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雕胡
- 別稱:菰米
- 界:植物界
- 科:禾本科
- 屬:菰屬
- 分布區域: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河北,甘肅,陝西,台灣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菰,多年生,具匍匐根狀莖。鬚根粗壯。稈高大直立,高1-2米,徑約1厘米,具多數節,基部節上生不定根。葉鞘長於其節間,肥厚,有小橫脈;葉舌膜質,長約1.5厘米,頂端尖;葉片扁平寬大,長50-90厘米,寬15-30毫米。圓錐花序長30-50厘米,分枝多數簇生,上升,果期開展;雄小穗長10-15毫米,兩側壓扁,著生於花序下部或分枝之上部,帶紫色,外稃具5脈,頂端漸尖具小尖頭,內稃具3脈,中脈成脊,具毛,雄蕊6枚,花葯長5-10毫米;雌小穗圓筒形,長18-25毫米,寬1.5-2毫米,著生於花序上部和分枝下方與主軸貼生處,外稃之5脈粗糙,芒長20-30毫米,內稃具3脈。穎果圓柱形,長約12毫米,胚小形,為果體之1/8。染色體2n=34(Hirayoshu 1937)。
菰的經濟價值大,稈基嫩莖為真菌Ustilago edulis寄生後,粗大肥嫩,稱茭瓜,是美味的蔬菜。穎果稱菰米,作飯食用,有營養保健價值。全草為優良的飼料,為魚類的越冬場所。也是固堤造陸的先鋒植物。古代菰生長正常,秋季結實,稱雕胡米,為六穀之一,後因黑穗菌寄生成畸形,不能開花結實,成為蔬菜利用。
分布範圍
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河北,甘肅,陝西,台灣
主要價值
菰葉如蒲葦,它開淡色的小花,花期較長,至秋,子實分批成熟,子為黑色,但容易脫落,因此很難培育成作物,人們多於夏秋二季逐次採集。採集來的子實,搓去外皮,揚淨曬乾,即成菰米。菰米呈圓柱形,兩端漸尖,表面棕褐色,折斷面呈灰白色,富有油質,質堅硬而脆。用菰米煮飯,香味撲鼻,且又軟又糯,故被我們的先民列為“六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