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反

雜反

雜反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zá fǎn ,意思是不合正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雜反
  • 外文名:Anti clutter
  • 讀音:zá fǎn
  • 解釋:不合正道
  • 出處:《韓非子·顯學》
解釋,單字分析,雜,反,

解釋

1.不合正道。《韓非子·顯學》:“愚誣之學,雜反之行,明主弗受也。” 陳奇猷 集釋:“儒墨各派之行,是為雜行。與法相背之行,謂之反行。”
2.相反。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材理》:“不善接論者,說之以雜反;說之以雜反,則不入矣。” 劉昞 註:“彼意在狗,而說之以馬,彼意大同,而說以小異。”

單字分析

基本字義
1. 多種多樣的,不單純的:~亂。~沓。~感。~志。~貨。~居。~務。~品。錯綜復~。私心~念。
2. 混合:夾~。混~。~交。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衣,集聲。本義:五彩相合)
2. 同本義 [multicoloured]
畫繪之事,雜五色。——《周禮·考工記》
3. 混合;攙雜 [mix; mingle]
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國語·鄭語》
彼此錯雜。——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4. 又如:雜燴菜(將各種剩菜合併在一起的菜淆);夾雜(攙雜);雜就(參雜而成);混雜(混合攙雜)
5. 聚會;聚集 [get together; assemble]
雜,聚也。——《廣雅》
四方來雜,遠鄉皆至。——《呂氏春秋》
6. 又如:雜物(聚集事物)
〈形〉
1. 駁雜不純 [heterogeneous;mixed]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晉· 陶潛《桃花源記》
2. 又如:雜麵(雜合麵粉作的麵條)
雜彩三百匹。——《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昧沒而雜。——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雜然而前陳。——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少雜樹。——清· 姚鼐《登泰山記》
3. 又如:雜裳(前黑後黃的下衣)
4. 紊亂 [disorderly;chaotic]。如:雜錯(交錯混雜);嘈雜(聲音雜亂;喧鬧);龐雜(多而雜亂)
5. 繁瑣;細碎 [(of writings and speech) many and miscellaneous with trifles]。如:雜冗(零雜事務;公務繁忙的謙辭);雜言(不主一家而雜采眾家的言論);雜說(博採眾家的學說)
6. 眾多 [of population multitudinous;numerous]
雜然相許。——《列子·湯問》
7. 又如:雜沓(眾多而紛雜的樣子);雜襲(眾多的樣子);雜玩(各種玩物)
8. 各種 [various]。如:雜趁(多種非正式職業;做零活);雜服(各種服制);雜帛(各種細絹的通稱)
9. 正項以外 [extra;other than]。如:雜學旁收(指不去攻讀八股文,而喜好詩詞、曲賦、小說等其他門類的學問)
10. 交錯,交會 [crisscross]
嘈嘈切切錯雜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雜植蘭桂竹木。——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副〉
1. 都;共同 [together; jointly; common]
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列子·湯問》
〈名〉
1. 舊時等外的小官為雜職,如清代九品未入流之類或統稱為佐雜 [minor official]
聽我將、弁、參、雜管領。——清· 嚴如熤《苗防備覽要略》
2. 傳統戲曲角色名。元雜劇、明清傳奇以至京劇里的“雜”,一般扮演雜差、百姓等人物 [a part of traditional opera]
雜緋衣扮秦國引院子 梅香各乘車行上。——《長生殿》
3. [量]通“”( zā)。圈 [circle]
守宮三雜,外環,隅為之樓。——《墨子》
並行而雜,是禮之中流也。——《荀子·禮論》
以數雜之壽。——《淮南子·詮言》

基本字義
1. 翻轉,顛倒:~手(a.翻過手,手到背後;b.反掌)。~復。~側。
2. 翻轉的,顛倒的,與“正”相對:正~兩方面的經驗。~間(利用敵人的間諜,使敵人內部自相矛盾)。~訴。~饋。適得其~。物極必~。
3. 抵制,背叛,抗拒:~霸。
4. 和原來的不同,和預感的不同:~常。
5. 回擊,回過頭來:~駁。~攻。~詰。~思。~躬自問。
6. 類推:舉一~三。
詳細字義
〈動〉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從又從廠。“廠”音 hǎn。本義:手心翻轉)
2. 同本義。通“”。覆,傾倒 [turn over]
反,覆也。——《說文》
以齊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孫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漿邪?——《漢書·張安世傳》
3. 反覆 [over and over again;again and again]
安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不思其反。——《詩·衛風·氓》
成反覆自念。——《聊齋志異·促織》
4. 又如:輾轉反側;反易(顛倒);反風(風向倒轉)
5. 通“”。返回;回歸 [go back]
使子路反見之。——《論語·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至竟而反。——《戰國策·衛策》
三年而反。——《墨子·魯問》
旬有五日而後反。——《莊子·逍遙遊》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吳均《與朱元思書》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戰國策·燕策》
則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6. 又如:反意(返歸的念頭);反國(歸國);反真(返歸淳樸);反根(返回本原)
7. 未能遵守,違背 [violate]
天反時為災,地物為妖,民反德為亂。——《左傳》
8. 又如:反背(背叛);反德(違背事物的準則);反道(違反正道);反情(違反人情);反古(違反古訓)
9. 往返於…之間 [go there and back]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列子·湯問》
10. 又如:反往(往返);反報(往還,反覆)
11. 反叛;造反 [revolt;rebel]
上官桀子安與 桑弘羊及 燕主、 蓋主謀反。——《漢書·李廣蘇建傳》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史記·項羽本紀》
12. 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離異)
13. 反省 [introspect]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禮記·學禮》
14. 又如:反情(內省);反聽(自我省察);反觀(反省);反躬自問(反問自己)
15. 歸還;送還 [return]
16. 又如:反籍(歸還天子之位);反璧(歸還璧玉;表示不貪取財寶)
17. 回報;復命 [report back on what has been done]。如:反始(報答祖先);反命(復命)
18. 類推 [analogize]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19. 又如:反隅(比喻類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釋疑)
20. 反對 [oppose;be against;fight]。如:反迕(不順從);反撥(猶言反抗;抵抗)
21. 報復 [make reprisals;retaliate]。如:反把(反撲);反報(報復怨仇);反殺(報殺人之仇而殺人)
22. 通“”( fàn)。賤買而貴賣 [buy to resell]
〈形〉
1. 相反的;對立的。與“正”相對 [upside down;inside out;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非務相反也,時勢異也。——《呂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漢· 賈誼《過秦論》
2. 又如:適得其反;反心內照(反過來對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式;反定理;反科學;反義
〈副〉
1. 反而;相反 [on the contrary]
反以我為讎。——《詩·邶風·谷風》
動而見尤,欲益反損。——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唐· 韓愈《師說》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 方苞《獄中雜記》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車行》
2. 又如:反且(反而)
〈名〉
1. 反革命分子的簡稱 [counterrevolutionist;counterrevolutionary]。如:肅反;三反五反
2. 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