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雙眼龍
- 別稱:名巴菽、剛子、老陽子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金虎尾
- 科:大戟科
- 種:雙眼龍
- 分布區域:四川、湖南、湖北、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浙江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幼枝綠色,被稀疏星狀柔毛或幾無毛;二年生枝灰綠色,有不明顯黃色細縱裂紋。葉互生;葉柄長2~6厘米;葉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5~13厘米,寬2.5~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近葉柄處有2腺體,葉緣有疏淺鋸齒,兩面均有稀疏星狀毛,主脈3出;托葉早落。花單性,雌雄同株;總狀花序頂生,上部著生雄花,下部著生雌花,亦有全為雄花者;花梗細而短,有星狀毛;雄花綠色,較小,花萼5裂,疏生細微的星狀毛,萼片卵形,花瓣5,反卷,內面密生細的綿狀毛,雄蕊15~20,著生於花盤邊緣上,花盤盤狀;雌花花萼5裂,無花瓣,子房圓形,3室,密被短粗的星狀毛,花柱3枚,細長,每枚再2深裂。蒴果長圓形至倒卵形,有3鈍角。種子長卵形,3枚,淡黃褐色。花期3~5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多為栽培植物;野生於山谷、溪邊、曠野,有時亦見於密林中。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四川、湖南、湖北、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浙江等地。
主要價值
主治:
2、宿食不化,大便閉塞。用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同煮三日三夜,研爛,合酒微火煎至能團成丸子,做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水送下。想嘔吐者服二丸。
3、水蠱大腹,皮膚色黑。用巴豆九十枚(去皮、心,炙黃)、杏仁六十枚(去皮、類,炙黃),共搗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水送下,以瀉為度。
4、心痛腹脹,大便不通。用巴豆二枚(去皮、心,炙黃)、杏仁二枚,棉包捶碎,以熱水一合,泡取白汁取下。
5、食瘧、積瘧,用巴豆(去皮、心)二錢,皂莢(去皮、子)六錢,搗爛和成丸了,如綠豆大。每服一丸,冷湯送下。
6、符號滯泄痢,腹痛里急。用杏仁(去皮、尖)、巴豆(去皮、心)各四十九個,同燒存性,研哪泥,溶蠟和成丸,子哪綠豆大。每服二、三丸,煎大黃湯送下。隔日一服。在本方中加百草霜三錢亦可。
7、氣痢赤白。用巴豆一兩,去皮心,炒過,研為末,加熟豬肝和成丸子,如綠豆大。空心服,米湯送下三、四丸。
8、瀉血不止。用巴豆一個,去皮,放入事先開了小孔的雞蛋中,紙包好,煨熟。去豆吃蛋,病即止。體虛的病人分作二次服。甚效。
9、夏月水瀉不止。用巴事閏粒燒存性,黃蠟和成一丸,水送服。
10、小兒吐瀉。用巴豆一粒燒存性黃蠟豆大一塊,熔滴水中,一起搗勻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每服五至七丸,蓮子燈心湯送下。
11、乾霍亂(心腹脹痛,吐瀉不出)。用巴豆一枚,去皮心,熱水研服,能吐瀉好見效。
12、寒痰氣喘。用青桔皮一片,包巴豆一粒,麻子線捆好,燒存性,研為還想,加清退汁和酒一杯,慢慢飲服。有特效。
13、舌上出血。用巴豆一枚、亂髮一團(如雞蛋大),燒存性,研為末,酒沖服。
14、中風口歪。用巴豆七枚,去皮,研爛,左歪塗右手心,右不止塗左手心,再以熱水一杯放在塗藥的手上,不久,口即復原,然後把藥洗去。
15、小兒口瘡,不能吃乳。用巴豆一一粒,連油研爛,加黃花菜丹少許,剃去小兒囟門頭髮,把藥敷貼好,待四邊起小水泡,即用溫水洗去,再以菖蒲湯洗過,便不會長成瘡。
16、風瘙隱疹,心下迷悄,用巴豆五十粒,去皮,加水七升,煮成二升,取汁搽患處。
17、疥瘡。用巴豆十粒,炮黃花菜,去皮心,研為末,加酥和膩粉少許,把瘡抓破搽上。注意本劑不得近目及腎囊。如必須在這些部位搽藥,須先用黃丹塗過。
18、荷錢癬。用巴豆仁三個,連油搗成泥,包薄布內搽患處。每天搽一、二次,幾日即愈。
19、一切惡瘡。用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調硫磺、輕粉末,頻塗瘡上,有。
20、癰疽惡內。用巴豆仁炒焦,研成膏藥點痛和,可以解毒;塗瘀肉上,腐處自消。方中加少許乳香亦可,此方名“烏金膏”。
21、疣痣。和巴豆一錢(石灰炒過)、砒一錢、糯米(炒)五分,共研為末,點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