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版郵票

雕刻版郵票

印製郵票主要採用粘印(凸印)、膠印(平印)和凹印,凹印又分影寫(照相)凹印和雕刻凹印以及混合版套印。雕刻凹版郵票以線點深淺、疏密和粗細的特有表現語言而獨具魅力,受到集郵者的喜愛。同時,它又以難於偽造受到發行部門和印刷廠家的高度重視。但由於雕版郵票比膠版和影寫版郵票的生產周期長,工藝難度大,成本高,故雕版郵票發行較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雕刻版郵票
  • 工藝技法:粘印、膠印等
統計,不同時期,
雕刻版郵票

統計

據統計資料,1950年至1999年期間,中國發行雕刻版的紀念、特種、普通郵票(包括混合版套印)總計178套,其發行走勢呈駝峰狀。

不同時期

50年代發行的老紀特雕刻版郵票多達106套(紀68套、特38套),每套發行量不大,一般在700萬套左右,全部分散在北京、上海等地印刷廠用傳統的凹印設備印製,質量達到較高水平。1958年發行的《林業建設》雕版郵票獲"世界十大佳郵"榮譽,1963年影雕結合的《黃山風景》"迎客松"被評為國際最佳印刷獎。這一階段的雕版郵票數量既多質量又高,形成第1個高峰。
《開國大典》《開國大典》
1967年4月至1973年10月,為"文"票和編號票時期,共發行9套雕刻版郵票,因為這一階段的郵票發行量急劇加大,配合政治形勢的郵票接連不斷,雕刻版印製已遠遠不能適應倉促上陣快速發行的要求。但在1972年發行的《紅旗渠》影雕套印郵票,印刷質量很高,堪稱這一時期的佼佼者。
1974年5月至1991年為 JT票時期,集郵業務全面恢復發展,集郵隊伍日益壯大,集郵活動空前活躍,郵市幾度火爆,使中國郵票品種、數量都較前有嶄新的發展。這一階段發行雕刻版郵票41套(J票15套,T票26套),印製質量受到國內外好評,是又一高峰時期。
1992年起至今中國紀特郵票按年份編號,每年發行套數和印量不斷調整,印刷廠任務繁重,50年代引進的雕版設備老化,新引進的7色影雕機難以全面正常運轉,新增的南(河南)、北(遼寧)兩條郵票生產線主要印製膠版郵票,因此,紀特郵票採用雕刻版很少,儘管集郵者千呼萬喚,但這一階段只發行雕刻版郵票12套,平均每年1套半不到。 這一次《古代思想家》郵票採用影雕套印,以雕刻版的線點做人物的輪廓和主層次,以照相凹版做質色面部層次的細部變化,兩者結合起來,剛柔相濟,比較好地表現了人物的氣質和性格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