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嬰耳玉杯
製造年代: 清
材料: 玉料原為青色,有人為的紫紅色沁痕
規格: 高5.4厘米,口徑6.5厘米,足徑3厘米
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介紹
玉杯圓形,撇口,圈足。兩側鏤雕童子,腳踏祥雲,手扶杯沿,對稱構圖。杯體光素無紋。玉杯以雙層套盒儲之,內層錦匣和檀香木托,外層為黑漆描金匣,並附有“御製玉杯記”冊。
雙嬰耳杯,在宋代的銀器造型中就出現過,此後成為一種固定的題材。在清代玉器中就發現多件,不過大都為清中期以後的作品。根據“玉杯記”的記載,這件耳杯制於清初。在清建國之始,宮廷新制玉器寥寥可數,有據可查的清初玉器更加罕見,而此杯有乾隆御製的“玉杯記”記載製造經過,是非常珍貴的史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嬰耳玉杯
- 館藏地點:北京故宮博物院
- 所屬年代:清
- 材料:原為青色,有人為的紫紅色沁痕
簡介,介紹,
簡介
雙嬰耳玉杯
規格: 高5.4厘米,口徑6.5厘米,足徑3厘米
介紹
玉杯圓形,撇口,圈足。兩側鏤雕童子,腳踏祥雲,手扶杯沿,對稱構圖。杯體光素無紋。玉杯以雙層套盒儲之,內層錦匣和檀香木托,外層為黑漆描金匣,並附有“御製玉杯記”冊。
雙嬰耳杯,在宋代的銀器造型中就出現過,此後成為一種固定的題材。在清代玉器中就發現多件,不過大都為清中期以後的作品。根據“玉杯記”的記載,這件耳杯制於清初。在清建國之始,宮廷新制玉器寥寥可數,有據可查的清初玉器更加罕見,而此杯有乾隆御製的“玉杯記”記載製造經過,是非常珍貴的史料。
更有意思的是,此杯經過人為的作舊。據“玉杯記”載,乾隆起初以為此杯是“炎劉以上物”,而在詢問了當時宮廷琢玉名匠姚宗仁後,才得知此杯及杯上的沁痕都是姚的祖父所為。做法是在耳杯玉質不佳的部位用細金剛鑽打出細密“如蜂蠆”似的小麻點,塗上琥珀,用微火燒烤。這是清代宮廷仿古玉器“做舊”與“燒古”工藝的真實記錄。
除去“玉杯記”中記載的方法,清代宮廷還有用血沁玉,使其呈現紅斑;以烤色法掩飾瑕斑;用烏梅水煮等方法。總之,製造假沁色是偽制古玉的關鍵,識別玉器的沁色是鑑別的重要依據。
此杯對了解清代仿古玉器的製作,有一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