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鴆篇》
- 類別:敘事詩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姚燮
- 文學體裁:雜言詩
- 字數:1795字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鳩篇(1)
郎心愛妾千黃金(2),妾身事郎無二心。郎年十七妾十六,圓轉朱輪得華轂(3)。與郎生小閶門裡,與郎結褵在燕市(4)。阿耶愛妾娘愛郎(5),但看郎歡為妾喜。與郎為水同一池,與郎為木同一枝,與郎為帶同一結,與郎為繭同一絲(6)。郎命妾所依,妾命郎所與。不願與郎分,但願與郎聚。郎為飛雁妾作雲,郎作垂楊妾為雨。妾身金縷衣(7),比郎光與輝;妾腕玉條脫(8),比郎顏與色;妾佩明月璫(9),比郎不斷宛轉腸。妾妝郎共肩,芙蓉出淥搖晚妍(10);妾眠郎共枕,鴛鴦回波落春影。東鄰窈窕女(11),對郎盈盈眉欲語(12);西鄰輕薄兒,對妾依依神為馳(13)。郎但知有妾,妾但知有郎;明鏡不掩幃燈光(14),牡丹不奪蘭草香。郎心與妾相始終,妾心與郎相終始。不必同日生,但願同日死;不必同日死,但願郎生妾先死,不願郎死遺妾生。妾為影,郎為形,妾如珠,郎手擎(15),妾為郎婦身分明。妾為郎婦天鑒之,為郎之婦千人知。郎飽妾共飽,郎飢妾共飢;一飢一飽與郎共,山崩川竭無更移。
阿耶日久嫌郎貧,日日要郎離妾門。阿娘恨郎不賺錢,要郎遠客三城邊(16)。三城何蝤崒(17),三城何豈嶢(18),三城溪水深,水毒溪無橋。三城黑沙黑,黑沙同鳴髇(19)。三城多劫賊,劫賊凶咆哮;劫賊殺人如殺獒(20),白骨堆積城門高。三城多白楊,白楊風蕭蕭。蕭蕭颯颯啼怪鴞(21),其下有穴狐狸嗥。老客停馬不敢過,年輕出門郎奈何!摘妾胸前璣(22),為郎換棉衣;脫妾足下履,為郎易食米;典妾金纏臂(23),為郎市鞍轡(24);賣妾珊瑚翹(25),為郎置寶刀。思郎光與輝,妾身尚有金縷衣;念郎顏與色,妾腕尚有玉條脫。憶郎不斷宛轉腸,妾佩尚有明月璫(26)。出門七月期,初六是良吉(27),置得一杯酒,與郎作離別。杯中一滴酒,心中一滴血。不飲愁郎飢,飲之恐郎咽。秋煙在鏡芙蓉凋,秋風在衾鴛鴦彯,秋雲不行雁影獨,秋雨不雨楊枝憔(28)。阿耶向郎訾(29):“不得千金弗還里!”阿娘從郎嗤:“千金不得毋來歸!”妾手掩面啼聲低,妾手不敢牽郎衣;向郎不語心依依,欲語又恐耶娘疑。見郎屈一指,似郎為妾經年期(30)。十月開梅花,二月開桃李,六月菱荷香,青青出蒲葦。但願郎得千金歸,先向耶娘買歡喜。卸妾玉條脫,何有顏色強!何有輝與光,解妾明月璫!脫妾金縷衣,為郎摺疊空竹箱(31)。譬如生小不嫁郎,見之徒令心悲傷。視妾雙眉娥,歸來記取青不多(32);記妾領中扣,歸來與郎驗肥瘦。為郎不下堂,為郎不出房;為郎安慰耶,為郎安慰娘;為郎日焚香,焚香祝告天蒼蒼。正月梅花殘,三月桃李紅,七月落菱荷,蒲葦青茸茸(33)。日高聽鈴馬,鈴馬轔轔過樓下;日落聞行車,行車卻向東南馳(34)。半年得一信,一年不得郎邊書。有客三城來,聞之欲語還囁嚅(35)。三城多白楊,三城多劫賊,三城溪水深,三城黑沙黑。老客停馬不敢過,年輕出門那歸得(36)!阿耶從妾言:“負汝青春年!”阿娘向妾語:“是汝命生苦。憐汝命生苦,為汝重剪紅羅襦,紫為繡鳳青天吳(37)。復帳六尺八(38),菡萏四角垂流蘇(39)。畫簟六尺三(40),緣以鸞錦椒泥塗(41)。東家郎,好光輝,勸汝弗愛金縷衣;勸汝弗愛玉條脫(42),西家郎,好顏色。東家西家郎,手中累累千金黃;心中不斷宛轉腸,汝還弗愛明月璫。”稽首耶娘前(43),耶娘聽妾語:“耶娘之愛何敢逾(44)!妾心區區當鑒取(45)。妾心區區天可盟(46),妾為郎婦身分明。不能郎生妾先死,忍因郎死偷妾生(47)!”與郎不終始,妾身尚何俟?不得郎骨歸,妾心猶狐疑(48)。沉沉白日鵂鶹啼(49),暗暗夜色蝙蝠飛。夢郎向妾笑,如郎同居時;夢郎向妾哭,如憂出門無還期。夢郎三城歸,黃金百笏青騧驪(50);夢郎流落不得歸,面目黧黑無完衣。阿耶逼妾嫁,朝呵暮罵相摧靡(51);阿娘逼妾嫁,長荊短棘來鞭笞(52)。耶呵罵,豈不恫(53)!娘鞭笞,豈不痛!思郎生死猶未明,妾不輕生為郎重(54)。
前門鳴烏鴉(55),後門鵲聲喜,烏鴉何悲鵲何喜?十月開梅花,二月開桃李,今年六月無荷菱,蒲葦凋殘北風起。見郎入門來,見郎如夢裡。視囊不得米(56),視衣衣無襟;馬死棄鞍轡,繭足徒步如炮燖(57);顧彼腰下刀,薱無光彩生愁霠(58)。郎歸不止黃金千,那願郎得千黃金(59)。記妾領中扣,與郎量肥瘦;記妾雙眉娥,為郎憔悴青不多;為郎憔悴青不多,郎真死矣還如何(60)!望郎減光輝,光輝不如金縷衣;望郎苦顏色,顏色不如玉條脫。幸郎不斷宛轉腸,佩之還似明月璫。耶娘怨郎身手窮,囚妾不使郎衾同(61)。生不同衾死同穴,妾雖無言妾已決。含笑語耶娘:“妾有玉條脫,亦有明月璫。簇新金縷衣,摺疊空竹箱。為郎市賣贖郎罪,抵郎歸有千金裝。”阿耶笑語妾:“還爾鴛鴦飛。”阿娘笑語妾:“看爾連理芙蓉枝(62)。”鴛鴦遭網羅,安能到頭白?芙蓉經狂飆(63),飆狂摧之易狼籍。朱繩三尺垂,不得高掛梧桐枝;下有千丈池,可惜池水多污泥(64)。為郎置鴆酒,鴆酒甘如飴;但得生死常追隨,此酒不減同心杯(65)。妾飲琉璃杯,郎飲白玉盞。以斧斧木木不離,以刀斷水水不斷;同繭之絲不可剪,同結之帶兩頭綰(66)。稽首謝阿耶:阿耶不必悲咨嗟。稽首辭阿娘:阿娘不必中心傷。有婿長貧賤,有女不遂耶娘願(67);但願耶娘壽考同百年(68)。郎死不值千黃金,妾死不值黃金千。西鄰來看妾,密紉條條羅褲褶(69);東鄰來看郎,儀容皎皎明月光。東鄰西鄰長嘆息:“蝦蟆抱桂光彩蝕(70),朽綆龍淵黝誰測(71)!”
東鄰西鄰語我前,要我製作《雙鴆篇》。天缺不得女媧補(72),海缺不得精衛填(73),聞我歌者當涕漣。郎年二十妾十九,郎姓黃,妾姓柳,郎挶畚(74),妾箕帚(75)。雙芙蓉,何懰懰(76)。雙鴛鴦,地下守。朝打孔雀夜逐狗,孔雀雌雄狗牝牡,天上所無陌路有,陌路何能避梃杻(77)!聞我歌者淚一斗,不譜吳箏譜燕缶(78)。
作品注釋
(1)鴆(zhèn鎮):傳說中的一種毒鳥。
(2)千黃金:喻極其珍愛。
(3)“圓轉”句:喻兩人匹配相當和婚姻的圓滿。朱輪,紅色的車輪。華轂(gǔ谷),有文采裝飾的轂。轂,車輪中心的圓木,其周圍與車輻的一端相連線,中有圓孔,用以插軸。
(4)“與郎”二句:二人生長在蘇州,結婚在北京。閶門,蘇州的西門,此代指蘇州。結褵,古代女子出嫁的一種儀式。女子臨嫁前,其母為她繫結佩巾,以表示到夫家後竭力操勞家務。此指結婚。褵,佩在胸前的巾。燕市,這裡指北京,戰國時代燕國的京都在今北京城西南隅,稱薊。
(5)阿耶:即阿爺。此指父親。
(6)“與郎”四句:喻夫妻恩愛、形影不離。
(7)金縷衣:用金線織成的衣服,此借指華美的服飾。
(8)條脫:手鐲。
(9)明月璫:鑲有明珠的耳飾。
(10)淥:此指清澈的水。
(11)窈窕(yǎotiǎo咬挑):美好貌。
(12)盈盈:儀態美好貌。眉欲語:眉目傳情意。
(13)依依:戀戀不捨。神為馳:神思為之飛馳。
(14)幃燈:裝有紗罩的燈。
(15)擎(qíng情):舉。
(16)三城:在四川松潘縣城外西山下。這裡泛指邊遠荒僻之地。
(17)蝤(qiú求)崒:高峻貌。
(18)岧嶢:高峻。
(19)鳴髇(xiāo蕭):響箭。
(20)獒(áo敖):一種猛犬。
(21)鴞(xiāo消):貓頭鷹。
(23)纏臂:手鐲。
(24)市鞍轡(pèi配):買馬。市,買,換取。鞍、轡(韁繩),都是馬具,此代指馬。
(25)珊瑚翹:古代婦女戴的用珊瑚製作的一種首飾。
(26)“思郎”六句:與上文“妾身金縷衣”六句相呼應。
(27)“初六”句:舊俗多以農曆每月的三、六、九日為吉日。良吉,良辰吉日。
(28)“秋煙”四句:與上文“芙蓉出淥搖晚妍”、“鴛鴦回波落春影”、“郎為飛雁妾作雲,郎作垂楊妾為雨”數句相呼應。秋煙,秋氣。芙蓉凋,喻女主人公玉容憔悴。彯(piāo飄),飄散。
(29)訾(zǐ子):責罵。
(30)經年期:以一年的時間為期限。
(31)“卸妾”六句:再次與上文呼應。中間的兩句,疑為有意倒置,句式上有所變化。
(32)青不多:(丈夫走後)不再畫眉意。古代婦女用黛畫眉,黛系青黑色。
(33)“正月”四句:與上文“十月開梅花”四句對應,一開一謝正是一年。
(34)“日高”四句:寫相思之深,盼夫之切。
(35)囁嚅:想要說話而又頓住。
(36)“三城”六句:再次寫三城環境的惡劣。
(37)“為汝”二句:要為女主人公重製嫁衣。紅羅襦上繡上紫鳳和青天吳。杜甫《北征》詩:“天吳及紫鳳,顛倒在短褐。”天吳,古代神話中的一種水神,八首人面,虎身,八足八尾,系青黃色(見《山海經·海外東經》和《山海經·大荒東經》),故詩中雲“青天吳”。紫鳳,古代神話中一種神鳥。此指古代繡在上衣上的鳳鳥花紋。
(38)復帳:古代冬季用的一種華麗的帳子。一般表用色錦,並繡有花,里用白絹,故名復帳。
(39)“菡萏(dàn淡)”句:帳上繡有荷花,四角垂有穗子。菡萏,荷花。《爾雅·釋草》:“荷,芙渠,……其華菡萏。”流蘇,下垂的穗子,大多是用絲線製成。
(40)簟:竹蓆。
(41)“緣以”句:蓆子以繡有鸞鳳圖案的錦緣邊,再塗上椒,使其芳香。
(42)“勸汝”二句:句式變化同此詩注31“何有”二句。
(43)稽(qǐ起)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叩頭到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一種禮節。
(44)逾:過,引申為違背。
(45)“妾心”句:女兒專一之愛,二老應當看到。區區,此指愛情專一。古樂府《孔雀東南飛》:“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
(46)盟:古代諸侯於神前立誓締約,盟誓以天為證,此可引申為作證意。
(47)忍:哪忍。偷妾生:即妾偷生。
(49)鵂鶹(xiūliú休留):貓頭鷹。與梟同類,古人認為這類鳥叫是報凶。
(50)黃金百笏(hù戶):喻黃金之多。笏,條、塊。古代大臣上朝言事時手執的一種狹長的板子,其形狀類金條,故借用。青騧(guā瓜)驪:良馬。騧,黑嘴的黃馬;驪,純黑色的馬。
(51)呵(hē喝):大聲喝斥。摧靡:逼迫折磨。
(52)“長荊”句:用樹條鞭撻。
(53)恫(dòng凍):恐懼。
(54)“妾不”句:我不輕生(指自殺、尋死),是為愛人保重自己的身體。
(55)鳴烏鴉:有烏鴉在叫。
(56)“視囊”句:以下二十句與上文“摘妾胸前璣”十四句相呼應。
(57)繭足徒步:即徒步繭足。因馬死了只好徒步,故腳上磨起了厚皮。繭,通趼,手腳因摩擦而生的硬皮。如炮燖(xún荀):指因長途步行,腳上磨起了泡,如火燒烤一樣痛。
(58)“顧彼”二句:看他那腰下的刀,已生鏽無光,如愁雲蔽日。薱(應為“雨”下加“對”,音duì對),雲聚集,可引申為暗淡。霠(yīn陰),雲蔽日。
(59)“郎歸”二句:郎君能回家,比黃金千兩還珍貴;我哪裡願意郎君得到千兩黃金後才回家呢?
(60)“郎真”句:這句承上啟下。謂郎君生還,比什麼都好;倘若真的死在外邊,其他一切還有什麼價值呢?故才有下面的“望郎”六句。
(61)“囚妾”句:把女主人公關起來,不讓她與丈夫同居。衾,被子,特指大被。
(62)連理:不同根的草木,但其枝幹連在一起。舊時認為這是一種吉祥的徵兆,古典詩詞中常用以喻夫婦和美。
(63)狂飆(biāo彪):大風暴。
(64)“朱繩”四句:夫婦準備尋死,但認為上吊、投河都不好。《孔雀東南飛》:“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這裡反用其意。
(65)同心杯:指交杯酒。舊式結婚儀式上,雙方互飲一杯酒,稱同心杯。
(66)綰(wān晚):旋繞打結。
(67)遂:顧應,符合。
(68)壽考:猶言高壽。
(69)褶(xí習):上衣。
(71)“朽綆(gěng梗)”句:《荀子·榮辱》:“短綆不可汲深井之泉。”綆,拔汲水桶的繩索。黝(yǒu友),暗黑色,此作深解。此句意為他們勢單力弱,難以承受封建禮教的重壓。
(72)女媧:神話中女神名,相傳曾煉五色石補天。
(73)精衛:神話中的鳥名,相傳為炎帝的女兒,因游東海淹死,化為精衛,經常銜西山的木石去填東海(見《山海經·北山經》)。
(74)挶畚(jūběn居本):兩種盛土的器具,亦司指農田勞動。
(75)箕:簸箕。帚(zhǒu肘):笤帚。兩種掃地的工具,亦可指操持家務。
(76)懰懰:美好。
(77)“陌路”句:人間的異性相愛,如何能避免遭受迫害呢?陌路,此指人間。陌,街道。梃杻,兩種刑具。挺,棍棒;杻,手銬。《舊唐書·刑法志》:“又繫囚之具,有枷、杻、鉗、鏁(同鎖),皆有長短廣狹之制。”
(78)吳箏:指南方的樂曲,代表婉轉清麗之聲。箏,古代撥弦樂器。燕缶(fǒu否):指北方的樂曲,代表慷慨悲壯之聲。缶,古代的打擊樂器。
作品譯文
你愛我的心如千兩黃金一般重,我對你也絕無二心。我們從小一起在蘇州西門長大,那一年我十六歲,你十七歲,我坐上紅色輪子的花轎,與你在燕市成婚。我的父母很愛我,也為我的幸福感到高興。
我與你是同池的水,同樹的枝,帶子上的同一個結,繭上的同一條絲。你的生命是我的依靠,我的生命是你給予的,我永遠都不想和你分離。你若是飛雁我就是雲,你若是垂楊我就是雨。我身上的金縷衣就好比你的光輝;我腕上的玉鐲就好比你的樣子;我的明月石叮叮噹噹,就好比你婉轉的愁腸。我梳妝的時候你會在我身邊看著,我覺得自己美如夜裡的芙蓉出水;我睡覺的時候你會在我的枕邊,就好象是春天的鴛鴦徜徉水中。東家的女孩窈窕美麗,常常對你暗送秋波,欲語還休;西家的男孩也對我情有獨衷,心馳神往。可是你的心裡只有我,我的心裡也只有你。明鏡不會掩蓋燈的光芒,牡丹不會爭奪蘭草的香,你的心與我永遠在一起。不求同日生,但願同日死,不能同日死,但願我死在你的前面,不必你去後一個人孤獨在世。我就是明珠,擎在你的手上,我就是你的妻,天地為鑑,眾人皆知。我要與你共溫飽,同饑寒,哪怕海枯石爛,也至死不渝。
然而,日子久了,父母開始嫌棄你的貧窮,每天催促你遠走三城做生意。三城的山那么高,三城的路那么遠,三城的溪水很深,水裡有毒,溪上無橋,三城有黑沙,有劫匪,劫匪殺人如麻,白骨堆積如城門一樣高,三城有很多白楊樹,秋風蕭瑟的時候就像鬼哭狼嚎。那種地方連有經驗的人都不敢去,何況你那么年輕。我摘下胸前的玉石,為你換來棉衣;我脫下腳上的鞋,為你換來食物;我典當了金纏臂,為你買來馬鞍轡頭;我賣了珊瑚簪子,為你置辦了寶刀。當我想念你的光輝時,我會看看自己身上的金縷衣;當我想念你的樣子時,我會摸摸自己腕上的玉鐲;想念你的婉轉愁腸時,我還可以聽聽明月石的叮叮噹噹。你走的那天是七月初六,我飲酒給你餞行。杯中的酒就像是我心中的血。不喝怕你渴,喝吧又擔心你哽咽喝不下。秋煙還在鏡中繚繞,而芙蓉已經凋零;秋風還在被上停留,而鴛鴦就要分離;秋雲悠悠不動,而雁影孤單;秋雨遲遲未落,而楊柳卻已憔悴。父母說,不掙得千金,就別回來。我手掩著臉低聲哭泣,卻不敢牽你的衣襟。想說什麼又怕父母不高興。你向我暗示一年之後就會回來,我等你。十月梅花開,二月桃李香,六月芰荷紅,七月蒲葦青。很快一年過去了,我期待著你帶著千金歸來,取悅父母。我摘下玉鐲,因為我看不到你的樣子;我解下明月石,因為我看不到你的光輝;我脫下金縷衣,將它疊好放在箱底,回想從前和你在一起的日子,看到這些東西只會增加我的傷心。看看我的眉吧,等你回來的時候已經不再美麗;看看我的衣裙吧,等你回來已經不再合適。為了你,我不再出門,還要安撫著父母,為了你,我日日焚香禱告,祈求上蒼保佑。正月梅花落,三月桃李香,七月芰荷生,九月蒲葦黃。轉眼之間又是一年。白天聽到馬鈴聲,以為是你回來了,可惜鈴聲只是從樓下經過;晚上聽到車輪聲,以為是你回來了,可惜車卻向著遠處奔去。沒有你的任何書信,直到有一位過客從三城來,一副囁嚅的樣子。原來,他聽說你已經離開人間了。三城有那么多白楊樹,有那么多劫匪,有那么深的溪水,有那么黑的沙灘。有經驗的人都不敢去,何況你那么年輕!父親說:“你還年輕,不要耽誤了將來。”母親說:“是你的命苦。”於是他們勸我改嫁他人。為我重做紅色嫁衣;為我重繡紫色鳳凰;為我做好六尺八的帷帳,四角繡著荷花,垂著流蘇;為我做好六尺三的畫屏,上面是錦綢鸞鳥,顏色美麗。東家的男孩有著比金縷衣更明亮的光輝;西家的男孩有著比玉鐲更好看的樣子。他們都家有千金,父母很滿意。而我心中婉轉愁腸,還是念著我的明月石。我成心的求父母:“你們的命令我哪敢不從,你們的愛我怎能不明白?可是我與他今生是夫妻,這份情義日月可鑑,天地為盟。如今他已經死了,我又怎能偷生於世?”我不甘心與你就此分離,我懷疑你是否還在人間,畢竟在沒有見到你的屍骨之前,我怎么也不死心。
白天的時候鳥兒淒涼的鳴叫,夜裡蝙蝠翩飛。夢中見到你對我笑,就好像我們還在一起的日子;夢中見到你對我哭,就好像我擔心你出門不知道何時能回;夢見你從三城回來,帶著千兩黃金和青色的寶馬;夢見你流落他鄉回不來,衣衫襤褸。父母天天逼我改嫁,打罵不斷。他們打我罵我,我豈能不害怕不疼痛?我真想一死了之,可是你的生死還沒有確定,我又怎能輕生?前門烏鴉在叫,後門喜鵲在鳴,烏鴉和喜鵲能有什麼悲喜?十月梅花開,二月桃李香,今年六月無芰荷,蒲葦凋零,北風驟起。你突然出現在門口,恍如夢中。你的行囊里沒有食物,你的衣服破爛不堪;馬死了,鞍轡也沒了,你光著腳,腳上都是繭;你腰上的刀也沒了光澤。可是,你的歸來又何止是千金能買的?我還在乎你帶著千金回來嗎?你看我為你消得人憔悴,你看我的眉已經不再艷麗。你要是真的死了,我該怎么辦!你的光輝已經不比金縷衣,你的樣子已經不及玉鐲,可是你的婉轉愁腸依舊如明月石般。父母嫌棄你還是那么窮,不讓我與你同寢。生不能同寢,死也要同穴,我雖然什麼都不說,但是我心意已決。我是這么對你說的,也是這么對父母說的。我告訴他們:“我有玉鐲,有明月石,有金縷衣,我可以拿這些去換千金來贖他的罪。”父母卻譏笑我:“我倒要看你們怎么鴛鴦比翼,連理同枝!”如果鴛鴦遭到網羅,怎能到白頭?如果連理遇上狂風,怎能不折斷?紅色的繩子三尺長,掛不上高高的梧桐樹;池水千丈深,可惜多淤泥。因此,我想到了毒酒。毒酒甜得像糖,為你和我準備好兩杯。但願生死長相隨,這酒就好比當日成婚時的交杯酒。我喝琉璃杯中的酒,你喝白玉盞中的酒。要知道,用斧子砍樹是砍不折的,用刀劈水是劈不開的,同一個繭上的絲剪不斷,同一條帶上的結解不開。叩頭謝別父母,不必為我們傷心。他們有一個貧窮的女婿,有一個不孝的女兒。但願父母能長壽百年。你我的死不值千兩黃金。
鄰居們來看望我們,看著我細細的褶裙,看著你佼佼的容顏,他們哭著說:“生命無常,有誰能預料呢?”天破了沒有女媧來補,海缺了沒有精衛來填。那一年,你二十歲,我十九歲。連理多么美好啊,我們在天上相愛;鴛鴦多么幸福,我們在地下相守。
作品簡析
此詩作於公元1836年(道光十六年),時作者姚燮因會試居京。詩寫一對青年男女在重金錢的家長逼迫下雙雙殉情的悲劇。情節有點類似古樂府《孔雀東南飛》。全詩用殉情女子口吻敘出,敘事抒情,多用排句做鋪張,又前後反覆照應,極盡跌宕之致。
作者簡介
姚燮
(1805—1864)清代文學家。字梅伯,號復莊、野橋、大梅山民、疏影詞史、復翁、老復、二石生等,清鎮海崇邱(今屬寧波市北侖區)人,生於縣城。幼承庭訓,及長博覽群書,喜游好吟。與同道結枕湖詩社,歷游江浙名勝。1834年中舉,後4次會試均不第,遂絕意仕進,沉潛詩畫。大學士阮元見他詩畫,比其詞如姜夔(白石)、畫如王冕(煮石),因贈號“二石生”。後家境益艱,終歲奔走,以售畫賣文譜曲為生,甚至寄食道觀。結交既廣,流連吟詠,為人放任不羈。兩度避居象山,參與組織紅墀詩社,任祭酒。繼遷寓鄞縣城中,從學者甚眾,後皆成一方名家。晚年致力戲曲音律、小說、經史研究,著述以終。博學多才,善詩、詞、曲、駢文,擅畫。尤以詩名,今存3400餘首。所著編為《大梅山館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