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配藜(Chenopodiastrum hybridum (L.) S. Fuentes, Uotila & Borsch)是莧科麻葉藜屬植物。莖直立,具淡黃色或紫色條棱,基部通常不分枝或分枝極少,上部少量分枝,無粉或枝上稍有粉;葉片寬卵形至卵狀三角形,無粉或稍有粉;花兩性兼有雌性,數個團集於分枝上排列成疏散的圓錐花序;背面具縱隆脊;胞果雙凸鏡狀;種子橫生,較大,黑色,無光澤,表面有明顯的深窪點或呈凹凸不平;花果期7-9月。
雜配藜分布於中國西北、華北、東北及西南各省區,北美、歐洲、俄羅斯中亞地區及西伯利亞、蒙古、朝鮮、日本、夏威夷群島、印度東部也有分布。雜配藜對環境條件耐受範圍廣,但通常在陽光充足和灌溉良好的土壤上生長旺盛。採用種子繁殖。
雜配黎有涼血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咯血、吐血、肺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腳癬,狂犬咬傷,毒蛇咬傷等病症,有很好的療效。用於濕阻中焦、脘悶納呆之症,在臨床上常與佩蘭等同用。除此之外,雜配藜還是一種喜肥的田園雜草,其葉和嫩枝可作為豬的一種飼料,利用期為7-8月。除放牧用之外,還可以青刈舍飼,或做青貯飼料及發酵飼料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雜配藜
- 拉丁學名:Chenopodiastrum hybridum (L.) S. Fuentes, Uotila & Borsch
- 別名:大葉藜,血見愁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目:石竹目
- 科:莧科
- 屬:麻葉藜屬
- 種:雜配藜
- 分布區域:北美、歐洲、西伯利亞、蒙古、朝鮮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傳播途徑,為害特點,控制方法,主要價值,藥用價值,經濟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高40-120厘米。莖直立,具淡黃色或紫色條棱。基部通常不分枝或分枝極少,上部少量分枝,無粉或枝上稍有粉;葉寬卵形至卵狀三角形,無粉或稍有粉;兩面均呈亮綠色,基部圓形、截形或略呈心形,邊緣掌狀淺裂,輪廓略呈五角形;上部葉較小,多呈三角狀戟形。
花兩性兼有雌性,數個團集於分枝上排列成疏散的圓錐花序;背面具縱隆脊。花被裂片5;雄蕊5。
胞果雙凸鏡狀;種子橫生,較大,直徑通常2-3毫米,黑色,無光澤,表面有明顯的深窪點或呈凹凸不平;花果期7-9月。
分布範圍
雜配藜原產歐洲及西亞。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山東、浙江、陝西、山西、寧夏、甘肅、湖北、四川、重慶、雲南、青海、西藏、新疆。,北美、歐洲、俄羅斯中亞地區及西伯利亞、蒙古、朝鮮、日本、夏威夷群島、印度東部也有分布。入侵時間及地點:1864年采自河北省承德。
生長習性
雜配藜對環境條件耐受範圍廣,但通常在陽光充足和灌溉良好的土壤上生長旺盛。
繁殖方法
雜配藜採用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傳播途徑
本種通過鳥和家畜攜帶散播,也可通過農業生產活動,以及運輸過程中無意散播。
為害特點
為最常見的農業、園藝和蔬菜作物田地中的雜草之一。在農田中與作物競爭水源,降低產量;幼苗可做家畜飼料,但大量食用會引起豬羊等硝酸鹽中毒。
控制方法
開花前拔除。由於該種種子有休眠的特性,在整個生長季都可發芽生長,因此必須反覆剷除。大多數除草劑對該種都有效,但有些群體對三嗪(triazine)類除草劑有抗性。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雜配黎有涼血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咯血、吐血、肺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腳癬,狂犬咬傷,毒蛇咬傷等病症,有很好的療效。用於濕阻中焦、脘悶納呆之症,在臨床上常與佩蘭等同用。
經濟價值
除此之外,雜配藜還是一種喜肥的田園雜草,其葉和嫩枝可作為豬的一種飼料,利用期為7-8月。除放牧用之外,還可以青刈舍飼,或做青貯飼料及發酵飼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