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與之俱學

《雖與之俱學》是孟子的一篇文章,講述的道理是學習與智力無關,必須要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

原文,注釋,譯文,作者,讀解,讀法,

原文

弈秋①,通國②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③,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④將至,思援弓繳⑤而射之,雖與⑥之⑦俱學,弗若⑧之矣⑨,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注釋

弈秋,人名,因善弈,人稱弈秋。
通國:全國 。
③弈:下棋。
④鴻鵠(hú):天鵝。
⑤繳(zhuó):系在箭上的繩,代指箭。⑥與:同。
⑦之:(代詞)他,指前一個人。
⑧弗若:比不上。
⑨矣:了。
⑩援:拿,取。
本文選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雖然和另一個人一起學習,俱 一起

譯文

弈秋是在全國最善於下棋的人,讓弈秋同時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奕秋的教導;而另一個雖然也在聽,心裏面卻一心認為有天鵝要飛來,想著要拉弓搭箭射它。這個人雖然與專心致志的那個人一起學習,卻比不上那個人。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商不如那個人嗎?回答說:當然不是。

作者

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以後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全書分《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等七篇。
孟子像孟子像
本文選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讀解

這裡所說的王,趙歧注為齊王,指當時有人怪齊王不明智而孟子不曾輔佐,孟子因此而作解釋。
一暴十寒,或者如俗語所說“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努力少,荒廢多,很難奏效。因此,貴在堅持,責在有恆心。
世間萬事莫不如此。即以生活小事而論,無論是練習寫毛筆字,寫日記還是練習晨跑,堅持冬泳,真正能夠持之以恆的有多少人呢?
至於孟子所舉到的圍棋,在他的那個時代也許的確只是雕蟲小技,但在我們今天,可已是了不得的盛事了。所謂“曠代棋王”,所謂“棋聖”,其桂冠已大有與聖人比肩之勢。
學習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這在今天,已是小學生都能明白的道理。古今通則,放之四海而皆準

讀法

/=停頓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wei)/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