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琺瑯彩描金開光西洋人物瑞獸紋方瓶”組件通高25cm(足2.5)口徑8.3cm×4 , 器身9.1cm×4,底徑8.2cm×4,足徑11.5cm×4,整器由器身與托架兩部分組成;器形為方身、花口、倭角、折角撇足,瓶頸與足頸鏤12孔,如瓶內置入光源,即產生光芒四射,玲瓏剔透的視覺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雍正琺瑯彩描金開光西洋人物瑞獸紋方瓶
- 類別:琺瑯彩瓷器
- 年代:清代雍正年
- 製造:清宮造辦處
類別【琺瑯彩瓷器】
年代【清代雍正年】
製造【清宮造辦處】
文物現狀【流傳於世】
瓷托為四方八足柵欄形,方瓶的腔口、瓶底、瓷托面底均施綠松石釉,四框及器足斜面均用真金描繪人字形編織紋,器肩沿面處彩繪纏枝花卉紋,花口外壁寓意“福壽”的海濤蝙蝠紋,倭角平面以亮麗的寶石藍彩塗繪,四面開光內在純白無暇的釉地上以棕、黃、綠、玫瑰、翠蘭、淡紫、茜紅、胭脂紅等色彩描繪風景人物瑞獸紋,其中兩面繪不同姿態的西洋母子,另兩面各繪古柏雙兔,竹石西洋犬,背景各為鏤皺的山石,蒼虬的古柏,堯堯的翠竹、花色絢麗的紫葳;母子人物表情栩栩如生,瑞獸姿態安恬祥和,尤其是盤枝扭曲的古柏下的雙兔,色澤雅麗,充滿了肇瑞吉祥之氣,與郎世寧中西合璧的創新畫“卯兔解人意,吃草雙溪前”的畫風畫意如出一轍;那隻杏黃色的西洋犬皮毛皺褶,絲絲入微,姿態更為傳神;瓶底與托底署藍彩堆料雙款“雍正御製”;器壁胎質堅硬,薄厚均勻,器麵包漿溫潤,“琺瑯彩描金開光西洋人物瑞獸紋方瓶”工藝複雜而不乏精美,器形規整而不呆板,紋飾繁縟而不入俗套,符合雍正皇帝對琺瑯彩瓷器“往薄里收拾,往秀氣收拾,往細處收拾”的要求,所以這對充滿宮廷氣質的琺瑯彩瓷器,從繪畫風格來看,應該是在宮廷造辦處供職的西洋畫家所作,當屬清代瓷胎畫琺瑯的藝術珍品之一。因琺瑯彩屬歐美西洋人喜歡的瓷品,故精品大都為皇帝賞賜西洋傳教士及外國使節,或被列強掠奪而流落海外。這對描金開光西洋人物瑞獸紋方瓶為江南地區天主堂西洋傳教士留於教徒家中的傳世品,國內並不多見,2011年12月18日香港中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舉辦“新加坡慶典藝術珍品五周年拍賣會”上也有一個同類品種的方瓶上拍。
“瓷胎畫琺瑯”俗稱“琺瑯彩瓷器”創製於清康熙年間,是清代彩瓷品種之一,也是以郎世寧為代表的西洋畫家,將西洋畫表現藝術移於瓷器上的一種裝飾技法,後人稱之為“古月軒”,西洋人形象地將瓷胎畫琺瑯謂之“薔薇紫”。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瑯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瑯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製的瓷器新品種。琺瑯彩瓷藝起於康熙,精於雍正、盛於乾隆,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按圖紙式樣特製,再有清宮造辦處彩繪後並經多次低溫燒(烤)制而成。所需圖式均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用進口彩料依樣畫到瓷器上,所以瓷胎畫琺瑯也是我國清朝“洋為中用”的宮廷重要造辦技術之一。
龔燕蟒壬辰孟冬原創於滬上“去閒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