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毒支原體病

雞毒支原體病

雞毒支原體病(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infection)又稱雞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雞毒支原體(Mycoplasma gallisepticum,簡稱MG)引起、發生在雞身上的一種病害。病雞主要特徵為咳嗽、流鼻涕、結膜炎、呼吸道炎症、生產性能下降、育肥雞料肉比增大等。

雞毒支原體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其以寒冬早春季節多發,發病率高,死亡率低。雞群一日感染終身攜帶,代代相傳,對家禽的生長發育生產性能等有很大影響。該病在中國的養雞場也普遍存在,已成為危害養雞業的重要傳染病之一。

預防該病養殖場應貫徹“養大於防,防大於治”的理念,加強日常飼養管理工作。例如常為雞群提供營養均衡的全價飼料。定期清理料管、料槽中的發霉飼料;飼養密度合理;夏季防暑冬季保溫;雞舍內環境衛生保持整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毒支原體病
  • 外文名: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infection
  • 別名:雞慢性呼吸道病
  • 病原:雞毒支原體
  • 危害物種:雞
病害學史,病原特徵,為害症狀,流行情況,傳播方式,易感動物,診斷方法,防治措施,

病害學史

1943年,Delaplane等人首次從感染雞群中分離出該病原體,隨後廣泛迅速傳播,呈世界性流行。

病原特徵

雞毒支原體在分類學上屬於軟皮體綱(Mollicutes)支原體目(Mycoplasmatales)支原體科(Mycoplasmataceae)支原體屬(Mycoplasma)。
雞毒支原體是一種大小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原核生物無細胞壁,僅細胞膜包裹,唯一的細胞器是核糖體,雞毒支原體細胞長度為250~500納米。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其呈現多種形態,常見的3種形態主要是球狀、絲狀和桿狀。雞毒支原體採用革蘭氏染色著色效果較差,呈弱陰性,經瑞氏姬姆薩染色液染色著色效果較好,呈淡紫色。雞毒支原體對大環內酯類以及四環素類藥物敏感,但易產生耐藥性,對作用於細胞壁的抗菌藥物(磷黴素、糖肽或β-內醯胺類抗生素)以及第一代喹諾酮類藥物、磺胺類藥物、多黏菌素、甲氧苄啶和利福平耐受力較強。對紫外線敏感,陽光直射就能使其迅速喪失活力,一般常用的化學消毒劑(含氯溶液、乙醇、乙醚、過氧乙酸等)能將其迅速殺死,50℃條件下加熱20分鐘也能將其滅活。
雞毒支原體病
雞毒支原體
雞毒支原體的顯微鏡外觀,具有典型的煎蛋外觀,中心菌落凹陷。

為害症狀

雛雞感染MG後的主要臨床症狀為呼吸嚶音、打噴嚏和咳嗽,鼻腔內有黏液性鼻液,往往會堵塞鼻孔影響呼吸。眼結膜潮紅、流淚增多、眼臉腫脹。另外,病雞食慾減退、精神萎靡、生長速度慢、體重減輕。
成年雞感染MG後臨床症狀類似於維雞但相比維雞較為緩和。產蛋病雞產蛋率下降,產軟殼蛋,種蛋受精率、孵化率降低,孵化出來的雛雞往往體質較弱。感染嚴重則還會出現肺炎、心包炎、肝被膜炎等。
當MG感染雞群後,容易引起雞群繼發大腸桿菌、新城疫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混合感染,導致呼吸道症狀加重,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導致雞群死亡率增高,給養殖場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剖檢發現雞隻的鼻孔氣囊、氣管以及支氣管中存在較多黏性液體或者卡他性分泌物,氣管壁發生水腫,感染前期氣囊膜變厚且呈灰白色不透明狀,感染後期可見氣囊壁上存在乾酪樣滲出物。蛋雞剖檢時可見輸卵管炎症,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時,可見纖維性心包炎和肝周炎。
雞毒支原體病
圖1:眼睛流血,圖二:眼睛充滿乾酪樣物質,圖三:鼻孔有黏液擠出,圖四:氣管內布滿黏液,圖五:鼻竇充滿黏液。

流行情況

1976年,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從慢性呼吸道雞群中分離到MG,隨後在1984年,首次從北京和南京兩地分離到的61株支原體中含有MG,之後在中國範圍內迅速傳播。中國雞群的MG感染陽性率已達50%~80%。該病常與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大腸桿菌、雞嗜血桿菌等繼發或並發感染,從而加劇病情病死率升高。

傳播方式

MG的傳播方式主要有2種: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前者是病原菌通過帶菌雞的咳嗽、噴嚏等產生的飛沫以及被支原體污染的飼料、飲水等環境條件的傳播,其傳染源主要是病雞和隱性感染的雞,後者是由感染母雞經種蛋傳遞給雛雞,或感染該病的種公雞經交配通過精液傳給母雞,這是造成病原菌代代相傳、疾病不斷流行的主要原因,也是MG難以淨化的根本原因。

易感動物

雞毒支原體可感染不同日齡的禽類,尤其雞和火雞最易感,其中幼齡雞和純種雞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MG感染成年雞通常不表現出臨床症狀,呈隱性感染。然而幼齡雞感染後通常表現為呼吸困難甚至肺炎等症狀,嚴重可導致死亡,死亡率高達30%。MG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其寒冷季節感染率最高。

診斷方法

雞毒支原體感染的診斷方法有病原體的分離和鑑定、血清學及分子生物學方法等。
病原體的分和定
MG的分離鑑定是診斷該病最可靠的方法,也是最經典的方法,但該方法繁雜,工作量大,耗費時間長,不適合於生產上的快速診斷和檢測。
血清學方法
生產上多用血清學方法結合病史和臨床症狀來診斷MG感染。常用的血清學方法有血清平板凝集試驗(SPA)、血抑制試驗(HI)聯附試驗(ELISA)和斑點酶聯附試(DOt-ELISA)等。快速血清平板凝集試驗是套用最廣泛的群體檢測方法之一。具有結果清楚易觀察、操作簡單、快速敏感、重複性好等優點,但存在非特異性和交叉反應,容易出現假陽性。該法也可檢測卵黃中的MG抗體,但用不同方法處理的黃液檢測結果不同。它是套用較廣的一種血清學方法已研製出商品化的ELISA診斷試劑盒,正得到廣泛套用。
分子生物學方法
MG的毒力常發生變異,因此所引起的臨床症狀、流行病學、病理變化、抗體效價差別很大。低毒力的MG菌株通常抗體應答較差,從臨床樣品中分離比較困難,將這些雞與SPF雞接觸可導致後者出現反應,表明雞群中存在採用傳統方法不能檢測的特異性菌株3,傳統的病原分離培養診斷方法需要特定的培養基和試劑,而且所需時間較長。常用的兩種分子生物學方法為核酸探針法和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法。

防治措施

疾病的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進行,首先應加強飼養管理:冬季保溫夏季防暑其次要搞好環境衛生,定期對雞舍進行消毒減少飼養密度,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對於已經感染的雞群應及時隔離,切斷傳染源防止擴散:最後要合理分配日糧定期添加維生素來加強機體自身的免疫力。
純化雞群
定期檢疫並淘汰陽性雞,淨化種雞群,建立無支原體的種雞群是控制MG最根本的措施實踐表明接種下株弱毒苗可以逐步取代雞場中的野毒MGI能有效淨化MG雞群加強飼養管理,將不同日齡的雞分群飼養,同一雞舍以全進全出的方式進行,種雞則單獨飼養,定期投藥、檢疫淘汰陽性雞,孵化前對種蛋進行消毒等都可有效淨化MG雞群。
免疫預防
用於MG預防的疫苗主要有弱毒苗和滅活苗,使用滅活苗:5~10日齡雞首免,皮下注射0.5毫升/只,15~25日齡時二免,皮下注射1毫升/只以後每年春秋各接種1次(蛋雞產蛋前或產蛋中期接種1次),1~1.5毫升/只,也可用弱毒苗:3~5日初免,60~80日二免:弱毒苗和滅活苗聯合使用時,先弱毒苗,再滅活苗。
MG油乳劑滅活苗接種於15~30日齡的雞能有效抵抗強毒株攻擊,但對於10日齡前的雛雞免疫效果不理想,對於MG陽性感染的雞場連續兩代使用MG油乳劑滅活苗,能有效降低其感染率,宋勤葉等通過實驗發現無論攻毒前還是攻毒後,MG滅活苗接種蛋雞均能有效降低MG的垂直傳播。
在MG的預防中常見的活疫苗主要有Ts-11、6/85、F株等,雖然都對MG強毒株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下株抵抗力更強MG 康涅狄克下株弱毒苗可以置換強毒而使感染雞得到保護,且致病力弱,通過維雞滴眼接種,不會引發任何症狀,是良好的弱毒苗菌株,免疫MGF株弱毒苗,不僅使雞群後期MG的感染有一定的免疫保護力,還能夠改善雞群飼料轉換率,提高雞隻的生產性能,提高經濟效益。對肉雞MGF株弱毒苗免疫,不干擾雞體內自身的代謝平衡,不影響育肥,不影響肉質。MGF株弱毒苗對MG野毒株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雞群中接種F株弱毒苗,能有效抵抗環境中野毒的侵襲,也能夠降低種蛋傳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