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斑矮蝦虎魚,新種

雙斑矮蝦虎魚,新種(Pandaka bipunctata Chen, Wu, Zhong et Shao,sp.nov)是蝦虎魚科矮蝦虎魚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斑矮蝦虎魚,新種
  • 蝦虎魚科
  • :矮蝦虎魚屬
  • 命名者及年代:Pandaka bipunctata Chen, Wu, Zhong et Shao,sp.nov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2尾,體長10~1lmm。采自海南:海口紅樹林(20°03\'N,110°10\'E)。
背鰭VI,I-6;臀鰭I-6;胸鰭15;腹鰭I-5;尾鰭16~17。縱列鱗21~22;橫列鱗6;背鰭前鱗0。椎骨25枚。
體長為體高4.3~4.4倍,為頭長3.5~3.6倍。頭長為吻長6.3~6.4倍,為眼徑2.5~2.6倍,為眼間隔7.0~7.1倍。尾柄長為尾柄高2.1~2.2倍。
體延長,前部粗壯,近圓柱形,後部側扁;尾柄較長。頭中大,寬圓,頭寬幾乎等於頭高。頭部無任何感覺管孔。頰部有1水平狀(縱向)感覺乳突線。吻寬圓,頗短,前端淺弧形,吻長小於眼徑。眼頗大,上側位,位於頭前部背方。眼下緣具數個分散較大的感覺乳突及1條放射狀感覺乳突線,由眼的後下緣伸向前鰓蓋骨後緣(圖499)。眼間隔較狹,約為眼徑的1/3。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小,短管狀,靠近上唇;後鼻孔小,圓形,位於眼前方。口中大,前上位,斜裂。兩頜約等長或下頜微突,稍長於上頜。上頜骨後端向後伸達眼前部下方稍後處,不達眼中部下方。上、下頜具細小尖齒各2行,或上頜齒3行;上頜外行齒擴大,稀疏;下頜2行齒不擴大,大小相等;無犬齒。舌游離,前端截形。鰓孔較窄,稍大於胸鰭基部寬。前鰓蓋骨後緣光滑,無棘。鰓蓋部無任何感覺管孔(圖499)。峽部寬,鰓蓋膜與峽部相連。
體被大櫛鱗,頭部及項部裸露無鱗。胸鰭基部、胸部和腹部均無鱗。無側線。
背鰭2個,分離,相距稍遠;第一背鰭起點在胸鰭基底後上方,第一、第二鰭棘最長,後部鰭棘漸短,平放時不伸達第二背鰭起點;第二背鰭較第一背鰭稍高,基部較長,具1鰭棘,前方數鰭條較長,向後各鰭條漸短,後部鰭條平放時遠不伸達尾鰭基。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同形,幾乎等高,具1鰭棘,後部鰭條平放時遠不伸達尾鰭基。胸鰭寬圓,中側位,後端不伸達肛門。腹鰭小,基底長小於腹鰭全長的1/2,左、右腹鰭癒合成一吸盤,短於胸鰭。尾鰭截形,稍短於頭長。
液浸標本的體呈半透明,腹部淺色。眼下緣具1橫紋伸向頭腹側,眼後近前鰓蓋處具1條黑色垂直的短紋;由眼後上緣至鰓蓋骨後緣具1斜紋,上述各條紋均由許多小黑斑組成。體背面及體側分別具4~5個暗色斑塊,臀鰭基底中央至尾鰭基底下方,沿尾柄下部具4個圓形黑斑。第一背鰭第一鰭棘的上半棘為黑色,第二鰭棘全部為黑色,後部鰭棘淺為灰色。臀鰭、腹鰭和胸鰭為淺色。胸鰭上方基部處具1黑色小長斑,基部下方具1較大淺斑。尾鰭淺色。
(本新種主要特徵是:胸鰭基部具2黑色小長斑,容易與其他矮蝦虎魚屬的魚類相區別)(The coloration of this new species is very differed to p.lidiwilli by two black spots on pectoral fm base but merely one blackish brown vertical bar on P base from Pandaka lidwilli. The DNA sequence of Hainan Pandaka is rather differed to P. lidwilli.)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分布於海南。為海南島特有種(endemic to Haina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