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湄村隸屬雲南省昆明市安寧市青龍鎮 ,地處青龍鎮西邊,距青龍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區28公里。東鄰青龍,南鄰祿脿 ,西鄰祿脿 ,北鄰祿豐 。轄雙湄、多依樹、安康、小河邊、花箐、一擺田、小甸、界牌大村、界牌小村、海廟10 個村民小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湄村
- 國土面積:31.23平方公里
- 年平均氣溫:14.70℃
- 年降水量:371.00毫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村務公開,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雙湄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4.00公里, 國土面積31.23平方公里,海拔1846.00米,年平均氣溫14.70℃,年降水量371.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 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1709.43畝,其中人均耕地1.02畝;有林地39109.90畝。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84戶,有鄉村人口1771人,其中農業人口1736人,勞動力104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68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515.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07.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09.43畝(其中:田1624.00畝,地149.51畝),人均耕地1.02畝,主要種植糧食 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39109.9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825.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63畝,主要種植石榴、香椿、梨、板栗、櫻桃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5396.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484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481戶通電,有35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27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3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32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559.92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59.9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0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26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15.9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70.11萬元,畜牧業收入622.83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04頭,肉牛110頭,肉羊275頭); 林業收入27.59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787.99萬元, 工資性收入483.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07.00元,農民收入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76.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1人 ,在省內務工161人,到省外務工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73.3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櫻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84戶,共鄉村人口1771人,其中男性857人,女性914人。其中農業人口1736人,勞動力1041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5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9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91人,少數民族黨員6人,其中男黨員67人、女黨員24人。
村委會由總支書記、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雙湄、多依樹、安康、小河邊、花箐、一擺田、小甸、界牌大村、界牌小村、海廟等10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7個,共有團員54人。該村黨總支2005-2006年度被安寧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
村委會由總支書記、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雙湄、多依樹、安康、小河邊、花箐、一擺田、小甸、界牌大村、界牌小村、海廟等10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7個,共有團員54人。該村黨總支2005-2006年度被安寧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
人文地理
該村位於青龍鎮西部,原名叫“雙龍村”以村東村後兩條小河對向村子,形似兩龍相遇而得名。民國期間,村內發現石碑一塊,碑文刻有:“湄水河、九曲環繞,兩河在此匯合”之句,逐改名“雙湄村”至今。村委會因設在雙湄村而得名。該村從民主革命時期到新中國建設期間,湧現出了如李方英、李茂枝、吳文光、張風儀等一批革命志士和支援革命的積極分子。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公開、財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進行公開。
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2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78.52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2010年未進行一事一議籌資額和一事一議籌勞。年末集體總收入0萬元,有固定資產631.74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2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78.52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2010年未進行一事一議籌資額和一事一議籌勞。年末集體總收入0萬元,有固定資產631.74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兩級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按,積極組織各自然村和村民,認真開展“四清四化”,村容村貌治理,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等工作,2006年,在界牌大村、界牌小村、花箐、雙湄村四個自然村投資25.99萬元,修復長2011.3米的進村道路和227米的生活排水溝,解決了農民民眾出行難的問題。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80萬元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農業基礎設施不健全,造成優質農產品銷路滯後;二、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民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增收渠道單一;三、農田水利設施基礎條件較差,農業抵禦自然風險能力較弱;四、農村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不高,公共服務相對滯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利用交通十分便利,鼓勵發展以餐飲服務業為主的“路邊”經濟及開發鄉村休閒、度假、旅遊、觀光等休閒項目;二、利用特有一立體氣候條件,發展具有市場優勢特色產業,打造櫻桃品牌,做好紅梨、楊梅、石榴的品質提升,建設觀光果園,使之成為農村經濟的主要收入之一;三、積極發展建設綠色生態農產品的品質,增加經濟效益;四、積極扶持種植、養殖大戶,發展養殖示範小區,並對其做好服務工作;五、在穩定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引進、引導發展高附加值的花卉、蔬菜生產基地;六、依託大工業發展,在外出務工人員方面,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素質,到“十一五”末達到戶均1人外出務工,勞務收入占全村收入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