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加工理論是存在於心理學之中的理論,行為是由自動化加工和控制加工的互動作用所決定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加工理論
- 外文名:dualprocess theory
- 性質:普遍存在於心理學之中
- 中心原則:行為時有自動化加工互動作用決定
雙加工理論是存在於心理學之中的理論,行為是由自動化加工和控制加工的互動作用所決定的。
雙加工理論是存在於心理學之中的理論,行為是由自動化加工和控制加工的互動作用所決定的。基本概念最早、最著名的現代雙加工理論之一是西摩.愛潑斯坦(Seymour epstein)的認知經驗自我理論(簡稱CEST)Barret...
第12章討論了雙加工理論如何被同時套用到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中。也介紹了關於過度自信理論的跨文化研究。另外,介紹了擁有超自然信念的人們尤其可能在決策中犯過度自信的錯誤。第13章包括關於兒童元記憶和辭彙掌握的最重要的和最新的研究,也討論了老年人的工作記憶和外顯回憶記憶。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盡最大的努力...
最近研究表明,框架效應並沒有和最初人們預測的那樣明顯和普遍,Stanovich和West2000年利用推理的雙加工理論,從認知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由於個體認知加工形式的偏好差異而導致框架效應也存在個體上的差異。McElroy和Seta強調以整體加工為主導思維方式的個體易受決策框架的影響,更符合展望理論的預期;以...
1991年Jacoby提出的“加工分離說”(process dissociationprocedure,PDP)是90年代意識與無意識記憶加工眾多分離方法中最富創見性和影響最大的一種方法,它使得意識和無意識加工成分得以在一個簡單的記憶範式中分離。 PDP最早是從再認的雙加工模型建構框架中發展出來的。Mandler[1]提出再認可分為基於熟悉性的和基於意識...
布洛的“心理距離說”的實質是指出人的審美活動和人的現實活動的本質區別;強調審美活動中的普遍差異性。為審美活動的獨特性和非規律性尋找理論根據。完全排斥對美的本質的追究,強調審美活動中主體方面的美感和藝術修養的重要性。他將西方主觀論美學的各派學說加以重新融合,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有一定借鑑價值。
從雙加工理論的角度,該效應實際反映了當兩個系統“意見相左”時,知識信念系統對邏輯分析系統的干擾現象。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本項目採用ERP和fMRI技術,進一步系統的探討不同推理階段下的信念偏差效應、個體由知識信念系統經過邏輯訓練轉向邏輯分析系統、知識信念系統和邏輯分析系統“通力合作”下避免信念偏差效應以及邏輯...
《道德心理學》是2019年6月科學出版社出 版的圖書,作者是袁曉琳。圖書簡介 《道德心理學》在全面介紹道德心理學領域的基礎上,從西方道德心理學理論和實證研究中探索出適合我國道德教育的發展途徑和手段,推動我國道德心理學的研究和道德教育的發展。《道德心理學》分為六章,梳理形成了從道德心理學研究的時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