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賢書院

中國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又名集賢殿書院。唐宋創立史館弘文館(宋稱昭文館)、集賢書院,合稱“三館”。 漢、隋以來,有天祿閣、 文德殿、文林館、麟趾殿、觀文殿等官署,皆掌著述、藏聚群書、校理典籍。集賢書院與這些殿館一脈相傳,相因而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集賢書院
  • 定義: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
  • 又名:集賢殿書院
  • 首創時間:開元五年 (717)
  • 創立人唐玄宗
  • 藏書數量:8.9萬卷
書院由來,機構設定,書院藏書,書院影響,

書院由來

唐玄宗開元五年 (717),於乾元殿東廊下寫四部書,置校定官4 人。七年,於麗正殿置修書使。十三年,玄宗宴學士於集仙殿, 因改名集賢殿書院。

機構設定

書院設學士、直學士、判院、押院中使、修撰、校理、待制、留院、檢討、孔目、專知御書、知書、書直、寫御書、折書、裝書、造筆等官員及下屬,約100多人。以宰相任學士,稱知院事,另設副知院事。學士掌刊輯古今典籍,以辨明邦國大典。

書院藏書

凡天下遺逸圖書,賢才之隱滯,皆奉旨徵求。隨時申表可於當世施行的籌策及才藝、學術兼優的著述。集賢書院藏書8.9萬卷, 至唐德宗貞元三年,撰成《貞元御府群書新錄》。

書院影響

宋初承唐代“三館”之制,設立“三館”書院,賜名崇文院。
又於宋太宗端拱元年 (988),在崇文院中堂建秘閣,擇“三館”真本、古畫、墨跡藏之。東廊為昭文書庫,南廊為集賢書庫,西廊為史館書庫。“三館”官員皆沿唐制立名。
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下詔類集所訪遺書,撰成《秘書總目》,較《崇文總目》多出近萬餘卷。南宋淳熙五年(1178),撰成《中興館閣書目》,計收4.4萬餘卷典籍, 系統反映了宋代館閣藏書。
元明以後
元初,集賢書院與翰林國史院同一官署。掌提調學校、徵求隱士、召集賢良。
凡國子監、玄門道教、陰陽祭祀、占卜祭遁之事,皆屬集賢院。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分置兩院,增設大學士三員,新增官名有侍讀學士、 待制、院使、 譯史、典史、知印等名目。
元、明不校書,明清亦無集賢之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