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山溶洞,地處龍江縣濟沁河鄉雙龍山西北坡,距碾子山24公里,龍江縣城47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47°20′33.7″、東經122°4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龍山喀斯特溶洞
- 位置:齊齊哈爾市龍江縣濟沁河鄉
雙龍山溶洞地處龍江縣濟沁河鄉雙龍山西北坡,距碾子山24公里,龍江縣城47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47°20′33.7″、東經122°41′。濟沁河鄉為龍江縣西部較大的鄉,地勢為低山丘陵,農業發達,山清水秀。有狐仙洞、 吆呵嶺、永合原始森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界壕遺址等自然與人文資源10餘處。雅魯河支流水系濟沁河蜿蜒曲折,徑流全鄉,美麗如畫,每逢夏季遊人絡繹不絕。
1995—1997年,縣文物管理部門和地質706隊分別在該區域進行文物普查和礦產地質勘察時,當地民眾反映採石場放炮時發現一個洞,文物考古工作者和地質人員分別進入洞內進行了初步勘察。發現放炮崩塌處位於洞體中部,溶洞主體方向為近東西走向(NE70°±)發育於雙龍山西北坡地表下10—30米處大理岩層中,岩層較穩定,後期構造的破壞性較弱。初步勘察、推測溶洞大於300延長米,寬度0.5—6米,最寬處近20米,最高處約6米。溶洞規模較大,局部有積水,最深達2米,局部有淤砂沉積,厚度不詳;多處還發育有分枝小洞,結構較複雜;洞內有鐘乳石、石鐘、石筍。
溶洞距地面最小埋深約10—30米,罕見、稀有、岩層穩定性好,天然溶洞安全可靠,為研究我省西部乃至較高緯度地區的古地質、古環境、古氣候及其演化規律等提供有力證據,具備開發利用條件,有較高的研究及觀賞價值。
我國洞穴旅遊資源雖然豐富,但主要集中於南方,雙龍山溶洞的發現,填補了我省喀斯特洞穴的空白,不僅具有旅遊價值,更具有科研意義,隨著我國風景旅遊事業的快速發展,全國已開發開放溶洞120多處,均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年收入都在百萬至千萬元之間,有的已成為地方的支柱性產業。
雙龍山溶洞區域環境條件優越,鐵路、公路發達,旅遊、觀賞景點多,經過開發建設會成為北方旅遊的精品景區,從而拉動我縣其它產業的快速發展。
1995—1997年,縣文物管理部門和地質706隊分別在該區域進行文物普查和礦產地質勘察時,當地民眾反映採石場放炮時發現一個洞,文物考古工作者和地質人員分別進入洞內進行了初步勘察。發現放炮崩塌處位於洞體中部,溶洞主體方向為近東西走向(NE70°±)發育於雙龍山西北坡地表下10—30米處大理岩層中,岩層較穩定,後期構造的破壞性較弱。初步勘察、推測溶洞大於300延長米,寬度0.5—6米,最寬處近20米,最高處約6米。溶洞規模較大,局部有積水,最深達2米,局部有淤砂沉積,厚度不詳;多處還發育有分枝小洞,結構較複雜;洞內有鐘乳石、石鐘、石筍。
溶洞距地面最小埋深約10—30米,罕見、稀有、岩層穩定性好,天然溶洞安全可靠,為研究我省西部乃至較高緯度地區的古地質、古環境、古氣候及其演化規律等提供有力證據,具備開發利用條件,有較高的研究及觀賞價值。
我國洞穴旅遊資源雖然豐富,但主要集中於南方,雙龍山溶洞的發現,填補了我省喀斯特洞穴的空白,不僅具有旅遊價值,更具有科研意義,隨著我國風景旅遊事業的快速發展,全國已開發開放溶洞120多處,均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年收入都在百萬至千萬元之間,有的已成為地方的支柱性產業。
雙龍山溶洞區域環境條件優越,鐵路、公路發達,旅遊、觀賞景點多,經過開發建設會成為北方旅遊的精品景區,從而拉動我縣其它產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