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於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召開的首屆中國彝族醫藥文化保護與發展研討會上,100餘名民族藥專家指出:彝族藥目前的產業化開發程度僅次於藏藥和苗藥,彝藥有望成為中國第三大民族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雙柏彝醫書
- 作品出處: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
- 文學體裁:說明文
<P>專家認為:彝藥有望成為中國第三大民族藥</P>
<P>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3日 08:39</P>
<P>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會長諸國本指出,彝醫藥發源於南詔大理醫藥學,吸收了本地醫學、印度醫學和波斯醫學的精華,有系統的醫學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套用實踐。彝醫在明清時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醫藥學理論。清朝雍正年間,雲南彝族藥就已經形成了“撥雲錠”等知名品牌,馳名中外的雲南白藥,也源於清代雲南著名彝醫曲煥章的祖傳秘方,在上個世紀初被認定為彝藥。 </P>
<P> 改革開放後,彝藥的研究開發有了很大進步。雲南和四川彝族聚居區的醫務人員,先後收集整理髮掘出彝醫學手抄本古籍28部,其中最早的為明代嘉慶年間的《雙柏彝醫書》,比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還早12年,並編纂了《彝藥志》、《彝族醫藥史》、《楚雄彝州本草》等書籍,目前彝族醫生使用的彝藥近千種。 </P>
<P> 與會專家認為,當前彝藥的研發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是企業進行產業化開發的黃金時期。在雲南楚雄、四川梁山等彝族聚居地已初步形成了集科研、醫療、教學於一身的彝族醫藥研究開發體系。其中雲南彝藥已獲得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藥批准品種20個,“複方仙鶴草腸炎膠囊”、“靈丹草顆粒”等12個新產品獲得準字號生產許可證並已批量生產投放市場。目前全國已有專門研製生產彝藥的企業40餘家,一批知名製藥企業如“盤龍雲海”、“老撥雲堂”等先後在楚雄落戶,開始進入民族藥的研究開發領域。2002年剛起步的楚雄彝藥產業已實現總產值5億多元,彝族藥市場前景看好。 </P>
<P> 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內共有藥材資源243科1381種,僅野生藥材資源總蘊藏量即達1.1億公擔。(完) <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