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創作研究

雕塑創作研究

《雕塑創作研究》是200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滕小松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字 數: 145000
版 次: 1
頁 數: 209
印刷時間: 2008-7-1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43853355
包 裝: 平裝

編輯推薦

研究視覺文化,創造視覺藝術,啟發視覺智慧,開拓視覺智慧,開拓視覺人文。

內容簡介

本書既探究了雕塑大師的創作奧秘,也關注了邊緣雕塑家的創作經驗。其中對國內雕塑家的研究都基於對實際創作過程的認真考察和對雕塑家本人的親自採訪,而對國外雕塑大師的研究則立足於大量外文資料的蒐集和具體創作過程的分析。因此,關於雕塑創作的動機興起、意象生成和形式建構的探討顯得十分真切,關於雕塑藝術的創作規律和演變機制的研究顯得特別實在。
本書融歷史敘述與邏輯分析、個案考察與綜合論述於一體,系統地研究了古今中外雕塑創作的六種典型模式,對雕塑創作實踐和雕塑理論研究具有一定的方法論意義和指導性作用。

作者簡介

滕小松,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中國雕塑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導師,中國《雕塑》雜誌編委、理論欄目土持人,中國南方畫院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首席評論家。曾獨立承擔國家藝術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中國工筆畫研究》第二卷《中國工筆畫的文化批評》。已出版美術史論專著《潛在與顯現——雕塑草稿研究》(榮寶齋出版社,2007年)、漫畫專著《漫畫百年諾貝爾文學獎》(安徽文藝出版社,2001年)和藝術評論專著《超越模式——沈從文小說的文化批評》(作家出版社,1999年)等。近年來主要從事藝術設計理論、藝術文化批評和藝術創作過程的研究。

目錄

第一章·矛盾境遇
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創作
第一節 逐層鑿刻與空間構想——《聖馬太》的雕刻技法
第二節 心象置入與物象放出——從“杜喬石”到《大衛》
第三節 世俗情趣與宗教精神——未完成的“聖母”浮雕
第四節 意味與形式——未完成的“奴隸”雕像
第五節 未完成的完成——未完成的“皮耶塔”雕像
第二章·激情蔓造
羅丹的雕塑創作
第一節 舊作品的衍生功能——關於一種雕塑方式
第二節 回歸最初的感覺——《施洗者約翰》與《行走的人》
第三節 意義的升華——從《戰敗者》到《青銅時代》
第四節 造型的寶庫——《地獄之門》的功能和命運
第五節 意象的整合——《加萊義民》的演進
第六節 折中處理與溫順修正——《雨果紀念像》的創作
第七節 禁止造型的慣性——《巴爾扎克》的突轉
第八節 從具體形象到抽象觀念——《思想者》的演變
第三章·過程體驗
亨利·摩爾的雕塑創作
第一節 “隱匿的城堡”——素描草圖·雛形雕塑·實驗模型
第二節 語言的痛苦——放棄“素描打稿”
第三節 直接雕刻——對雛形雕塑和實驗模型的硬質加工
第四節 捕捉靈感——《戈斯拉戰士》和《核能》的誕生
第五節 開拓空間——開洞、斷體、穿弦和環境預設
第六節 生命的意象——“母與子”圖式與“側臥”姿勢
第七節 非理性過程——在雕塑過程中尋找和發現
第四章·自覺尋索
潘鶴的雕塑創作
第一節 無奈的刪除——《課餘》的改動
第二節 艱難的轉換——《艱苦歲月》的演變過程
第三節 個性的存留——拒絕對《青年毛澤東》的修飾
第四節 自覺地修改——《廣州解放紀念碑》的變更
第五節 切點的尋找——《開荒牛》的誕生
第六節 不斷地完善——從《雕塑家之手》到《自我創造》
第五章·民間情狀
第六章·邊緣景況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