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款青花釉里紅折枝石榴寶月瓶

雍正款青花釉里紅折枝石榴寶月瓶

雍正款青花釉里紅折枝石榴寶月瓶,清代雍正時期瓷器,藏於開封市博物館。此瓶口徑5.5厘米,底長11.7厘米,底寬8.3厘米,高33.3厘米,小口直頸,瓶口為鑲鎏金銅口,頸部鑲鎏金銅箍一道,呈金口金箍。頸肩部和腹部對稱塑如意雲頭耳,圈足,腹部為圓腹呈月狀,因此又稱寶月瓶。頸部第一組紋飾帶飾回紋,第二組紋飾帶飾青花折枝蓮紋,因此又有“清廉”之意,腹部主要紋飾為折枝石榴紋,足部飾纏枝蓮紋。圈足內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該瓶為雍正景德鎮官窯御用品,青花釉里紅所繪出折枝石榴紋樣,自然和諧,相得益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雍正款青花釉里紅折枝石榴寶月瓶 
  • 館藏地點開封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清朝 
  • 類別:瓷器 
文物特徵,文物背景,製作技術,文物鑑賞,文物價值,

文物特徵

雍正款青花釉里紅折枝石榴寶月瓶,口徑5.5厘米,底長11.7厘米,底寬8.3厘米,高33.3厘米。此瓶小口直頸,瓶口為鑲鎏金銅口,頸部鑲鎏金銅箍一道,呈金口金箍。頸肩部和腹部對稱塑如意雲頭耳,圈足,腹部為圓腹呈月狀,因此又稱寶月瓶。頸部第一組紋飾帶飾回紋,第二組紋飾帶飾青花折枝蓮紋,因此又有“清廉”之意,腹部主要紋飾為折枝石榴紋,足部飾纏枝蓮紋。該瓶為雍正景德鎮官窯御用品,圈足內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
雍正款青花釉里紅折枝石榴寶月瓶
雍正款青花釉里紅折枝石榴寶月瓶瓶底

文物背景

青花釉里紅兩種彩色同時燒制在一件器物上,從考古發掘及故宮博物院院藏的實物資料來看,最早出現於元代。然而釉里紅和青花瓷器的燒制難度都比較大,尤其釉里紅瓷器比其它的彩瓷的燒制更為困難。到雍正時期,才完全掌握了這一技巧,能夠燒成紅藍兩色都很鮮艷的瓷器。
釉里紅釉下彩,它的製法是在成型的胎體上用氧化銅直接施彩,然後塗一層薄薄的透明釉,入窯用還原焰燒成。在高溫中金屬氧化銅不易呈現出來,因此,有的釉里紅瓷器有時也出現綠色苔點而別有風味。青花也屬釉下彩範疇,它的製法和釉里紅相似,但呈色劑為氧化鈷。在高溫中金屬氧化鈷由黑色變成藍色。
清代寂園叟《陶雅》記載有“釉里紅亦皆康雍為最精”。這時期作品的胎質提煉細緻潔白,結構緊密,釉質瑩潤光亮,造型規整,紋飾精美,花卉往往似惲南田的風格,給人富麗之感。這一時期紋飾有纏枝蓮花、松竹梅、三果、三魚、海水、龍、松鶴鹿等,造型有碗、瓶、水丞、尊等,而以瓶的式樣為繁多,有葫蘆瓶、玉壺春瓶、梅瓶等。雍正釉里紅較好的作品有三魚、五幅、三果碗,三果以畫桃子荔枝石榴者為多。

製作技術

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繪圖案花紋,然後施透明釉,再以1300℃左右的高溫一次燒成的釉下彩釉里紅是指用銅的氧化物(銅花)為著色劑配製的彩料,在坯體上(或先施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繪紋樣,再蓋一層青白釉,然後裝匣入窯,經1250~1280℃的強還原焰氣氛,使高價銅還原成低價銅,呈現嬌妍而沉著的紅色花紋。二者的燒成溫度不同,使之同時呈現鮮艷的顏色,需要調配青花和釉里紅的顏料配方,而且還要有技術熟練的燒成技工把莊操作,方可燒出呈色優異的瓷器。

文物鑑賞

青花釉里紅均為釉下彩。青花以氧化鈷為著色劑,發色為藍色,釉里紅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發色為紅色,青花和釉里紅同時使用,其青花採用浙江上等青料,青色清新而淡雅,紋飾用筆纖細,釉里紅色澤鮮艷,繪出石榴果,花蕊等點綴在青花枝葉之間,青花與釉里紅所繪出折枝石榴紋樣,自然和諧,相得益彰。
雍正款青花釉里紅折枝石榴寶月瓶
雍正款青花釉里紅折枝石榴寶月瓶瓶身

文物價值

清初,由於社會處於相對穩定,社會經濟文化進入了繁榮發展的階段,從而促進了制瓷手工業的高度發展。雍正釉里紅瓷器燒制的成功,也是清初瓷器發展重要成就之一。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