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西北有織婦

這是曹植《雜詩七首》的第三首,寫作年代不詳。詩中寫了一位獨處空閨的織婦對良人的思念之情,前人或認為其中有寄託,但也無甚確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雜詩·西北有織婦
  • 創作年代:三國
  • 作品出處:雜詩七首
  • 文學體裁:五言詩
  • 作者:曹植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內容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雜詩
西北有織婦,綺縞何繽紛!
明晨秉機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終長夜,悲嘯入青雲。
妾身守空閨,良人行從軍。
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飛鳥繞樹翔,噭噭鳴索群。
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①織婦:織女星。
②綺縞:有花紋的絹。
③明晨:清晨。
④日昃:午後。
⑤良人:丈夫。
⑥嗷嗷:鳥悲鳴聲。
⑦景:月光。

作品譯文

西北有個紡織的婦女,絹綢織得這樣糟糕!
一早她就撥弄織機,天晚了未織成一縷絲綃。
她嘆息了一整夜,悲聲吁氣、高出雲霄。
說自己孤守空房,丈夫從軍在外,路遠山遙。
原希望三年歸來,九年了還得苦煞。
那烏幾繞著樹飛翔,為找侶伴而叫聲噥噥。
我願變做向南飛馳的月,隨光賓士把夫君瞧瞧。

作品鑑賞

內容賞析

詩中寫了一位獨處空閨的織婦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前人或認為其中有寄託,但也無甚確證。因此,也不必穿鑿附會,還是來分析享受一下詩中的美感。
這首詩可以分成三節,開頭“西北有織,綺縞何繽紛!明晨秉機杼,日昃不成文。”為第一節。“西北有織婦”,這是古詩中多見的起興手法。“西北有織,綺縞何繽紛!”這兩句寫的是一位深閨的少婦,她每天都在織著美麗的絲帛,然而,此時她的織品,卻繁多而又錯亂。接著的兩句“明晨秉機杼,日昃不成文。”寫織婦從清晨開始就拿起梭子,但到太陽西斜,還尚未織成紋理。《詩經·小雅·大東》云:“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移動位置)。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古詩十九首》云:“皎皎河漢女,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以上四句化用其意,都是用具體的動作來反映織婦神思恍惚的心理狀態,但卻沒有交代原因,可以說是一種“懸念”。
中間六句“太息終長夜,悲嘯入青雲。妾身守空閨,良人行從軍。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為第二節,是直接描寫織婦的心情,也是對她為何心如亂絲的解釋。“太息終長夜,悲嘯入青雲。”凡有心事而睡不著覺的人總是感到夜長,而在這漫漫長夜中織婦卻一直在深深地悲嘆,而且這嘆息之聲,竟而化作了長嘯,一直上達青天,可見其心事何等沉重,十分浩茫。下面四句“妾身守空閨,良人行從軍。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是對這沉重的心事究竟是什麼問題的正面交代。織婦守著空閨,丈夫遠行從軍去了。本來約定三年就能歸來,可如今卻已過了九個年頭,這就是思婦悲苦的原因。丈夫出外,思婦獨自一人在家,這已經是一層淒涼了;本來說好三年回來,思婦天天盼著,好不容易挨過了三年,滿以為可以相聚,結果卻沒有回來,這淒涼悲苦又增一層。三年過去,再三年過去,又三年過去了,卻仍然不見丈夫歸來,這淒涼悲苦,不知又要增加多少層。難怪思婦要終夜長嘆,悲沖青雲,也難怪思婦要神思恍惚,終日坐機卻織不成絹了。
最後四句“飛鳥繞樹翔,噭噭鳴索群。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為第三節,詩人筆鋒一轉,寫思婦看到失群的飛鳥繞著樹林飛翔,噭噭(象聲詞,鳴叫聲)悲鳴,尋找自己的伴侶,這自然聯想到自己的處境,與飛鳥很相似。最後兩句“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詩人用生花之筆,讓思婦忽發奇想,希望自己化為陽光,向南方飛馳而去,照見自己的丈夫。這個浪漫主義的幻想顯得非常突兀,但又非常合乎情理。織婦思念等待丈夫已整整九年,至今還不能相見,沒有什麼辦法能解除相思之苦。而天上的陽光,卻能普照大地,既能照到自己,也能照到丈夫,陽光是不會漏掉任何一個角落的。這個高超的藝術構思,把思婦刻骨銘心的相思,寫到了無以復加的極端。這可以說是曹植的獨創,它對後代詩人也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全詩三節,從動作到太息,從太息到幻思,寫織婦的相思,步步深入,層次分明,脈絡清晰。

名家評價

劉履:“此自言才華之美,而君不見用,如空閨織婦,服飾既成,而良人從軍久而不歸者也。然則雖秉機杼,實何心於效功,惟終夜悲嘆而已。至於感鳴鳥之索群,則其願見之心為何如哉!張銑日: ‘日光遠近皆同,人無不見,故願托為此馳往見君以自明也。’”
吳淇:“此作以織女自比。‘綺縞’,言己有可用之才。 ‘明晨’,言終日勤勞。‘太息’,言己之憂思,君不見察,而時光之易逝也。‘飛鳥’下見其綣戀之不忘於君,總自試之意。”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3)三國魏傑出詩人。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曹操第三子,封陳思王。曹植從呀呀學語起,就開始學詩誦文。他自幼聰慧伶俐,才思敏捷,性格活潑,桀驁不馴。史載小曹植在十歲時就能背誦數十萬言的詩賦,而且寫出了大量的詩歌和各種體裁的文章
曹植像曹植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