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廊鎮

雙廊鎮

雙廊鎮位於雲南省大理市東北端,洱海東北岸,是雲南省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和“蒼洱風光第一鎮”。其面積218.28平方公里,位居大理市第二位,現總人口17570人,其中白族人口占84.6%。雙廊鎮地處東經100˚11˝,北緯25˚53˝。大理市是中國最佳魅力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優秀旅遊城市,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南詔風情島”所在地。鎮域三面環山,一面臨海。西跳蒼山十九峰,門臨洱海萬傾碧波,東靠“佛教勝地”雞足山,南接“蓬萊仙島”小普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廊鎮
  • 地理位置: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218.28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南詔風情島 小普陀 玉幾島(天生營) 月亮宮 青廬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建議遊玩時長:2-3天
  • 車牌代碼:雲L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地理環境,文化古鎮,人文地理,交通信息,實用信息,住宿,美食,購物,人口民族,行政區劃,區位交通,經濟發展,資源環境,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礎設施,新農村建設,

地理環境

雙廊鎮位於大理市東北部,洱海東北岸,東靠賓川雞足山,南接挖色鎮,西臨洱海,北連上關鎮,東北方與鶴慶縣黃坪鎮接壤。雙廊北有蘿蒔曲,南有蓮花曲,前有金梭、玉幾二島環抱於雙曲間,因此而得名——雙廊。
雙廊古鎮全貌雙廊古鎮全貌
境內水天一色、群山疊翠與湖光水色交相輝映,金梭織錦、“雙島雙曲”與古色淡雅、風情濃郁的白族集鎮相環抱,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天然圖畫,是最適宜人居的小鎮,素有“大理風光在蒼洱,蒼洱風光在雙廊”之盛譽。
全鎮總面積為218.28平方公里,共轄7個村民委員會,39個自然村,77個村民小組。全鎮耕地面積為9315畝,人均耕地面積0.52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包穀、蠶豆、小麥、洋芋、大小白芸豆、烤菸、大蒜等多種作物,2006年糧食年總產量為370.05萬公斤,農民人均糧食占有量
217公斤。農村經濟年總收入5271萬元,人均純收入1468元,財政總收入307萬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82萬元。鎮政府駐地雙廊村,海拔1976米,年平均氣溫15℃,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無霜期275天,
雙廊鎮
年日照2500小時,屬北亞熱帶高原氣候,雙廊鎮距市府60公里,鎮境內環海旅遊公路15公里,鎮域三面環山,一面臨海,西眺蒼山十九峰,東靠雞足山麓,集蒼山洱海之精華,自然風光旖旎,民族風情濃郁,素有“大理風光在蒼洱,蒼洱風光在雙廊”的美譽。
雙廊擁有底蘊豐厚的自然資源,悠久深遠的傳統文化和內涵豐富的民族民俗風情,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區位優勢,以“南詔風情島”為龍頭的旅遊業的興起使得雙廊成為名副其實的“蒼洱風光第一鄉”。
有出產眾多的土特產品,以“名、特、奇、優”而遠近聞名,有梅果系列的精加工產品,乳扇加工,銀魚加工,還有燉梅、楊梅、大小白芸豆、板栗、核桃、松子、雞樅,蘊藏錳、鋅、鐵、銅等多種礦物質,既有山珍,也有海味。雙廊盛產梅果,年產鮮梅90多萬公斤,以梅果加工為主的大理洱海食品有限公司、蒼洱食品廠、玉洱食品廠等總產值994萬元。
相對大理市各鄉鎮,雙廊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較為緩慢,壩區沿海村落居住密集,人多地少,山區地域廣闊,居住分散,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滯後,傳統農業、畜牧業難以形成產業,人民民眾增收致富渠道單一,收入增長緩慢。
雙廊風光雙廊風光
新興的旅遊產業雖然依託南詔風情島有所發展,對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觀念更新有一定作用,但在招商引資,開發雙廊旅遊資源優勢方面仍存在很大困難,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特別是山區公路建設、人畜飲水、壩區沿海抽水泵站更新改造、集鎮自來水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成為制約雙廊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瓶頸因素。
2004年雙廊劃歸大理市行政管轄後,市委、政府對雙廊經濟社會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大力支持,在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旅遊產業發展、骨幹財源烤菸產業培植等諸多方面給予了傾斜,極大地推進了雙廊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文化古鎮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大理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唐宋時南詔大理國的重要軍事要塞和水軍基地,是唐天寶戰爭、清杜文秀起義的古戰場,是集佛、道、儒、原始宗教等多元文化共融的人間沃土。
雙廊鎮雙廊鎮
其擁有毗舍戰場遺址、正覺寺、玉幾庵、金榜寺、飛燕寺、紅山景帝祠、青山摩崖石刻等十四處歷史文化古蹟,擁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歷史文化街區和百處典型白族明清傳統民居院落。
金梭織錦,玉璣紅蓮、彌勒笑天、石女牧鵝、虎口觀潮、青雞欲跳、正覺鐘聲、紅山聖跡、羅蒔戲水、島依古榕、蓮花紅遍、巨蟒奔海、龜蛇相峙等十八勝景與古鎮蜿蜒、漁家燈火濃縮於蒼山洱海畫卷之中,古人詩曰“目極湖山千里外,人在水天一色中”,不知這裡是仙境,還是天上人間。
雙廊鎮
雙廊自古就是名人學者滯留的地方,古有楊升庵李元陽,今有舞蹈家楊麗萍、作家蘇童、畫家趙青等。同時也是大理地區主要民間建築雕塑彩繪藝人輩出的地方,“佛教勝地”雞足山七十二寺塔及雲南民族村白族村建築彩繪多出自於雙廊匠人之手。
這裡山美水秀、人傑地靈,曾是《五朵金花》、《五朵金花的兒女們》、《白月亮白姐姐》、《洱海情波》、《望天崖》等影片拍攝的外觀景點,讓遊人傾注情趣。
以白族為主的六種少數民族,其民族資源豐富、民俗風情濃郁,既有服飾、方言、飲食、信仰的傳統特色,又有以青磚、白牆、淡墨畫為主的民族民居,另具異趣的婚喪喜慶,特有的民族節日、本主文化、民間故事傳、霸王鞭、龍舟賽、上刀山、民歌、白劇等傳統體育與藝術文化。

人文地理

雙廊鎮位於洱海東北岸,大理市東北部,東與佛教名山—雞足山相連,西臨洱海,南與市內挖色鎮相接,北與本市上關鎮和鶴慶縣黃坪鎮接壤。因門迎碧波洱海,遠眺蒼山十九峰,集蒼洱風光之精華,素有“大理風光在蒼洱,蒼洱風光在雙廊”的美譽。
南紹風情島南紹風情島
洱海有三島、四洲、五湖、九曲之勝景,雙廊處在“蘿蒔曲”、“蓮花曲”兩曲交界,居沙洲之上,沙洲又有南詔風情島、玉幾島分列其左右,且“雙曲”環抱“雙島”故而得名—雙廊。雙廊自然資源豐富,名山勝水及人文景物豐厚,臨水一帶有紅山景帝祠、正覺寺、民族文化一條街、天生營、飛燕寺、雙廊魁星閣、玉波閣、毗舍古戰場、砂牛半島、南詔風情島、島依旁半島、蛇山半島、大建旁魁星閣、龜山、金鎊寺、文昌宮、蓮花曲、青山摩崖石刻、鳳浪箐溶洞等,
雙廊鎮雙廊鎮
這些沿湖自然景觀與洱海粼粼波光相映成趣。東居山一帶有大王廟、余金庵、護法寺、心一橋、天生橋、石牛坪、三鍋樁、金玉橋等,景物縱橫交錯,傳說妙趣橫生,一個景觀便有一個動人的典故,奇幻神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地理環境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民俗風情,被譽為 “蒼洱風光第一鎮”。

交通信息

包車:從大理古城包車前往約40分鐘,費用約100-150/單程
雙廊鎮
輪船:從下關洱海碼頭乘坐遊船到雙廊南詔風情島,但上不了雙廊岸邊。
客車:乘坐8路汽車在客運北站下車,在客運北站買票即可座下關到雙廊的班車,每隔40分鐘一班車,大概一個半小時到達雙廊。

實用信息

住宿

隨著旅遊業的不斷升溫,雙廊鎮內旅遊配套設施不斷完善,LadyFourHotel、雙島酒店、毗舍客棧、船家客棧、海上人家、海月樓客棧(雙廊十大白族風格建築之一)、陽光海岸等一大批大大小小風格各異、檔次不同的客棧酒店一應俱全,可以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需要。晚上,隨意入住一家客棧,伴著徐徐的海風,一切煙消雲散。

美食

雙廊是白族聚居之地,雙廊人是美食家。雙廊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諧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的物質生產,造就了許多美味可口的飲食,當你品嘗到任何一種雙廊傳統美食,你會讚不絕口,留連忘返,比較有特色的是酸辣魚烤乳扇黃燜雞

購物

游完雙廊,如果你還想捎帶些地方土特產品,那么雙廊梅果、乳扇等不失為最佳選擇。雙廊有多家鎮辦梅果加工企業,產品豐富。在開海節期間,雙廊鎮將舉行梅果加工展示、乳扇加工工藝展示。
此外,開海節其間,雙廊鎮還特別在鎮中心農貿市場內開設了魚市,裡面各種剛從洱海里打撈上來的鮮魚和加工製作的乾魚系列應有盡有。

人口民族

2006年末鄉村總人口17699人,其中農業人口17058人。主要少數民族為白族,占總人口的87%。

行政區劃

全鎮總面積為218.28平方公里,共轄7個村民委員會,39個自然村,77個村民小組。

區位交通

境內有國家重點交通幹線——大麗鐵路和大理市重要公路幹線——環境海公路穿境而過,西臨大麗高等級公路,南接康合公路;更有四通發達的水路交通網,可達周城蝴蝶泉、喜洲古鎮、大理古城、下關等地;沿環海公路南行可達大理飛機場。
可謂集水路(鐵)空三維一體,其區位突出,交通便利。通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雙廊鎮基礎設施條件有了很大改善,鎮內道路、供水、供電、通訊等設施都已日益完善。

經濟發展

2006年,雙廊鎮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突出抓重點項目的落實,大力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保持了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和快速增長。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5271萬元,
田園風光田園風光
同比增長10%;財政總收入突破300萬元,完成307萬元,同比增長43%,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82萬元,同比增長37%;固定資產完成729萬元,同比增長4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68元,增加100元,同比增長7%。全鎮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以“名、特、奇、優”的土特產品而遠近聞名,有出產於本地的燉梅、楊梅醋、紅雪梨、大小白芸豆、大蒜、板栗、核桃、雞縱,還有另有風情、別具一格的洱海酸辣魚、火燒豬、乳扇加工,精緻的民族工藝花卉培植,既有山珍海味,也有工藝雕塑,在深山茂林里還蘊藏著錳、鋅、鐵、銅等多種礦物質。

資源環境

鎮政府所在地雙廊村海拔1976米,距市政府所在地下關60公里。全鎮國土面積218.28平方公里, 雙廊鎮氣候乾濕,季節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ºC,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無霜期275天,年日照時間2500小時,屬北亞熱帶高原氣候。
2006年全鎮總耕地面積9315畝,人均耕地面積0.52畝。全鎮林業用地面積10353.8公頃,其中有林地5840.8公頃、疏林地38公頃、灌木林地3269.7公頃、未成林造林地917.6公頃、無林地287.7公頃,森林覆蓋率58.96%。

人口衛生

2006年末,全鎮鄉村總人口17699人,其中農業人口17058人。主要以白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5%。民眾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共有村衛生所7個,有鄉村醫生28人,擁有鎮衛生院1個,有醫生和護士12人。
2006年,投資75萬元完成衛生院綜合樓建設,新農合參合人數14813人,參合率達87%,2006年接收門診、住院人數14330人次,共補償醫療費用386796元,農民得到了真正的實惠;計畫生育工作健康發展,136戶享受了“獎優免補”政策,推進“少生快富”進程,切實加強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年內無計畫外出生,流動人口無違法生育,“三術”任務完成239例,完成率達134%,
雙廊鎮雙廊鎮
完成農業人口新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53戶,占全年任務數49戶的108%,投入經費15萬元,占財政轉移支付經費總數的1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民政社會保障工作體系不斷健全,實施低保133戶,330人,五保戶19戶,實施復明手術6例;救助救濟困難民眾245戶,827人,補助金額91509元;自然災害救濟金4.5萬元;發放軍烈屬優撫金72409元。

文化教育

2006年全鎮社會各項事業有了極大發展,鎮內有初級中學一所,占地面積28畝,有教師43人,15個教學班,在校生901人,畢業班有90人被上一級學校錄取。有7所完小,13個校點,62個班,在校生1586人,有教師92人,其中女教師22人、大專學歷43人,中師38人、其它11人。學校占地總面積35276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9343平方米,有圖書14327冊。
全鎮建有文化站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6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雙廊鎮不斷完善和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鎮、村兩級文化陣地建設,實現了每個村委會擁有一個文化活動室,並積極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

基礎設施

雙廊鎮已實現通水、通電 、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等五通,鎮集貿市場有路燈。鎮到市道路為柏油路面,共有62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
2006年,投資135萬元,完成大石彈石公路二期工程,太陽坪、玉亮村、白草等6500米的道路建設;投資8萬元,完成大建旁等3個環湖泵站建設;投資35萬元,完成石塊、青山、伙山、五星等村委會6個自然村人畜飲水建設工程7件,管線總長25000米,解決了890戶,3800人的飲水問題;投資59萬元,完成煙水工程4件,興建水池(水窖)80個,修復灌溉溝3840米,硬化溝渠1650米;投資550萬元,完成雙廊變電站建設;投資138萬元建設5個溫飽示範村,其中完成125戶茅草房改造。農業產業化、水利化、科技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在現代農業建設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農業發展後勁增強。

新農村建設

雙廊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及時成立機構,健全制度,圍繞解決好當前農業最迫切、農村最需要解決、農民受益最直接的問題,舉全鎮上下之力,紮實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是加強領導,健全機構。成立了鎮新農村建設領導組和扶貧開發協調領導組。
二是調查摸底,制定規劃。扶貧開發下派掛職領導和市下派新農村建設工作隊指導員與各村委會相互配合,深入實際,深入調研,廣泛徵求意見,理清思路,把農民的實際需求作為謀劃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的決策依據,制定了扶貧開發項目村實施規劃和各村新農村建設規劃。
三是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加大新農村建設宣傳力度,動員全社會力量,使廣大民眾深刻認識自己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積極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努力營造全社會關注新農村建設,共建和諧社會的良好局面。
四是典型引路,示範帶動。將五星村確定為我鎮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在鎮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為示範村籌集10.5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有力推進示範村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是搶抓機遇,狠抓落實。在鎮、村各級領導、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和民眾的共同參與和努力下,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和新農村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新農村建設中,青山村抓住大麗鐵路建設以及有豐富石材資源的條件,因地制宜,開發了兩個大型石料場,並引進江尾水泥廠,投資400萬元建起青山石灰石粗料加工廠,青山工業園區建設已初具雛形。同時該村的種植業、以乳牛為主的養殖業得到了很大發展,民眾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觀。雙廊村委會玉幾島村民依託南詔風情島景區和名人效應,以農家樂的形式開展旅遊接待服務,在雙廊走出一條成功之路,島上一改過去髒、亂、差的局面,環境衛生得到徹底改變,上島旅遊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雖然只收一點衛生費,但月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使民眾真正得到實惠。
長育村依託自身優勢,在鞏固糧食、烤菸、大蒜種植的基礎上,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引進外資,創辦大型養雞場、鴕鳥養殖場和養豬場,項目啟動有力促進該村的經濟發展。伙山、石塊兩個村抓住山區面積大的特點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契機,大力發展核桃種植產業和經濟林果業,種植核桃2000多畝,改造舊犁園800多畝,走出了一條符合山區發展的路子。
總之,在新農村建設中,堅持抓生產發展,抓基礎設施建設,抓村容村貌和環境整治,抓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積極培植富民產業,民眾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社會事業有了很大發展。種田不交稅、上學不交費、看病不太貴、吃水不用挑、做飯不冒煙、看戲不出門的格局基本形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