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屎藤葉

雞屎藤葉

海南瓊海雞屎藤粑仔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滋補品,也有稱為雞屎藤仔,以雞屎藤葉和大米為原料精製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屎藤粑仔
  • 別稱:雞屎藤仔
  • 主要原料:雞屎藤葉,大米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雞屎藤
  • 主要食用功效:祛風除濕,活血止痛
  • 適宜人群:痢疾患者,血癆患者
簡介,製作,功效與作用,藥用價值,

簡介

海南瓊海雞屎藤粑仔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滋補品,也有稱為雞屎藤仔,以雞屎藤葉和大米為原料精製而成。雞屎藤具有滋陰壯陽、補氣補血之功效,並且氣味香醇,所以雞屎藤仔湯一直是人們喜歡的食物,特別是農曆七月初一日,瓊海市家家戶戶都要吃一碗雞屎藤仔湯。
雞屎藤是一種蔓藤類植物,喜歡生長於氣候溫熱、潮濕的灌木叢中,生命力很強。其葉用手揉爛,初聞有一股雞屎味,故名雞屎藤。但久聞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雞屎藤根具有驅風鎮咳、祛痰止瀉、治療感冒的作用。雞屎藤清熱、消炎、解毒、潤肺醒腦,民間叫土參。用葉搗粉為湯可治咳嗽。其薯塊可治血癆。葉子還可治痢疾,它的嫩莖葉可以蒸食,其莖汁味甜還可吸食!雞屎藤果之汁液可治毒蟲螫傷,敷於患處。也可為凍瘡藥。

製作

雞屎藤粑仔的做法:將採摘的新鮮雞屎藤葉和浸泡過的大米放在石臼或碾米機中搗(碾)成粉狀,然後用水和勻,掐成約小指大小似小蟲狀的粑仔。候鍋中水燒開後,下粑仔、薑絲、椰絲,再加適量紅糖,美味可口的“雞屎藤粑仔”就做好了。
按照海南一些地方的風俗,每年的七月初一,家家戶戶必吃雞屎藤粑仔。 海南人用雞屎藤做的小吃還有雞屎藤湯圓和雞屎藤米粉,當年瓊崖縱隊被圍困在山上把野菜都吃光了,老百姓就是以打柴為名挑著扁擔把雞屎藤米粉送上山去幫游擊隊度過了難關!當地海南人 也把雞屎藤粑仔做為婦女產後、術後患者、體質虛弱者的滋補品。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特別是對野生無污染的植物的營養價值的認識,一些富有營養的地方食品被挖掘出來,名不見經傳的符合綠色食品概念的雞屎藤米粉已經堂而皇之地登上商品貨架、邁入賓館酒家。

功效與作用

雞屎藤又名臭藤、雞矢藤、雀兒藤,為茜草科植物雞屎藤的全草及根。《綱目拾遺》載:“搓其葉嗅之,有臭氣,未知其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臭藤。”雞屎藤及諸“臭”、諸“屎”之名皆取意於其臭氣。
雞屎藤在栽後9~10月除留種的外,每年都可割取地上部分,曬或涼乾即可入藥。其性平,味甘酸,入心、肝、脾三經。含有雞屎藤苷、雞屎藤次苷、雞屎藤苷酸、車葉草苷、去乙醯車葉草苷、矢車菊素糖苷、矮牽牛素糖苷、蹄紋天竺素、摁貝素及羰基混合物等成分,具有祛風除濕、消食化積、解毒消腫、活血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風濕疼痛、腹瀉痢疾、脘腹疼痛、氣虛浮腫、頭昏食少、肝脾腫大、瘰癧、腸癰、無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草木便方》載雞屎藤“補虛勞,調理脾胃元氣,治病後虛腫、耳鳴”。《綱目拾遺》亦載其“治風痛腸癰,跌打損傷,流注風火,癰毒,散鬱氣。洗疝,合紫蘇煎湯”。

藥用價值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雞屎藤所含的總生物鹼有鎮靜、鎮痛和抗驚厥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褔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浸膏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鏈球菌也有抑菌作用;能抑制腸肌收縮,並能拮抗乙醯膽鹼所致的腸肌攣縮。其注射液和乙醚提取物對坐骨神經腓腸肌均有傳導阻滯的局麻作用。
臨床報導,用雞屎藤製成注射液肌注,每次2~5毫升(每毫升相當生藥5克),有較好的止痛作用,適用於胃腸疼痛,膽、腎絞痛,各種外傷,骨折,術後疼痛及神經痛等;
用雞屎藤葉或嫩芽擦患處,可治療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每次塗搽5分鐘,每日2~3次;
用鮮雞屎藤30克,薯茛15克,加紅糖適量,水煎2次分服,同時用牛皮消葉、雷公藤、苧麻根適量,加少許鹽搗爛外敷,每天1次;雞屎藤30克水煎服,治氣鬱胸悶,胃痛;
雞屎藤或根60克,酒水煎服,治關節風濕痛;
鮮雞屎藤60克,酒水煎服,渣或另用鮮葉搗爛敷患處治背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