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拍賣

雙向拍賣指只要一方中有人接受另一方的叫價,兩者便可以達成交易,每一次交易一個商品。然後再開始新一輪的叫價,可以有多個交易期,交易價格總是介於初始出價和初始要價之間。在整個交易過程中,價格信息是公開的。這樣Smith通過改進實驗技術,交易價格快速向競爭均衡會聚,獲得了市場實驗的首次成功。此後Smith與其他實驗經濟學者,對供給和需求條件的變化、市場交易制度的影響等諸多有關市場理論的問題進行了數以百計的實驗,使實驗技術不斷豐富,並產生了大量富有意義的實驗結果。

Smith山在1956年的實驗中,採取了與有組織的證券和商品交易所特徵相似的交易制度,即“雙向拍賣”:當拍賣開始時,任何買方可以從低到高自由出價,任何賣方也可以從高到低自由要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向拍賣
  • 外文名:Two-Way Auction
  • 提出者:Smith
  • 提出時間:1956年
  • 性質:交易制度
  • 關係:一種平等的供給和需求關係
程式,背景,

程式

按照買賣雙方交易人數的不同,拍賣可以分為單向拍賣和雙向拍賣。傳統的英式拍賣荷式拍賣、封標第一價格和封標第二價格屬於單向拍賣的範疇,因為這些拍賣中至少有一方的交易人數為“1”,該方掌握著市場中的稀缺資源,稱為“資源優勢方”;而最終的成交價格是由人數多的一方共同決定的,稱為“信息優勢方”。而雙向拍賣市場是“多對多”的結構,即買方和賣方都不止一個,該市場中買賣雙方的關係也從單向拍賣中的“信息優勢方”或“資源優勢”方,轉變為一種平等的供給和需求關係。
雙向拍賣市場中的交易過程具體如下:
1. 買方和賣方給出各自的報價和參加交易的產品數量信息;
2. 根據市場中的報價規則,判斷交易者的報價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則被市場接受,不合理則通知他們重新報價;
3. 根據交易規則來匹配市場中的買方和賣方,包括交易價格和交易數量,確定交易費用和交割時間等;
4. 根據信息公布規則,顯示市場中的買賣雙方的報價、報價的次序、歷史交易結果、利好訊息和利空訊息等;
5. 根據交易規則判斷交易是否終止,如果沒有,則重新回到(1),開始新的交易;如果滿足結束條件、則關閉雙向拍賣市場,流程結束。
根據雙向拍賣交易規則中的買賣雙方發生交易的時間不同,將雙向拍賣劃分為連續競價集合競價

背景

供給和需求理論是研究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效率等有關市場機制問題的基本工具。這一理論產生於新古典經濟學,是市場經濟中價格形成機制資源配置機制的基礎。然而從Alfred Mar.shall單一產品供給和需求的局部競爭均衡理論,到 Leon Walras多類產品供給和需求的一般競爭均衡原理,兩者只是藉助於嚴格的假定和理性的推斷,沒有通過可控的實驗加以研究。1948年在哈佛大學的課堂上,Edward Chamberlin以學生為被試,通過指定價值和成本參數誘導需求和供給曲線,進行了目的在於檢驗市場理論的實驗。由於實驗結果的不盡人意,此後他放棄了這項工作,僅在其《壟斷競爭理論》第八版的一個腳註中提及過它。然而當時作為被試參加這一實驗的哈佛大學經濟系研究生 Vernon Smith卻對這項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推測Chamberlin非中心化拍賣存在的問題,就是關於出價和要價有用的公共信息不充分,並因此意識到確立市場交易制度的重要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