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蕊野扇花〔變種)(學名:Sarcococca hookeriana var. digyna)為黃楊科野扇花屬下羽脈野扇花的一個變種。分布於雲南、四川、湖北西部、陝西南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葉互生,或在枝梢的對生或近對生,長圓狀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狹披針形或倒披針形,稀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較長大的,長7-11厘米,寬2-3厘米,狹窄的,長3-7厘米,寬0.7-1厘米,較短小的,長3-3.5厘米,寬1-1.8厘米,變化甚大,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漸狹,葉面中脈常平坦或凹陷,中脈被微細毛。雄花:無花梗或有短梗,無小苞片,或下部雄花具類似萼片的2小苞片,並有花梗,萼片通常4,長3-3.5(-4)毫米,或外萼片較短;雌花:連柄長6-10毫米,小苞片疏生,萼片長約2毫米。宿存花柱2,長2毫米。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0-3500米的林下陰處。
分布範圍
分布在雲南、四川、湖北(西部)、陝西(南部)。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鶴慶縣均華公社蘑菇場;S. humilis Stapf的模式標本采自湖北長陽。
本種提示
自1889年Franchet發表Sarcococca hookeriana var. digyna以後,至1911年Stapf根據湖北西部長陽及四川東部巫山所采標本,發表Sarcococca humilis新種*。1914年Rehder et Wilson在不知Stapf已有上述新種的情況下。根據同一長陽、巫山標本並另在雲南蒙自、彌勒采的標本,發表S. hookeriana var. humilis新變種。1949年J. R. Sealy對S. hookeriana var. digyna和S. humilis作了幾點區別,主要是:前者植株高大,葉為狹長圓狀橢圓形,長度對寬度是5-5.3:1,雌花較長,花葯乳色,果紫黑色;後者植株低矮,葉橢圓形,較短,相對地較寬,長度對寬度是3.5:1,花葯薔薇色,雌花較短,果黑色。同氏並認為S. hookeriana var. digyna代表該種的基本型,在它廣大地理分布的最東部(指四川東部、湖北西部等地區),產了矮小的S. humills,在最西部(指我國西藏和國外不丹、尼泊爾及阿富汗地區),產生具3心皮的S. hookeriana。但筆者查閱我國雲南、四川、湖北、陝西各地所采大量有關標本,發覺此中植株的高低,小枝及葉乾後的顏色,葉形的長短、廣狹,在小枝上部互生或對生,有很大變化,甚至同一植株上的葉,亦可有兩種不同的類型,無法可將Stapf新定的S. humilis (即Rehder et Wilson所定var. humilis)和Franchet原定的S. hookerana var. digyna區別開來,更非如 Sealy所構想,有地理分布的限制。筆者認為此種矮小的植株S. humilis,僅僅由於生長環境不同所引起的變化,不能成為新種或另一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