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體詩張司空華離情

《雜體詩張司空華離情》是南北朝的江淹創作的一首五言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雜體詩張司空華離情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文學體裁:五言
  • 作者:江淹
作者,詩詞正文,注釋,作品鑑賞,

作者

南北朝江淹

詩詞正文

秋月映簾櫳。
懸光入丹墀。
佳人撫鳴琴。
清夜守空帷
蘭徑少行跡。
玉台生網絲。
庭樹發紅彩。
閨草含碧滋
延佇綾綺
萬里贈所思。
願垂湛露惠。
信我皎日期。

注釋

①懸光:此處指月光。
②丹墀(chí池):古代宮殿前漆成紅色的石階,此處指石階。

作品鑑賞


張華是西晉著名詩人,代表作有《情詩》五首,是以男女相思為題材的。江淹擬張華的詩題為《離情》,從題材內容表現形式看,是以張華的《情詩》為主要模仿對象的。張華《情詩》寫的是清秋明月下,閨中思婦懷念遠行夫君的寂寞惆悵心情,這首擬作的構思亦是如此。起首二句便表明了時間是秋夜,“秋月映簾櫳,懸光入丹墀”,秋夜的月光映照著竹簾和窗欞,也照在房前的石階上。月光給人的感覺是清冷的,這無疑也襯託了思婦孤寂的心境。“佳人撫鳴琴,清夜守空帷”,清秋之夜,思婦獨守空閨,難以入眠,於是夜中彈琴,以寄託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用夜中彈琴來表現主人公內心的思緒,這在六朝詩歌中已不少見,但此處用一“撫”字,比之“端坐鼓鳴琴”(《情詩》)用“鼓”字,更能體現佳人的舉止輕柔,也與全詩寧謐的氛圍更和諧。
“蘭徑少行跡,玉台生網絲”,“蘭徑”指庭院小徑,“玉台”指鏡台,“蘭”與“玉”皆形容其美好。丈夫遠行,思婦終日獨處室中,故門外小徑也罕見行跡。更因她玉容寂寞,無心梳妝打扮,所以鏡台久棄不用,竟布上了蛛網。丈夫外出時間之長,思婦心情之悽苦,盡在不言之中了。“庭樹發紅彩,閨草含碧滋”,樹上的紅花,門前的綠草,所寫景象表明時節尚在初秋。這兩句其實暗示了思婦心中的憂愁:花尚紅,草猶綠,然而這一切將隨秋色愈濃而逐漸消歇,正象徵了思婦盛年美貌的悄然凋褪。和《古詩十九首》中“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相比,這二句不言“萎”字,顯得更為含蓄。
“延佇整綾綺,萬里贈所思”,如果說前面思婦對丈夫的思念表現得還較含蓄的話,那么從這兩句起,情感抒發就較為直接、明顯了。“延佇”意為久立等待,思婦盼望丈夫歸來,可他依舊未歸,而天氣眼看轉涼,於是整理起他的衣服,準備托人給他帶去。所謂“萬里贈所思”,也是古詩中常有的表示相思之情的手法,其構思出自《古詩十九首》中“客從遠方來,贈我一端綺,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願垂湛露惠,信我皎日期”,“湛露”一語出自《詩經·小雅·湛露》,意為濃重的露水,此處用以形容恩惠之深重。整句意思是說:但願丈夫能降恩惠於我(即早日與我團聚之意)。“信我”句也是化用了《詩經·王風·大車》中“謂予不信,有如皦日”的詩句,意思是說:請你相信我當年指日而發的誓言。期,約會之意,這裡指誓約。後四句抒情色彩較濃,最末二句讓思婦從自己和丈夫兩面對寫,更顯得情真意摯。
張華詩被鐘嶸稱為“華艷”、“兒女情多,風雲氣少”(《詩品》),江淹這首擬作也很符合這一特點。他摹擬前人風格時,為了和前人的風格相一致,除了從題材內容入手外,還很注意化用原作的用語等,以求創造出和所擬對象相似的意境。如這首詩開首二句即從張華《情詩》“明月曜清景,曨光照玄墀”而來,“佳人”二句也融合了張華詩中“北方有佳人,端坐鼓鳴琴,終晨撫管弦,日夕不成音”及“幽人守靜夜,回身入空帷”等句。“蘭徑”二句也和張華《雜詩》中的一些狀物寫景之詞所呈現的意境有相似之處。這種從原作現成的題材、用語等選取有用的材料加以重新融合的方法看似簡單,真正做來卻也不易,這需要擬作者對原作很熟悉並有深切的體會,且要有較深的剪裁功夫。江淹這首擬作,正反映了他在這方面的突出才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