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6年,成立雙岔區政府。
1958年,設雙岔公社,年底將阿拉公社歸其所屬。
1961年,將雙岔公社分設分為雙岔、阿拉2鄉。
1966年,更名朝陽鄉。
1968年,恢復原名成立雙岔鄉革命委員會,年末又將鄉改為公社體制。
1984年,復改為鄉。
2017年,撤鄉改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雙岔鎮下轄二地、毛日、青科、落措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1年10月,雙岔鎮下轄4個行政村:落措村、毛日村、青科村、二地村,鎮人民政府駐二地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雙岔鎮地處高山峽谷地帶,地勢平緩。地形分為中高山區、山間盆地。主要山脈有阿美達日,境內最高峰阿美達日位於大莊後山,海拔3850米,最低點海拔3095米。
氣候
雙岔鎮多年平均氣溫4.1℃,1月平均氣溫-6.8℃,極端最低氣溫-25.8℃(1971年1月31日);7月平均氣溫12.3℃,極端最高氣溫25.7℃。最低月均氣溫-11.7℃(1973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16.5℃(2006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3.0℃,最大日較差32.1℃(2003年6月30日)。生長期年平均168天,無霜期年平均40天,最長達103天,最短為2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422.1小時。年平 均降水量596.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36.6天。極端年最大雨量932毫米(2006年),極端年最少雨量420.5毫米(198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7月最多。
水文
雙岔鎮境內河道屬
洮河流域,流域面積27平方千米,占100%。主要河道有一級河洮河1條,總長9千米;二級河落措溝河等6條,總長84.3千米;河流總長度93.3千米。
人口
2011年末,雙岔鎮轄區總人口5266人。
2017年,雙岔鎮常住人口5133人。
2018年,雙岔鎮戶籍人口5588人。
根據碌曲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雙岔鎮常住人口為4718人。
經濟
2011年,雙岔鎮有耕地面積1.2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57萬畝,林地面積1.1萬畝。糧食作物以青稞為主,生產糧食2575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料作物。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625畝,產量393.7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牛飼養量1.5萬頭,年末存欄4200頭;羊飼養量5000隻,年末存欄2000隻;生豬飼養量1萬頭,年末存欄5000頭。畜牧業總產值為472.8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900元。
2018年,雙岔鎮有工業企業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雙岔鎮有“南木特”藏戲團體1個,籃球場4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總人口的5%,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為98%。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雙岔鎮有國小2所,在校生640人,專任教師54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國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雙岔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15張。專業衛生人員18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10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5人次,住院手術26台次,出院病人125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00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200人,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0.001/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雙岔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22戶,人數1639人,支出172.4萬元,比上年增長25.8%,月人均82元,比上年增長0.2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7人,支出13.5萬元,比上年增長33.5%;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人次,支出4.4萬元,比上年增長61.2%;農村臨時救濟2158人次,支出81.63萬元,比上年增長184.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6萬元,比上年增長12.3%。
交通
2011年,雙岔鎮有縣鄉公路1條,總長25千米,貨運總量2.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