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仙子·譏時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張鳴善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水仙子·譏時1
鋪眉苫眼早三公2,裸袖揎拳享萬鐘3。胡言亂語成時用,大綱來都是烘4。說英雄誰是英雄?五眼雞岐山鳴鳳5。兩頭蛇南陽臥龍6,三腳貓渭水飛熊7。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雙調:十二宮調之一。水仙子:曲牌名。屬北曲雙調,另屬北曲黃鐘宮,正名“古水仙子”。
- 鋪眉苫(shān)眼:即舒眉展眼,此處是裝模作樣的意思。元人口語。苫,蓋住。三公:原指大司馬、大司徒與大司空,這裡泛指朝廷高官。
- 裸袖揎(xuān)拳:捋起袖子露出胳膊,這裡指善於吵鬧打架的人。元人口語。萬鐘:指很高的俸祿。鐘,古量器名,十斗為一斛,六斛四斗為一鐘。
- 大綱來:總而言之。元人口語。烘:即哄,指胡鬧。
- 五眼雞:好鬥的公雞。岐山:在今陝西岐山縣。鳴鳳:鳳凰。
- 南陽臥龍:即諸葛亮,這裡泛指傑出的人才。
- 三腳貓:沒有本事的人。渭水飛熊:即周代的太公呂尚(姜太公),這裡泛指德高望重的高官。相傳文王打獵前占卜,卜者說:“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打獵時果遇太公於渭水之陽。“非虎”一作“非熊”,後“非熊”誤為“飛熊”,並以“飛熊入夢”喻指國君獲得賢臣。
白話譯文
裝模作樣的人居然早早當上了朝廷公卿,惡狠好鬥、蠻橫無理的人竟享受著萬鐘的俸祿,胡說八道、欺世盜名的人竟能在社會上層暢行無阻,總而言之都是胡鬧。說英雄可到底誰是英雄?五眼雞居然成了岐山的鳳凰,兩頭蛇竟被當成了南陽的諸葛亮,三腳貓也會被奉為姜子牙。
創作背景
元代科舉不興,銓選制度混亂,讀書人往往有不遇之感,故諷刺當政者是非不分用非其人,成為散曲中常見的主題。張鳴善的這首作品,就是這一方面的代表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在散曲作家中,張鳴善是頗善諷刺藝術的一位。此曲題為“譏時”,通過辛辣的筆調,對腐朽、寄生而虛偽的元代上層社會作了無情的揭露。
“鋪眉苫眼”“裸袖揎拳”“胡言亂語”欺世盜名者,他們居然位至“三公”,享受著“萬鐘”的俸祿,在社會上層暢行無阻,大售其奸。開篇三句就用大筆勾勒的手法,畫出了元代上層統治者的鬼臉。所謂“堂堂大元,奸佞專權”(元無名氏《醉太平·堂堂大元》)是也,而善良、老實、正直的人是沒有立身之地的。作者緊接著又總結一句“大綱來都是烘”——總而言之都是胡鬧。這種潑辣的語言正是散曲本色,不同於詩詞的注重含蓄。以下,作者便對這種奸賢不辨、是非顛倒的黑暗現實作進一步的嘲諷。
“說英雄誰是英雄?”以反詰語氣提問,那含意是:“聽話聽反話,不會當傻瓜。”以下三句便以答語作闡發,指斥當世所謂“英雄”的可笑可鄙。岐山周公、太公呂尚、南陽臥龍當然都是蓋世的英雄。然而元時俗話所謂“五眼雞”“兩頭蛇”“三腳貓”等,指的都是凡庸之人。雞稱“五眼”,蛇具“兩頭”,貓僅“三腳”,可謂怪物,又不僅是凡庸。可見這組鼎足對的意味實則是很幽默、很豐富的。元代之“三公”沐猴而冠,也可窺見一斑。這樣的欺世盜名、有害無益之輩,竟被捧為當世之周公、呂尚、諸葛亮,委以高官,享以厚祿,只能是可悲可嘆。
漫畫化的筆觸,形成此曲的第一個特點。一開始,作者用“鋪眉苫眼”“裸袖揎拳”“胡言亂語”等形容將對象作了醜化,進而又將他們變形,使之幻化成似鳳非鳳的“五眼雞”、似龍非龍的“兩頭蛇”、似熊非熊的“三腳貓”,從而使其醜惡本質一望而知。
鼎足對的前後兩用,形成此曲第二個特點。鼎足對的運用,本是元人散曲有別於詩詞的新創。這種兼有對偶與排比的修辭,容易收到連珠炮似的效果,對此曲內容特別合宜。作者在運用上又有獨到之處。一是妙嵌數字,工穩尖新。前句的“三公”“萬鐘”“時(諧‘十’音)用”運用了借對的手法;後三句的“五眼雞”“兩頭蛇”“三腳貓”對仗更工,其實“五眼雞”即“烏眼雞”之音轉,手法暗通。
全曲八句恰分兩段,前段是先出三句排比,繼以“大綱來”總收一句;後段則先以“說英雄誰是英雄”一句提問,繼以三句排比。在結構上是由放而收,由收而放,是對稱形式,讀起來節奏感極強,兼有錯綜與整飭之致,饒有抑揚抗墜之音。
名家點評
明·王世貞:元人曲如……“五眼雞丹(岐)山鳴鳳,兩頭蛇南陽臥龍,三腳貓渭水飛熊。”……諢中奇語也。(《藝苑卮言》附錄一)
作者簡介
張鳴善(生卒年不詳),名擇,自號頑老子,元末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其先人於北宋末年南渡,鳴善流寓江浙一帶,居揚州時間尤長,曾官淮東道宣慰司(治揚州)令史、擢江浙提學,後謝病辭官。散曲今存小令十三首,套數二套,常以詼諧語作刺世譏時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