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中藥)

雉(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雉,中藥名。為雉科雉屬動物環頸雉Phasianus colchicus Linnaeus的肉。分布幾遍全國各地。具有補中益氣,生津止渴之功效。主治脾虛泄痢,胸腹脹滿,消渴,小便頻數,痰喘,瘡瘺。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雉
  • 別稱:華蟲《尚書》,疏趾《禮記》,野雞《廣雅》,雉雞《日華子》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雞形目
  • :雉科
  • :雉屬
  • :環頸雉
  • 分布區域:全國
  • 採收時間:四季均可
  • 毒性:無毒《別錄》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肉。

性味

味甘、酸,性溫。

歸經

入脾、胃、肝經。

功效

補中益氣,生津止渴。

主治

脾虛泄痢,胸腹脹滿,消渴,小便頻數,痰喘,瘡瘺。

相關配伍

1、治脾胃氣虛下痢,日夜不止,腸滑,不下食,野雞一隻。如食法,細研,著橘皮,椒、蔥、鹽、醬調和,作餛飩熟煮,空心食下。(《食醫心鏡》)
2、治消渴,飲水無度,小便多,口乾渴,雉一隻。細切,和鹽、豉作羹食。(《食醫心鏡》)
3、治消渴,舌焦口乾,小便數,野雞一隻。以五味煮令極熟,服二升半已來,去肉取汁,渴飲之。 肉亦可食。(《食醫心鏡》)
4、治痔氣下血不止,無力,野雞一隻。制如食法。細切,著少面,並椒、鹽、蔥白調和,搜作餅,炙熟,和醋食之。(《食醫心鏡》)
5、治腹腫,野雞(不問雌雄)一隻,陳皮、茴香(炒)、生薑、馬芹子(炒)、川椒(炒)等分。上用蔥、醋浸一宿,蒸餅和雞肉同作料為餡,少著鹽,外用麵包皮作餛飩,煮熟爛食用。(《類編朱氏集驗方》)

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煮食;燒存性研末,每次3-6g。

使用注意

有痼疾者慎服。

炮製

採集加工:四季可捕捉,以冬季為佳,宰殺後去羽毛及內臟,取肉鮮用。

形態特徵

環頸雉,別名山雞,項圈野雞《中國動物圖譜·鳥類》。體長約90厘米。雌雄異色,雄者羽色華麗。頭頂黃銅色,兩側有微白眉紋。頦、喉和後頸均黑色而有金屬反光。頸下有一顯著的白圈,背部前方主要為金黃色,向後轉為栗紅,再後則為橄欖綠色,均雜有黑、白斑紋。腰側純藍灰色,向後轉為栗色。尾羽很長,先端銳尖,中央黃褐色,兩側紫栗色;其中央部貫以多數黑色橫斑,至兩側橫斑也轉為深紫栗色;翼上覆羽大多黃褐而雜以栗色,向外轉為銀灰色;飛羽暗褐而綴以白斑;胸部呈帶紫的銅紅色,羽端具錨狀黑斑;脅金黃,亦散綴以黑斑;腹烏褐;尾下覆羽栗、褐相雜。雌鳥體形小而尾短,體羽大都沙褐色,背面滿雜以栗色和黑色的斑點。尾上黑斑綴以栗色。無距。虹膜栗紅色;眼周裸出。嘴淡灰色,基部轉黑;腳紅灰褐色,爪黑。

生長環境

主要棲息在漫生草叢或其他蔭蔽植物的丘陵中。

相關論述

1、《別錄》:“補中益氣力,止泄痢,除蟻瘺。”
2、《新修本草》:“主諸瘺瘡。”

附註

野雞腦:攪勻,塗凍瘡。野雞頭:燒灰和麻油,塗丹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