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說一

雜說一

題解

這是一篇雜文,以龍和雲的關係來說明君臣之間必須相互依賴,賢臣不可沒有聖君,聖君也須依靠賢臣。寫作目的在於提醒君主重用賢臣。但文章寫得很含蓄委婉,其真正用意在文中始終沒有明確點出。

文章僅百餘字,但波瀾起伏,富於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雜說
  • 類型:雜文
  • 作者:韓愈
  • 朝代:唐朝
正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正文

雜說一⑴
龍噓氣⑵成雲,雲固弗靈⑶於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⑷窮乎玄間,薄⑸日月,伏⑹光景,感⑺震電,神⑻變化,水下土,汩陵谷,雲亦靈怪矣哉!
雲,龍之所能使為靈也⑼。若龍之靈,則非雲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雲,無以神其靈矣⑾。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⑾?
異哉⑿!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⒀。《易》曰:“雲從龍⒁。”既曰龍,雲從之矣。

注釋

雜說:論說文的一種。這是韓愈寫的一組托物寓意的短雜文的第一篇。
⑵噓氣:呼氣,吐氣。
⑶靈:顯靈
⑷茫洋:此處通“徜徉”,自由自在地往來。窮:極,盡。這裡有週遊的意思。乎:同“於”,在。玄間:太空。薄:逼迫。伏:遮蓋,掩蔽。光景:日月的輝。感(han):通“撼”,搖動,震動。震電:雷電。《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燁燁震電。”神:作動詞用,使神奇。水:作動詞用。用水浸潤。下土:地。《詩經。邶風。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汩(gǔ):水奔流的樣子,這裡指淹沒了山谷。矣哉:“矣”和“哉”連用靠近,表示終了和感嘆的語氣。固:原來,本來。於:比。
⑸薄:通“迫”
⑹伏:遮。蔽。
⑺感:通“撼”,搖動,震動。
⑻神:產生神妙。
⑼使為靈:即“使之為靈”,中間省去指代雲的“之”。
⑽神:作動詞用。這裡是顯示的意思。矣:用在句末,表示終結的語氣。
⑾憑依:憑藉,依託。信:實在,真的。
⑿哉:用在句末,表示感嘆語氣。
⒀乃:竟,居然。
⒁《易》,即《易經》。它是我國古代的一部卜筮用的書。雲從龍:語出《易經·乾》卦。

譯文

龍吐出的氣形成雲,雲本來不比龍靈異。但是龍乘著這股雲氣,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處遨遊,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電,變化神奇莫測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淪。這雲也是很神奇靈異的呢!
雲,是龍的能力使它有靈異的。至於龍的靈異,卻不是雲的能力使它這樣子的。但是龍沒有雲,就不能顯示出它的靈異。失去它所憑藉的雲,實在是不行的啊。多么奇怪啊,龍所憑藉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雲。《周易》說:“雲跟隨著龍。”那么既然叫做龍,就應該有雲跟隨著它啊!

作者簡介

韓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貞元八年(七九二)進士。唐憲宗時,曾隨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之亂。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諫迎佛骨,觸怒了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後於穆宗時,召為國子監祭酒,歷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詩人。他和柳宗元政見不和,但並未影響他們共同攜手倡導古文運動。他們反對過分追求形式的駢文,提倡散文,強調文章內容的重要性。
韓愈時代的詩壇,已開始突破了大曆詩人的狹小天地。韓愈更是別開生面,也創建了一個新的詩歌流派。他善於用強健而有力的筆觸,驅使縱橫磅礴的氣勢,夾雜著恢奇詭譎的情趣,給詩思渲染上一層濃郁瑰麗的色彩,造成奔雷摯電的壯觀。
另外韓詩在藝術上有“以文為詩”的特點,對後世亦有不小的影響。當然韓詩中也有追求怪誕詭譎的遊戲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