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鹽亭縣轄鄉,位於鹽亭北部腹地,距縣城15公里。與大興、馮河、黑坪、柏梓接。境內有中型水庫蓮花湖,現已建成知名鄉村生態旅遊景點。
1942年建雙碑鄉;
1958年改雙碑公社;
1984年復置雙碑鄉;
1992年撤銷雙碑鄉;
1995年復置雙碑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雙碑鄉轄7個行政村。轄雨台、禹仙、柳林、高雄、紅五、普佛、飛躍7個村。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10月,鹽亭縣雙碑鄉有一所
鹽亭縣雙碑鄉中心國小(雙碑鄉撒可富博愛國小),學校坐落於鹽亭縣雙碑鄉雨台山山麓腳下。
文體活動
“鳴興杯”首屆蓮花湖釣魚大賽。
蓮花湖水庫作為鹽亭人民建國後節衣縮食自籌資金修建也是鹽亭投入使用的一座中型水庫,凝聚了全縣幾代人民的心血。水庫建成後,因水域遼闊、水體清潔、植被茂盛、自然風光優美、漁業資源豐富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休閒旅遊、觀光垂釣。
經濟發展
綜述
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兼養豬、蠶、家禽。全鄉支柱的特色產業有核桃、高粱、生豬、山羊、水產等,“十二五”期間,全鄉將實現:蓮花成名片,養殖成小區,種植成基地,民眾達小康的目標。
藤椒栽植
2017年計畫發展藤椒1000畝。
2018年11月15日,雙碑鄉組織村(社區)書記、主任,藤椒專合社理事長、藤椒種植大戶以及鄉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到紅五村召開藤椒秋冬管護工作會。
百合種植專業合作社
2016年11月11日上午,綿陽市雙佛百合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雙碑鄉普佛村掛牌成立。該合作社的成立,為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帶動社員和周邊農戶共同致富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旅遊景點
蓮花湖
境內
蓮花湖景區因神奇的“蓮花石”綻放湖畔而得名,為鹽亭縣觀光景點。
蓮花湖,位於縣城北23千米的雙碑鄉兩岔灘處,控制流域面積162.6平方千米,總庫容3350平方米,該湖呈“V”字型,湖岸線60餘公里,曲折而漫長。沿湖兩岸崇山峻岭,岑岑疊疊,錯落有致。群山之間,蒼松翠柏綠沃千里;湖光之中亭台孤島交相輝映。鷗鶴展翅,游魚成群,千帆競發,碧波瀲灩,池曉麗水天一色,依然入畫。
蓮花湖水電站
蓮花湖水庫位於鹽亭縣梓潼江左岸支流,彌江河上游海門寺河中段,距縣城18公里,控制流域面積162.6平方公里。1993年10月建成蓄水投入使用,大壩高46.6米,壩長238米,水面面積5400畝。正常蓄水位435.7米,總庫容355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250萬立米。除尾水外,大部分庫區在雙碑鄉境內,該水庫系灌溉為主,兼防洪、發電、供水、旅遊等綜合開發為一體的中型水利工程。
該工程分為樞紐及渠道兩大部分,具有灌溉、防洪、發電、旅遊、供水等多種功能。已初步發揮灌溉、發電、旅遊、養殖等功能。蓮花湖渠道工程總長75.32公里,其中主幹渠1條17.25公里,分乾渠3條40.84公里(其中店富分乾渠13.26公里、雄關支渠4.924公里、店臨分乾渠11.045公里、店韓分乾渠16.535公里),萬畝以上支渠2條17.23公里,可以灌溉該縣雙碑、河、大興、林山、雲溪、富、永泰、黃甸、麻、三元、黑坪、茶等12個鄉鎮的9萬畝農田。
人口數據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5450
|
男
| 2947
|
女
| 2503
|
家庭戶戶數
| 1639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5450
|
家庭戶男
| 2947
|
家庭戶女
| 2503
|
0-14歲(總)
| 1100
|
0-14歲男
| 569
|
0-14歲女
| 531
|
15-64歲(總)
| 3877
|
15-64歲男
| 2165
|
15-64歲女
| 1712
|
65歲及以上(總)
| 473
|
65歲及以上男
| 213
|
65歲及以上女
| 260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5300
|
2017年,常住人口3026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雙碑鄉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15公里,距綿陽90千米,距成都200千米。東靠馮河、彌江、林山,北接黑坪、柏梓,西臨七寶,南接鹽亭縣城。
雙碑鄉場鎮街道呈南北走向,北接天子山,南臨雨台山,若嵌在兩山之間的玉帶。
雙碑鄉交通便利,成(都)巴(中)高速公路開通後,
鹽亭成為北向出川新通道和成渝經濟區、成德綿經濟帶的重要節點。縣城距綿陽科技城72公里,距成都139公里,距重慶250公里。
地形地貌
鹽亭屬盆中丘陵區,北高南低,一般海拔334.5—789.0米,山丘起伏,溝壑縱橫。
氣候條件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降水量863.1毫米,平均氣溫16.7°c,無霜期294天;春早,夏熱,秋短,冬溫,氣候溫和,熱量充沛。
水文條件
鹽亭地屬涪江流域,境內河流縱橫交錯,主要有梓江、彌江、湍江、櫸溪、雍江五大水系。
著名人物
鄧作懷(1959.4~),漢族,鹽亭
康復醫院口腔科醫生,鹽亭縣雙碑鄉人。
從業35年,歲月何其淒淒漫漫,人生何其平淡而又不平凡!三十五年歲月、三十五年鑽研,使鄧作懷醫生像一個雕塑家一樣,理論、審美、整復技巧等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這也正是鄧醫生的過人之處。
業精於勤,技出於巧。對於工作,鄧作懷醫生總是精益求精,並能深切體諒患者辛苦,收費價格亦為合理。從80年代一顆牙5元,到如今醫療市場一顆高檔牙動輒數千,鄧醫生只收取合理費用,全力為基層民眾解除痛苦、恢復牙病患者的牙齒咀嚼功能。鄧醫生常說,有的患者家住在數十里外,山路崎嶇,來一趟診所不容易。在調試戴牙時,對技術要精益求精,要做到調整精度到毫釐,以免患者多次往返對生活和農業生產造成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