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震型地震亦稱“共軛地震”。震群型地震的一個亞類。在一次地震序列中,主要的地震能量分兩次釋放。1983年由中國學者提出此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震型地震
- 類型:構造地震
- 特點:時間、地點、大小接近
- 能量:90%以上的能量
雙震型地震亦稱“共軛地震”。震群型地震的一個亞類。在一次地震序列中,主要的地震能量分兩次釋放。1983年由中國學者提出此名。
雙震型地震亦稱“共軛地震”。震群型地震的一個亞類。在一次地震序列中,主要的地震能量分兩次釋放。1983年由中國學者提出此名。...
雙震型,即第一次地震,之後不久又發生一次同樣量級的地震,但是沒有小型餘震。...... 雙震型,即第一次地震,之後不久又發生一次同樣量級的地震,但是沒有小型餘震...
在一定時間內,發生在同一震源區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發震機制具有某種內在聯繫或有共同的發震構造的一組地震總稱地震序列。...
這類地震序列在各類序列中約占59%。 雙震型 最大地震與次大地震的震級之差小於等於0.5的地震序列被劃為雙震型。它約占地震序列總數的13%。 震群型 震級之...
(3)雙震型地震:一個地震活動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發生時間接近、地點接近、大小接近的兩次地震釋放。(4)震群型地震:一個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過多次震級...
雙震型地震:一次地震活動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發生時間接近,地點接近,大小接近的兩次地震釋放。震群型地震:有兩個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餘震十分豐富;主要能量...
該次地震發生在北-北東向統景地腹斷裂上。這次地震毀壞房屋14400餘間,重傷6人,死2人,經濟損失約1.5億元。江北地震為雙震型。震前兩個月出現前震活動,即9月9...
貝尼奧夫地震帶是指20世紀50年代開始,貝尼奧夫等人在研究海溝附近的地震時,發現了貝尼奧夫地震源帶—島弧下的中、小型地震震源呈帶狀分布。...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 [1]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實驗室1986年依靠所內和國內的技術力量自行研製了5M×5M雙水平向地震模擬振動台,1988年通過了中國地震局、建設...
同濟大學地震模擬振動台在朱伯龍教授的領導下於1983年7月建成,原為X、Y兩向振動台,90代進行了多次改造,主要改造內容為:雙向振動台升級至三向六自由度;模型重量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