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街道(雲南省宣威市雙龍街道)

雙龍街道(雲南省宣威市雙龍街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雲南省宣威市雙龍街道位於宣威城東北片區,東接東山鎮,南至建設街與宛水街道相鄰,西至振興街北段與西寧街道隔街相望,北與來賓鎮接壤,國土面積41.12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龍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
  • 所屬地區:雲南省宣威市
  • 下轄地區:轄7個居民委員會,2個村民委員會
  • 電話區號:0874
  • 郵政區碼:655400
  • 地理位置:位於宣威城東北片區
  • 面積:41.12平方公里
  • 人口:22638人
  • 氣候條件:低緯高原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雲·D
地理,人口,農業,經濟,社會,教育,民生,治安,沿革,代碼,

地理

雙龍街道位於宣威城東北片區,東接東山鎮,南至建設街與宛水街道相鄰,西至振興街北段與西寧街道隔街相望,北與來賓鎮接壤,國土面積4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073畝(其中:水田3579畝,旱地10494畝),農民人均占有耕地0.62畝;林地面積30490畝,森林覆蓋率49.9%。全街道轄7個居民委員會,2個村民委員會,54個居民小組,26個村民小組。全街道所有居(村)委會均實現五通(通電、通電話、通公路、通有線電視、通自來水),進行垃圾集中處理的有8個村莊。
雙龍街道

人口

至2007年底,全街道有鄉村戶數14385戶,人口42258人。其中,農業戶數6279戶,農業人口22638人,非農戶數8106戶,非農人口19620人,外來半年以上的人口3018人。鄉鎮從業人員總數為26138人。其中,從事農業的23422人,從事第二產業的858人,從事第三產業的1858人。財政供給人數331人。其中,公務員20人,站所事業人員65人,教師237人。財政供給人員全年工資總額938萬元。

農業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0872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0704畝,糧食總產量567.5萬公斤,比上年的551.49萬公斤增16.01萬公斤,增長3%,農民人均有糧250.68公斤。年末生豬存欄20588頭,農民人均占有0.91頭;生豬出欄43800頭,農民人均占有1.93頭;家禽存欄45740隻,農民人均占有2.02隻;家禽出欄78550隻,農民人均占有3.47隻;肉類總產量5384噸,人均占有237.83公斤。

經濟

財政總收入1405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405萬元。財政支出1616萬元。其中,教育事業費支出748萬元。年末資產總額3849萬元,年末債務總額412萬元。其中,當年負債為零。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6988萬元。其中,農業投資完成額185萬元。
全街道有企業個數73個。其中,工業企業17個。企業從業人員數3189人,企業實交稅金2024萬元。
街道至市政府距離0.5公里,本街道公路里程數為45公里;轄區內有綜合市場2個(年交易額均為超過1000萬元的綜合市場),有專業市場5個;有公園1個;有銀行、儲蓄所8個。

社會

教育

街道轄區內有農技推廣服務機構3個,農技推廣服務從業人員19人;有國小9個,國小在校學生總數7229人,國小教師237人。有幼稚園、託兒所5個,圖書館、文化站9個,影劇院3個,體育場館2個,醫院、衛生院5個,有病床528張,醫生205人。

民生

居民儲蓄存款餘額9850萬元。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445.15元,比上年的2806.78元增加638.37元,增幅為22.74%。街道轄區內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有23920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有1967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624人。07年度,刑事案件立案數為416件。
10=綜治信訪維穩工作中心促和諧
為處理好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好信訪維穩工作,保障轄區經濟平穩運行,2010年7月,雙龍街道綜治信訪中心在龍港區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雙龍街道綜治信訪維穩工作中心。內部設立了主任接待處及信訪工作中心辦公室,主要分為4個功能區:接待受理區、綜合服務區、矛盾糾紛調處區及聯席會議區。
自雙龍街道綜治信訪維穩工作中心建立以來,雙龍街道以解決民眾的合理訴求為切入點,不斷創新思維方式,暢通民意渠道,搭建新平台,整合新資源,積極探索信訪工作的新方法,努力推動信訪工作走上新台階。
在隊伍建設方面,雙龍街道綜治信訪維穩工作中心抽調基層精幹人員組成雙龍街道綜治信訪中心專職隊伍,街道主要領導及信訪專職人員每天輪流到大廳接待民眾來訪,實行了統一登記、分類接談、現場答疑、立案調處、分流處理、交辦督辦、恢復回放的工作程式,做到了有訪必接、有接必辦,充分發揮了中心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問題的優勢,真正為百姓打造了一條方便、快捷、高效的“信訪綠色通道”。
雙龍街道綜治信訪維穩工作中心將工作模式延伸到村、社區居委會,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信訪工作體系。都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進一步完善服務流程和信訪各項規章制度。通過二級聯動,使民眾的訴求問題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及時處理,真正將矛盾解決在基層,目的是讓民眾“不出門、不見面、不上訪”就能將反映的訴求問題及時“送達”並得到有效解決。

治安

雙龍街道是涉農街道,在城市化進程中面臨著諸多矛盾,針對這一狀況,雙龍街道成立了以街道綜治辦為主的維穩組。為了讓動遷工作能順利進行,維穩組協助拆遷組從入戶調查、宣傳動員,到房屋安置補償協定的簽訂,都做了大量細緻入微的工作。尤其在移民征訂工作中出現的糾紛苗頭,街道領導親赴現場,主動深入村民家中了解實情,並綜合協調各方力量,為岔溝村村民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
在雙龍街道和岔溝村委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維穩組抓時間、搶進度,歷時近2個月,完成了預期的工作目標,努力實現了“事事有人管,矛盾不上交”。為了提升人民民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雙龍街道不斷強化隊伍,構築治安防控網路。街道綜合治理委員會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心由領導主抓,各職能部門參與,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這些專兼職綜治隊伍覆蓋10個社區3個村屯,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群防群治工作網路。通過點、線、面相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相互促進,加強社會穩定動態監控,實現了對動態社會的全天候、全方位、無縫隙、立體化覆蓋。
紮實開展了“平安校園”、“平安工地”、“平安市場”等系列創安活動。平安創建活動覆蓋了村屯、社區和各個行業基層單位,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平安建設的良好局面,提高廣大人民民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數,讓人民民眾共享發展成果。

沿革

轄區內東大河建有一座雙龍橋,雙龍街道因此而命名,並取其雙龍騰飛之意。1949年前屬宣威縣分設榕城鎮及虹橋鎮,1950年屬宣威縣分設城鎮區、城西區,1953年屬宣威縣為榕城區,1954年分設十四、一、七區,到1957年屬宣威縣分設和平公社、花椒公社,1959年屬宣威榕城公社,花椒公社,1961年至1962年屬宣威縣為榕城公社和城市人民公社,1963年屬宣威縣為榕城區,1970年改為榕城公社,1973年後屬宣威縣為榕城區,城光兩公社,1981年12月撤銷榕城和城光兩公社,設榕城鎮和靖外公社。2002年7月17日撤銷榕城鎮,分設雙龍、西寧、宛水、虹橋4個街道辦事處;同年8月6日成立,同時將來賓鎮左所村劃歸雙龍街道。

代碼

530381003:~001泰安居委會 ~002開源居委會 ~003雙龍居委會 ~004楚聖居委會 ~005黌街居委會 ~006雙圩居委會 ~007龍華居委會 ~201左所村 ~202浦山村 [2006年代碼]530381003:~001泰安居委會 ~002開源居委會 ~003雙龍居委會 ~004楚聖居委會 ~005黌街居委會 ~006雙圩居委會 ~007龍華居委會 ~201左所村 ~202浦山村[郵編]6554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