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話生書

雜話生書

本書由行醫心得篇、音樂暢想篇、讀書隨筆篇等構成,系作者臨診之餘反求諸己的雜感思索與心路歷程。

基本介紹

  • 書名:雜話生書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頁數:274頁
  • 開本:32
  • 品牌:復旦大學出版社
  • 作者:姜宏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30909655X, 978730909655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雜話生書》體裁多樣,內容斑雜,而真性情同一,生活趣味豐富。

作者簡介

姜宏,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教授,主任醫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蘇州市政協委員。現為國家重點臨床專科——蘇州市中醫醫院骨傷科主任。在新民晚報夜光杯發表散文10多篇,著有散文集《談笑往來》、《穿越記憶》和攝影集《縱橫光影》。

圖書目錄

序一詩意地棲居欒梅健
序二我所認識的姜宏肖魯偉
序三他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讀姜宏及其新著王慧騏
序四良相與良醫張衛
序五生活大樹上的朵朵奇花俞齊進生書的那些雜話(代自序)
感慨隨想篇
形象思維第一流——參觀馬克思故居有感
老學校新校園——走近蘇州市實驗國小校
校徽,我永遠的珍藏
兩位女作家
敵人也可愛?——電影《第四十一個》觀感
再現戰爭的悲壯美——《莫斯科保衛戰》觀感
死亡懼怕列寧格勒
那個電話,他終究沒有接到
走過經光緯影
證婚詞(1)——葡萄美酒喜慶杯
證婚詞(2)——見證這幸福美麗的時刻
證婚詞(3)——美酒加歡笑
巴特洛利,真神!
我與奧運激情相擁
品頭論足開幕式
就想喝口水
香港中文大學行記
被模糊了的視線——參觀滇緬抗戰博物館
黃埔軍魂在
在艾思奇紀念館
在莎士比亞故居
音樂暢想篇
走近貝多芬的世界
永遠的旋律
美在人琴合一——聆聽索菲·穆特
那一刻的小夜曲
銅管樂的聯想
英雄風格的旋律
感慨《紅旗頌》
春天如歌
琴笛蘇格蘭
感慨鄧麗君的歌曲
行醫心得篇
感悟嚴謹
又見戴老師的幽默
附:讀者回音壁
景仰名醫大家——賀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九醫院終生教授戴尅戎老師
八十華誕
草木也有情
杞有甘香
怎樣做一個好醫生(1)
怎樣做一個好醫生(2)
猶記學醫選擇時
我在政協這一天
斯人已去風範長存
杏林歌舞旋律時代天籟諧音——首屆中醫中藥中國行總結表彰
大會暨文藝晚會觀感與遐想
傳播記憶共享——中醫中藥中國行·文化科普宣傳周活動參感
我們不是簡單的繼承人——在石筱山傷科學術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的發言
讀書隨筆篇
光影有聲憑思想——讀《英倫攝影遊記》
把思考的寬度與深度留給讀者——《鴻蹤照影》讀感
我可是在“亂彈琴”——閒聊記憶中的美國總統大選
《文匯讀書周報》給我的聯想——也談毛主席最後一次會見外賓
多想摘下這荷花
荷香與書香
書房風景亂糟糟
有感對莫言獲獎的預測
風光遊記篇
今走瀘定橋
登箭扣長城
泰山悟境
您好,寧靜!你好,巴德克羅那耶茲!
乍見凱恩斯
游摩爾外堡礁
在花園城市墨爾本轉機
夜雨天橋觀車流
行走甘南話夏河
透過英倫的陰雨
小詩抒懷篇
志行萬里——賀唐天駟教授醫學生涯六十餘載暨八十華誕慶典
太湖感懷——賀施杞老師七十五華誕兩首
一太湖感懷
——在施杞老師七十五華誕壽宴上
二遠志萬里——為上海中醫藥大學終生教授施杞先生七十五
華誕而作
寄情一壺春——和施杞老師
其一品茶讀詩意深長
附施杞老師原詩謝懷星君贈新茶
其二謝師恩
附施杞老師原詩
重走紅軍路
古長城隨想
今上箭扣長城
穿越金山嶺長城
北疆行
一站在中國最北點
二過呼倫貝爾大草原
三訪滿洲里中共秘密交通線遺址
四大興安嶺
今走徽杭古道
古道行
游十八龍潭
登太子尖
登黃山抒懷
一粟游海天——從澳洲海濱城市凱恩斯赴大堡礁途中
初春遊烏鎮
重訪復旦感懷
重訪悉尼奧林匹克公園
閒來雜感
一有感穆翁受審於鐵籠之中
二利比亞局勢觀感
有感而發
自在其樂
失之交臂
上海早晨
春意
大道岐黃薪火傳
在希望的等待中——寫在姜程帆新學期第一天
飛吧,劉翔!飛吧,夢想!
縱橫杏林甘為人梯
騰衝,我們來了!——參加蘇州市人才辦第四批專家休養活動有感
一游騰衝
二瑞麗赴騰衝途中
三游昆明西山
四石林游
五瑞麗江畔
附錄一
《縱橫光影》讀感姜程帆
讀《縱橫光影》有感胡寶康
荷花綻放更美麗陸壽康
讀《穿越記憶》有感夏幸
《談笑往來》讀感俞齊進
附錄二
杏苑報導篇
中醫“骨董”的仁術厚德——中醫醫學博士、蘇州市中醫醫院骨傷科主任姜宏談科室精神韋峰潘軍肖蓉
卻顧所來徑——寫在蘇州市中醫醫院整體搬遷滄浪新城新院之際
看似尋常最奇崛——國家重點中醫專科蘇州市中醫醫院骨傷科發展紀實
寫在《腰椎間盤突出症——重吸收現象與診療研究》一書出版之際
一位吳門儒醫的快樂與堅守——記201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姜宏曉華子榆
“婉約派”名醫子榆木杉姚月明
厚德仁術鑄就吳醫骨傷——蘇州市中醫醫院骨傷科發展紀實惠礽華潘軍
盤點國家重點中醫骨傷科——市中醫醫院骨傷科歷代掌門人劉蘭蘭
專業領域代有才俊出劉蘭蘭
跋姜程帆
後記

後記

醫生與書生
姜程帆
我爸是一個骨科醫生,在蘇州市中醫醫院工作了三十餘年,也算是個老中醫。但是在我看來,我爸還是一個書生,平時工作之餘,他總愛舞文弄墨作些詩詞,發表了幾本散文集,也算是半個“文人墨客”。
我一直認為,醫學和文學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醫學的本質是救死扶傷、維護和增進人類健康,而文學是一門藝術,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來反映甚至美化客觀事實的一門藝術,它們本在兩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範疇,幾乎沒有交集,而我爸爸憑著他手下的那支筆,寫出了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詩歌,讓我改變了這個看法。
經常記得平時在吃飯的時候,看書的時候會突然問收到一條簡訊,打開來一看,原來又是我爸在外出開會的時候詩興大發,寫來了一首打油詩,讓我修改,我便放下手上的事情開始專注於這字裡行間,研究完了再將我的改動反饋給爸爸。就這樣,你一言我一句地能發上個半個小時,回過神來,才發現,我又被爸爸帶進了他的文學海洋。
爸爸積累下來的紮實的文學功底、語言藝術,有時候在行醫治病的過程中也能發揮不小的作用。我們都知道,醫生對病人的診斷或治療過程中,很多時候都要與病人溝通,有時患者緘默不語,甚至不願主動敘述其病史,或是為自己的疾病感到焦慮,乃至恐懼各種有創性檢查、疾病的後果,等等。對此,醫生很多時候不僅僅是通過藥物的治療,也需要良好的溝通。積極的語言,它能幫助病人排除一些因疾病所致的心理障礙,以促進疾病的康復。
我有時候在想,為什麼爸爸在行醫之餘那么喜愛文學呢,難道是中醫的原因嗎?中醫來自古文,需要有紮實的文言文功底才能夠深入研究,可能爸爸年輕的時候就是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無形之間提高了自己的文學水平,當把中醫學到博大精深的時候,殊不知文學水平也長進了不少。如今行醫三十餘年來,時時刻刻用著中醫的治法方劑給人看病,在看病的過程中,也時時刻刻地磨鍊著自己的文學功底,這才造就了爸爸如今醫文雙通的境界。 醫生與書生,在我爸爸身上得到了較完美的結合。
跋者為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2010級中西醫臨床專業本科生

序言

詩意地棲居
欒梅健
當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從德國著名詩人荷爾德林的詩句中演繹出“詩意地棲居”的哲學命題時,他主要是針對人與自然的關係而言,在日益浮囂的工業化、城鎮化面前,他期望著一種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共生的理想狀況。
當我國現代著名教育理論奠基者蔡元培先生在一百年前大力倡導“美術優先”的教育理念時,他似乎預感到,隨著田園牧歌的古典生活被隆隆的機器聲所打破,心靈的自由、愉悅的精神,可能會成為現代人最為急切的生命焦慮。在這裡,有著東方人特有的生活情趣與審美境界。
20世紀30年代,林語堂先生踏上了美利堅合眾國的土地,並在那裡親身感受到了一個偉大帝國在它興起過程中所特有的忙碌、繁盛與勃勃生機。然而,在短暫的興奮過後,林語堂先生卻發現了美國文化的單調、簡單、機械與乏味,遠遠不是他心目中的樂土。於是,他在那裡寫下了那本試圖提升美國民眾文化與精神情趣的著名隨感集——《生活的藝術》。他談茶、園林、旅遊,也談氣功、武術、養生,認為只有藝術化了的生活,才是人類真正需要的生活;而在此,當時的美國實在是枯燥極了。
歷史翻到了21世紀的中國。當西方現代化的生活被中國人當作奮起直追的摹本與樣板時,我們便不由自主地陷入到同樣的漩渦之中。農耕文明是詩,而工業文明是散文。我們擁有或者正在擁有豐富的物質,然而,這就是我們真正可以詩意地棲居的家園嗎?這就是我們所期待的可以放飛精神與靈魂的生活樂土嗎?打開電視,翻閱新聞,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來,我們湧現出無數的專家和大師,但是,人們卻很難感受到他們的音容笑貌、喜怒哀樂,乃至他們的吹拉彈唱、琴棋書畫。這是一個產生巨人的時代,然而,我們的巨人卻總是那樣的呆板,那樣的單一,那樣的缺乏飛揚的神采。
可能正是出於對某種時代缺憾的感慨,當姜宏教授將他的散文集《雜話生書》呈現給我時,心中的欣喜是無法克制的。姜教授是著名的中醫專家、吳門醫派的傳人,他的醫學成就自有他的專著《腰椎間盤突出症——重吸收現象與診療研究》和大量論文作證。不過,從他前幾年給我的散文集《談笑往來》、《穿越記憶》,攝影集《縱橫光影》,直到這次給我的這本散文新著,我總能感覺到它濃濃的人文情懷與細細的藝術觸覺。
在這本散文新著中,多樣的情趣使它顯得可親、可愛。《美在人琴合一》、《敵人也可愛?》、《再現戰爭的悲壯美》記敘的是他聽音樂、看電影時的感想;《今走瀘定橋》、《登箭扣長城》、《在花園城市墨爾本》,描寫的是旅遊時的心境;《寄情一壺春》、《志行萬里》、《又見戴老師的幽默》,表現的是濃濃的師生情誼;而《我與奧運激情相擁》、《巴特洛利,真神!》,則是他對一直鐘情的體育賽事的情感記錄……體裁多樣,內容斑雜,而真性情同一,生活趣味豐富。
當20世紀80年代,時任美國總統的老布希訪問中國,剛下飛機,語出驚人:我太喜歡中國了,一個中國作家教會了我如何生活。
面對著姜教授的這本散文新著,面對著他多才多藝、興趣廣泛的多樣人生時,我們要說的是:詩意地棲居,優雅地生活,人生原本就該如此!
原載2013年1月20日《新民晚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