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飛蝴蝶(中藥)

雙飛蝴蝶(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雙飛蝴蝶,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蝙蝠草Christiavespertilionis (L. f.) Bahn. f.的全草。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活血祛風,解毒消腫之功效。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喉蛾,肺熱咳嗽,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雙飛蝴蝶
  • 別稱:蝴蝶草、蝴蝶風《廣西中藥志》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豆科
  • :蝙蝠草屬
  • :蝙蝠草
  • 分布區域: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 採集時間:夏、秋季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微辛,性平。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活血祛風,解毒消腫。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喉蛾,肺熱咳嗽,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治跌打骨折:用蝙蝠草鮮全草搗爛或用全草研粉,調酒炒熱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廣西中藥志》:“孕婦忌用。”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全草,洗淨,鮮用,或紮成把曬乾。

形態特徵

蝙蝠草又名:月見羅藟草、雷州蝴蝶樹。多年生直立草本,高60-120厘米。常由基部開始分枝,枝較纖細,上部略被灰色柔毛。葉通常為單小葉,稀有3小葉;托葉刺毛狀,長5-6毫米,脫落;葉柄長2-2.5厘米,被稀疏短柔毛;小葉近革質,灰綠色,頂生小葉菱形或長菱形或元寶形,長0.8-1.5厘米,寬5-9厘米,先端寬而截平,近中央處稍凹,基部略呈心形,側生小葉倒心形或倒三角形,兩側常不對稱,長8-15毫米,寬15-20毫米,先端截平,基部楔形或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稍被短柔毛,側脈每邊3-4條,平展,網脈在下面不明顯;小葉柄長1毫米。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有時組成圓錐花序,長5-15厘米,被短柔毛;花梗長2-4毫米,被灰色短柔毛,較萼短;花萼半透明,被柔毛,花後增大,長8-12毫米,網脈明顯,5裂,裂片三角形,約與萼筒等長,上部2裂片稍合生;花冠黃白色,不伸出萼外。莢果有莢節4-5,橢圓形,莢節長3毫米,寬2毫米,成熟後黑褐色,有網紋,無毛,完全藏於萼內。花期3-5月,果期10-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曠野草叢灌叢中。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相關論述

《廣西中藥志》:“活血祛風,散瘀消腫,止痛,解蛇毒。治跌打,風濕骨痛,蛇毒,癰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