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神

雜神

明清時期,民間雜神眾多,且多歸入道教,也有在佛寺中被供奉者甚至還有關於和尚祀道教神行道家之辟穀、黃白的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雜神
  • 外文名:Miscellaneous God
  • 釋義:泛指明清時期民間信奉的各類神祗
明代,鬥神,

明代

社會中,佛教道教有著相同的處境,不存在根本的分歧和衝突,而在民間影響最深的可能還要數道教。道教除自己造神外,還不斷地從民間神信仰中吸收新神,編入其神仙系譜,從而更擴大了道教在民間信仰中的影響。如十八關帝、玄帝、文昌帝君、呂祖、天妃、城隍神、王靈官等較新的神,在民間最受崇祀,廟宇遍於城鎮。
道士們所尊敬的至高無上的元始天尊或三清,對一般人來說太生疏,難以受到人們的重視,對玄天上帝、太上老君也不十分親近文昌帝君是考科舉的人所尊敬的守護神,與一般人無多大關係,但是因為有不許隨意糟踏字紙的信仰習俗,而隨道敬惜字紙習俗的擴大,人們似乎對文昌帝君有一種間接的信仰。關帝在宋代被佛教奉為護法神,宋元道教雷法中列為雷部將帥之一,稱“朗靈上將”,被賦予斬邪誅妖的神力。明萬曆三十二年(公元一六○五年)加封關羽為“關聖帝君”,由此關帝信仰日盛。至清初,在西藏和內蒙也都有了關帝廟,“關帝”還被藏傳佛教奉為“八部神”之一。

鬥神

也不再是僅有“神荼、郁疊”,並開始由人來擔當,最初由李世民選出了唐代開國元勛秦叔寶尉遲敬德二位將軍,後來溫嶠、岳飛趙雲趙公明孫臏龐涓青龍白虎神以及鐘馗等等也加入了鬥神的行列。玄帝(真武帝)自明成祖崇祀以來。在民間被奉為鎮邪斬妖之神,也極受崇仰。天妃媽祖)作為海上保護神,在南方沿海的福建台灣廣東一帶香火最盛,至今不衰。呂祖作為煉養成仙的典型,隨全真道的盛行而深入民間。
至於龍王、火神、山神、土地神、泰山神、送子娘娘等神廟,更是星羅棋布,遍於中國的窮鄉僻壤,其數量之多遠遠超過正規的寺觀。人們把自身無力解決的現實問題,寄希望於神靈的佐助,從祈雨求晴治病除瘟、消災免禍,到生兒育女、發財致富、功名壽數等,無不祈禱於神靈。至清末,如義和團三元里之抵禦外侮,亦求祈神之佐助。這種多神崇拜的狀況,在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