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墩雙獅舞是里墩黃氏族祖從福建泉州經平陽轉遷玉環時傳來的。由於明清年間時常兵荒馬亂,先祖為保護子孫不受侵擾,雖動遷頻繁,但總丟不掉傳播吉祥文化的情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獅舞
- 地區:玉環縣
歷史沿革,表演形式,服飾道具,
歷史沿革
里墩獅舞不但是一種慶賀節日的歡樂活動,更是一種寄託人們美好願望的載體。在閩南各地,傳誦著這樣的話:“家有一對獅,賺錢無人知”,“摸摸獅子頭,百事不用愁”。千百年來,廟宇殿堂,衙門和富家的門前,都少不了放上一對石獅。就是今天在公司、廠房、辦公樓、公園,到處有對對石獅,栩栩如生地蹲坐在門口。每逢春節期間,里墩雙獅舞隊都要到玉環各地歡舞慰問,恭賀新春,送出祝福。家家戶戶都習慣從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前“迎獅”,祈求來年發大財,圖平安。
由於歷史原因和經濟拮据,里墩獅隊曾多年停止活動。近年來,為使雙獅舞不至於泯滅,里墩黃氏家族又重振旗鼓,讓這朵奇葩繼續流傳後世,永慶幸福平安。
表演形式
里墩獅舞由雌雄兩隻獅子,帶著八隻小獅,在兩隻獅球的引導下,雌雄兩隻各搶一球,邊搶邊舞;八隻小獅邊嬉邊蹦,隨大獅鑽蹦騰挪;動作逗人發笑,特別是八隻小獅圍著母獅吮母乳的環節,更是惹人大哭不已。在鑼鼓點和嗩吶聲中,大小獅群互相顧盼,有條不紊地進入特定的陣容。傳統的舞獅套路有“斜三陣”、“棉花陣”、“陸角陣”、“三寶陣”等。各個陣容的舞姿異彩紛呈,給節日帶來了歡樂和喜慶的氣氛。
服飾道具
一、道具:獅頭、獅尾分別在“T”形木架上,用竹料編紮成形象框架,用白漂布隨構架敷貼,繪以漆料色彩。獅身只用布料,將獅頭獅尾連線,頭尾相距約兩米,同樣繪上色彩。小獅形狀與大獅相同,只是體形尺寸較小,大小獅的頭、尾處放有一個圓形小門,便予在晚間點上紅燭,更為美觀。
二、服裝:早時上身穿直開式多布鈕武士服,顏色或黑白相間,或紅黃相配,與現時的廣東,福建舞獅隊服裝相似。下身穿扎口式夜行褲,腳穿武士便鞋,頭扎頭巾,較好地體現五是對陣容的威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