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台村

雙台村

雙台村位於蒼南縣靈溪鎮西北部,地處滬山內河西南岸,古磉河之東,距靈溪鎮0.5公里,離新開發的旅遊景點石聚堂6公里。東鄰雙靈村,南依104國道線,西接古磉村,北連樟浦村。雙台村是靈溪鎮經濟最早發展的地帶,雙台村原來是以農業生產為主體,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城鄉進程的推進,雙台村基本上以經商、務工為主,成為城中村,是村民中的農民。 地勢南高北低,東、北、西三面環河,中有一條通往平陽縣北港的古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台村
  • 地理位置:蒼南縣靈溪鎮西北部
  • 著名景點:雙台村
  • 類型:村莊
1發展歷史,2基礎設施,3商業發展,4工農並舉,5文化教育,6娛樂設施,

1發展歷史

明末,余氏13世祖遷此,於沿河兩岸,築埭而居。以河為界,分為東埭下、西埭下。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平陽縣委在雙台建立革命根據地。1949年,東埭下、西埭下合併建立行政村,稱雙埭村,後改稱雙台村,下轄東台下(後分出)、西台下、貢頭洋、鄧口(1951年析出併入鳳池鄉)4個自然村。現屬靈溪鎮。1992年,雙台村有287戶,共1190人。雙台村總戶數為630戶,總人口為1760人,黨員60名,面積為0.6平方公里。

2基礎設施

雙台村的村民長期居住的大都是簡陋的平房和低矮的茅屋。1949年後,隨著人口的繁衍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少數村民拆建或新建了一些新房。1973年,又於古道兩旁建設二層樓房十多間,住房條件開始有了改善。
80年代以來,貫徹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村民們富起來了,要求建房的人越來越多,村黨支部根據鎮人民政府城建規劃,由民眾集資,興建住宅。自1981年始,至1985年止,4年間,一條長600米,寬8米,村民自行建設的街道及252間3至4層樓房基本完工,系石板路面,定名為雙台街,有人稱之為農民街。1984年興建靈浦街,全長450米,寬16米。街道兩旁建造268間3至5層樓店房。1988年,興建二中路,1993年春竣工,街路長280米,寬15米,混凝土路面,路旁為4至5層的店房。此外,還建有求知路、農貿街和住宅小區。大街小巷,縱橫交錯,新建樓廈,鱗次櫛比。雙台村貌,煥然一新。

3商業發展

“文化大革命”期間,雙台村就有人在靈溪旅館前從事布料經營。後移到靈溪國小巷口,發展到10多家。1985年,遷至雙台路口,逐漸發展到25個攤位。1987年,村委會研究決定,擴大雙檯布攤為專業市場,備文呈報鎮人民政府,經批准後由經營戶自籌資金,於雙台街建造鋼筋石棉棚頂營業用房。新建市場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設110個攤位。1987年11月開張營業。參加經營有63戶,從業人員100多人,以零售為主,兼營批發。所售布料,來源於溫州、上海及福建石獅、廣州等地。當年銷售額達686.4萬元。1992年經營戶發展到103戶,每日平均銷售額達5萬元,年銷售額達1854萬元。
布料市場的興旺帶動了相關的裁縫等行業的發展。據1993年調查統計,雙台街有裁縫店65家,居蒼南縣各村之首位。日成交額0.65萬元,全年收入23.4萬元。服務性行業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呈現了一業興,百業旺的局面。1993年春,創辦在靈浦街的浙閩邊貿市場開業。市場由國營、集體、股份和私營組成,有蒼南縣菸草專賣公司,靈溪、藻溪、橋墩等鎮供銷社煙糖經營部,蒼南縣浙閩邊貿靈都開拓有限公司及個體經營者等44家菸草經營戶,從業人員約200餘人,專營菸草批發。自開辦以來還未發生過假、冒、騙事件,贏得了各地顧客的信賴。業務活動發展到廣東、福建、浙江等省的二市八縣。每日銷售額約80萬元。
與此同時,開辦了與菸草商店相配套服務的飲食業11家,此外還設有家電維修、五金交電、圖書文具、副食品、理髮等店鋪。農貿街主要經營大米、豆類和飼料等農副產品。

4工農並舉

雙台村工業始於1960年。是年,雙台大隊在西台下宮創辦碾米廠,系村辦股份制企業,置有30匹馬力柴油機兩台,為村民和外地人加工稻穀,日成交額50元。此後,雙台村碾米廠增加到4家,1983年,各米廠購置了全自動聯合碾米機,為糧食經營戶加工稻穀,年產值總計23萬多元。1993年雙台村有碾米廠7家,從業人員30人。1989年,經縣工商局批准,縣正大食品罐頭廠開業,生產楊梅、鳳梨、柑、梨等罐頭,銷售中國各地,從業人員60人,日產15000瓶,年產值75萬元。至1993年,雙台村有碾米廠、罐頭廠、蠣灰廠、福利廠等工廠。
雙台村“三面環水一面陸”,地勢低洼。清初,村民開始培植各類菜苗。經過長期的精心研究,不斷改進。培養出的菜苗,粗壯有力,成活率可達95%以上,深受各地農戶的青睞,故菜苗種植一直傳到今日。1980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雙台村農民從單一的農業生產解放出來,從事工商業和各種服務行業的人占雙台村人口約10%。1989年,雙台村有6個生產隊,254戶,1089人,330勞動力,計有水田349畝,山園5畝,糧食畝產741.5公斤,總產量達22.98萬公斤,人均收入650元。1990年,以集體資金購置了一台聯合收割機和一台闊幅旋耕機。1992年,有水田240畝,平均畝產糧食605公斤,人均收入790元。工農業發展,村民富裕了。在村委會的領導下,集資50.46萬元,鋪設水泥路面8條共長1196米,建造老人活動室,供60歲以上老年人歡度晚年。

5文化教育

1949年~1953年,雙台村的各個自然村先後辦起冬學,開展掃盲運動。學齡兒童進入附近的靈溪國小就學。1954年以後,開辦民校、速成識字班,參加讀書識字的村民逐步增多。1958年,掀起掃除文盲運動,形成民眾性的讀書熱潮,上至70歲老人,下至十幾歲失學兒童踴躍參加學習,因而提高了雙台村人民的文化知識水平,1987年,雙台村基本實現無文盲村。同年縣政協在雙台村創辦求知中學,系民辦普通高級中學,學校占地面積7837平方米,建築面積1251平方米。
1989年,雙台村中國小教育普及。是年,設在雙台村的靈溪鎮第二中學動工興建,校舍占地面積24174平方米。1991年,第一期工程完工並投入使用,建築面積計1868平方米。同年春,開辦雙台幼稚園,設2個班,入學幼兒80多人。

6娛樂設施

自老城區的劇院轉讓給縣體委後,村民迫切要求建造影劇院。雙台村委會根據村民合理要求,於1990年2月集資112萬元,動工興建。1992年2月竣工,命名為蒼南人民影劇院,位於雙台街後,二中路北側。院址占地4662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鋼架轉動靠椅780座位,舞台可供大型文藝演出,是老城區唯一的影劇院。於同年2月舉行首演式,一年共演出20多場大型戲劇,深受民眾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