。排毒途徑主要是經過消化道。試驗表明,由口腔感染SPF成年雞,4天后可從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股關節分離到病毒,14~15天后含毒量明顯降低。感染後的Reov在股關節記憶體在3周,14~16周后,仍能從感染雞的泄殖腔發現病毒。因此,帶毒雞是重要的傳染源。
雞病毒性關節炎
雞病毒性關節炎的感染率和發病率因雞的年齡不同而有差異。雞年齡越大,敏感性越低,10周齡之後明顯降低。一般認為,雛雞的易感性可能與雛雞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有關。
自然感染髮病多見於4~7周齡雞,也有更大雞齡發生關節炎的報導。發病率可高達100%,而死亡率通常低於6%。在山東部分地區進行的一次血清學調查結果顯示,在11萬羽肉仔雞中,呼腸孤病毒感染的陽性率達75.2%,5萬羽蛋雞中陽性率為23.5%。

臨床症狀

本病大多數野外病例均呈隱性感染或慢性感染,要通過血清學檢測和病毒分離才能確定。在急性感染的情況下,雞表現跛行,部分雞生長受阻;慢性感染期的跛行更加明顯,少數病雞跗關節不能運動。病雞食慾和活力減退,不願走動,喜坐在關節上,驅趕時或勉強移動,但步態不穩,繼而出現跛行或單腳跳躍。
病雞因得不到足夠的水分和飼料而日漸消瘦,貧血,發育遲滯,少數逐漸衰竭而死。檢查病雞可見單側或雙側躡部、跗關節腫脹。在日齡較大的肉雞中可見腓腸腱斷裂導致頑固性跛行。
種雞群或蛋雞群受感染後,產蛋量可下降10%~15%。也有報導種雞群感染後種蛋受精率下降,這可能是病雞因運動功能障礙而影響正常的交配所致。

病理變化

1.剖檢變化 患雞跗關節上下周圍腫脹,切開皮膚可見到關節上部腓腸腱水腫,滑膜內經常有充血或點狀出血,關節腔內含有淡黃色或血樣滲出物,少數病例的滲出物為膿性,與傳染性滑膜炎病變相似,這可能與某些細菌的繼發感染有關。其他關節腔呈淡紅色,關節液增加。根據病程的長短,有時可見周圍組織與骨膜脫離。大雛或成雞易發生腓腸腱斷裂。換羽時發生關節炎,可在患雞皮膚外見到皮下組織呈紫紅色。慢性病例的關節腔內滲出物較少,腱鞘硬化和粘連,在跗關節遠端關節軟骨上出現凹陷的點狀潰爛,然後變大、融合,延伸到下方的骨質,關節表面纖維軟骨膜過度增生。有的在切面可見到肌和腱交接部發生的不全斷裂和周圍組織粘連,關節腔有膿樣、乾酪樣滲出物。有時還可見到心外膜炎,肝、脾和心肌上有細小的壞死灶。
2.組織學病變 一般來說,實驗室感染和自然感染的病變是一致的。在急性期出現水腫、凝固性壞死,異嗜細胞集聚血管周圍浸潤,網狀細胞增生,最後引起腱鞘壁層明顯增厚,滑膜腔充滿異嗜細胞和脫落的滑膜細胞,隨著破骨細胞增生而形成骨膜炎。在慢性期,滑膜形成絨毛樣突起,並有淋巴樣結節,炎症出現一段時間之後,大量纖維組織增生,明顯見到網狀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漿細胞的浸潤或增生。趾關節和跗關節區也出現相同的一般炎症反應。心肌纖維之間的異噬細胞浸潤是此病較為恆定的變化。有些病例伴有單核細胞或網狀細胞的增生。肝臟的病變有時也較為明顯,主要表現為大小不一的出血灶和肝細胞壞死灶,在壞死灶的周圍有異染性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浸潤。紅細胞、血細胞容積和白細胞總數一般在正常範圍內,異嗜細胞百分比稍有增加,但淋巴細胞百分比下降。
雞病毒性關節炎

診斷鑑別

1.根據症狀和病變進行初步診斷 雖然此病的類症鑑別頗為困難,但根據症狀和病變的特點,在臨診中可對該病做出初步診斷。以下幾點具有診斷價值:
(1)病雞跛行,跗關節腫脹。
(2)心肌纖維之間有異噬細胞浸潤。
(3)患病毒性關節炎的雞群中,常見有部分雞呈現發育不良綜合徵現象,病雞蒼白,骨鎢化不全,羽毛生長異常,生長遲緩或生長停止。
2.病原學診斷
(1)病毒的分離與鑑定:病原的分離鑑定是最確切的診斷方法。可從腫脹的腱鞘、跗關節的關節液、氣管和支氣管、腸內容物及脾臟等取病料進行病毒分離。從病變部分分離病毒時,要注意取病料的時間,感染後2周之內較易分離到病毒。病料在接種前的處理可參考其他病毒分離時的操作程式。從野外病料分離病毒,最好採用5~7日齡的雞胚卵黃囊內接種,雞胚應來自SPF或沒有Reo感染的種雞群。接種後3~5天,雞胚死亡,胚體出血,內臟器官充血、出血、胚體呈淡紫色。如種蛋帶有Reo母源抗體,或者病料含毒量低,則雞胚死亡的時間會推遲,也可能有部分雞胚會孵出。在接種後較長時間才死亡的雞胚,其胚體發育不良,肝、脾、心腫大並有細小壞死灶,胚體呈暗紫色。如將含病毒材料接種於CAM上,接種後的胚胎死亡規律和胚體變化與卵黃囊接種的結果基本相同,特徵變化是絨毛尿囊膜增厚,有白色或淡黃色的痘斑樣病變,CAM細胞內可見到胞漿內包含體。
分離到病毒之後,可通過病毒理化特性測定、電鏡觀察、病毒核酸電泳、血清學檢驗皮動物敏感性試驗等進行鑑定。
(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套用ELISA雙抗體夾心法可以檢測雞Reo病毒。該法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在人工感染後2~27天,關節滑膜、腱鞘和脾臟中病毒檢出翠為100%。
(3)螢光抗體法(FA) FA是檢測雞Reo病毒的一個比較有效、快速、特異的方法。將病雞的腱鞘、肝、脾等進行冰凍切片、丙酮固定後,用抗Reo病毒的螢光抗體染色,螢光顯微鏡下可見到亮綠色的團塊狀抗原,據此可對本病進行診斷。肖成蕊等採用 FA檢測8例人工感染雞及18例自然感染雞,脾臟和肝臟檢出率為100%,認為脾和肝是 FA檢測Reo病毒的首選器官。
3.血清學診斷 血清學檢驗的方法很多,除了常用的瓊脂擴散試驗(AGP)、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外,還有間接螢光抗體方法(IFA)及中和試驗(VN)等。
(1)瓊脂擴散試驗(AGP): AGP是最常用的雞病毒性關節炎的診斷方法。病毒感染2~3周后,該方法能檢查出呼腸孤病毒的群特異性抗體。王錫望等採用S1133株接種雞胚尿囊膜,製備雞呼腸孤病毒AGP抗原。用該抗原對腳掌部接種的雞血清進行AGP檢測,接種後7天的陽性率為93%,14~90天為100%,105天為94%,120天為64%,150天為25%。該法雖然敏感性稍低,不適宜檢測低滴度抗體,但操作簡便,易於推廣,實用性強,既可用於雞群流行病學調查,又可用於雞病毒性關節炎的診斷。
(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Slaght等首次建立了ELISA方法檢測禽Reo病毒抗體,使用S1133毒株作抗原,發現它與Reo25和WVV2939株的抗體發生反應,同源抗體滴度最高。國內陳士友等、單松華等先後建立了檢測禽Reo抗體的ELISA方法。該法與AGP相比,具有敏感性高、快速、適合自動化等優點。目前,ELISA系統已商品化。該系統適合於群體Reo抗體水平的分析。

防制措施

對該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預防是控制本病的唯一方法。由於Reo病毒本身的特點,加上現代養雞的高密度,要防止雞群接觸病毒是困難的,因此,預防接種是目前條件下防止雞病毒性關節炎的最有效方法。為了防止本病流行,在國外研製出了許多種弱毒苗和滅能的禽呼腸孤病毒疫苗,並制定了相應的免疫程式。目前國外套用的弱毒疫苗有通過雞胚72代致弱的S-1133弱毒株,可飲水免疫30周齡或10~17周齡種雞,其後代能抵抗經口攻毒;完全減毒疫苗P100苗,此苗是用S-1133毒株通過雞胚傳235代後,再通過雞胚成纖維細胞培養100代致弱而成。P-100苗可用於1日齡雛雞,皮下接種,經14日後免疫雛雞能抵抗同源病毒的攻擊。還有UMI-203弱毒苗,蓋淼對8~18周齡的種雞無致病力,但對雛雞的毒力很強。該苗的優點是交叉免疫比S-1133株強,因其抗原性較寬。
由於雛雞對致病性Reo病毒最易感,而至少要到2周齡開始才具有對Reo病毒的抵抗力,因此,對雛雞提供免疫保護應是防疫的重點。接種弱的活疫苗可以有效地產生主動免疫,一般採用皮下接種途徑。但用S-1133弱毒苗與馬立克氏病疫苗同時免疫時,S1133會干擾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效果,故兩種疫苗接種時間應相隔5天以上。無母源抗體的後備雞,可在6-8日齡用活苗首免,8周齡時再用活苗加強免疫,在開產前2~3周注射滅活苗,一般可使雛雞在3周內不受感染。這已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控制雞病毒性關節炎的方法。將活疫苗與滅活疫苗結合免疫種雞群,可以達到很好的免疫效果。但在使用活疫苗時要注意疫苗毒株對不同年齡的雛雞的毒性是不同的。
一般的預防方法是加強衛生管理及雞舍的定期消毒。採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對雞舍徹底清洗和消毒,可以防止由上批感染雞留下的病毒的感染。由於患病雞長時間不斷向外排毒,是重要的感染源,因此,對患病雞要堅決淘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