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足迅捷龍(屬名:Qantassaurus)是種迅速及二足的草食性恐龍,生存於約1億1500萬年前的澳大利亞,當時的澳大利亞位於南極圈之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雙足迅捷龍
- 拉丁學名:qantassaurus
- 界:動物界
- 目:鳥臀目
簡介,基本信息,基本概況,
簡介
雙足迅捷龍的體型相當於小型灰袋鼠的大小,它們擁有大型眼睛,以在極地的永夜中保持視力。雙足迅捷龍是在1996年由帕特·里奇(Patricia Vickers-Rich)與他的丈夫托馬斯·里奇(Thomas Rich)在維多利亞州的Inverloch鎮附近所發現,並以澳大利亞航空的簡稱Qantas為名。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chinese )→ 雙足迅捷龍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
發音( pronounced )→ kwan-tuh-sawr-us
含義( meaning )→澳大利亞qantas航空公司(快達航)--幾乎和樹袋熊、袋鼠一樣是澳大利亞的標誌,它是世界上從事航空運輸業歷史最悠久的公司之一,平均每年的載客量為一千八百萬人次。
亞目( suborder )→ genasauria 頜齒類
cerapoda 角足龍類
ornithopoda 鳥腳亞目
屬( genus )→ qantassaurus 雙足迅捷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q. intrepidus 無畏雙足迅捷龍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
時代( period )→ 白堊紀早期
分布( found in )→澳大利亞
發現地層( stratum )→ ...
食性( diet )→ 雜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 ...
推測體重( mass )→ ...
發現者( discoverer )→ rich & vickers-rich,1999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rich & vickers-rich,1999
基本概況
- 【細鼻的賓士者】
雙足迅捷龍長約1.8米及高約1米。它的大腿很短但小腿長,可見它是迅速的奔跑者。它腳上的四趾都有爪觸地,而長的尾巴則幫助轉向。棱齒龍科及其原始祖先的其中一種特徵是在股骨的上表面有隆起的地方,讓肌肉連線。
雙足迅捷龍的下頜有12顆牙齒。由於一般的棱齒龍科都最少有14顆牙齒,故雙足迅捷龍的面孔可能較短及結實。它有鳥喙,臉頜的後排牙齒呈葉子狀,當牙齒磨損脫落後,新的牙齒就會長起來。
生活環境雙足迅捷龍生存在1億1千5百萬前的澳大利亞,埋藏在下白堊紀的阿普第階或早阿爾布階的地層。當時,南極洲是岡瓦那大陸的一部份,並在南極圈之內。平均氣溫為-6至3℃,而夜晚維持最少約3個月。棱齒龍科的骨頭結構顯示它是恆溫動物,可以控制體溫。很多的澳大利亞棱齒龍科化石顯示了疾病的標識,可見它們在冬天死亡後,由春天溶雪沖刷的。
與雙足迅捷龍有關的棱齒龍科(如雷利諾龍)的腦部顯示它有大的眼睛,可以在極地的晚間保持視力。
雙足迅捷龍可能是以它五指的手掌來抓蕨類或其他植物來吃,並像現今的瞪羚般逃避獵食者的追捕。它可能有一些保護的裝飾,如斑點。
物種分類依照較廣泛的定義,雙足迅捷龍屬於棱齒龍科。最近的研究顯示棱齒龍科是個並系群,所以棱齒龍科可能將被拆散。
雙足迅捷龍是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四個已命名棱齒龍科恐龍之一,其他三個屬為:雷利諾龍、阿特拉斯科普柯龍、以及閃電獸龍。這四個屬的化石主要為牙齒與所附著的骨頭;然而,閃電獸龍的股骨非常多樣化,可能屬於三個個別的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