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研究

《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研究》是一篇由沈偉國編著的博士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研究》
  • 作者:沈偉國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上海高新區“二次創業”探索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沈偉國著
閔宗陶指導
學科專業
產業經濟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地區經濟 國家創新系統 產業集群 技術創新 上海市
館藏號
F061.5
館藏目錄
2009\F061.5\12

中文摘要

高新區的建設與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成功標誌。經過十年多的歷程,我國高新區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高新區“二次創業”的發展思路是國家科技部在2001年全國高新區武漢會議上首次提出的。“二次創業”的實質是通過產業模式和經濟成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推動高新區步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使高新區由初期的產業引進發展模式向集群創新發展模式轉型,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抓手。2005年8月,溫家寶在第四次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為國家高新區的“二次創業”明確了“四位一體”的定位,即高新區要“努力成為促進技術進步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要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成長方式轉變強大的引擎,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服務平台,成為搶占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制高點的前沿陣地。” 本文的研究總結了產業集群理論和區域創新體系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首先提出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的概念,並通過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組成結構、功能效應、創新流程、主要特點的研究與揭示,深化對創新體系的認識。同時以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為視角來研究上海高新區“二次創業”的內容實質與推進措施,以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的核心思想,設計了衡量上海高新區“二次創業”的四位一體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實證數據的比較分析,評價上海高新區“二次創業”的現狀與主要瓶頸,最後提出上海高新區建立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發展模式與對策措施。 本文主要的研究內容和創新點包括: 1)研究視角的創新:本文以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為視角,將集群創新理論運用於高新區“二次創業”的研究,提出我國高新區提升產業能級,形成新的經濟成長方式的主要任務是建立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為建立“創新型國家”提供了實現途徑。 2)“創新理論”體系套用的創新:在總結產業集群和區域創新體系現有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我國高新區發展的基礎與特點,本文提出了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的分析框架,以將理論研究套用於我國高新區的實踐。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是在一定區域內,以產業關聯為基礎,以提高區域整體創新能力為目標,由創新主體群、創新網路與環境、集群互動機制構成的創新生態系統。以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理論框架為基本思路,對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的組成結構、創新流程、特點進行了研究分析,闡明了高新區域內業已形成的產業基礎與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內在關係,設計了區域創新體系的要素定位和組織結構,為在上海高新區建立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提供了理論依據。 3)高新區發展階段研究的創新:本文對高新區的發展進行深入調研和省察後,認為我國高新區的發展必然要經歷“要素空間集聚、主導產業集聚、創新體系完善和區域輻射聯動”四個階段,並提出各階段的發展特點及“二次創業”在四階段中的發展定位,對上海高新區建立了時間階段緯度,為跨越式發展模式研究奠定了基礎。 4)高新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的創新:本文在堅持“服從國家戰略、面向城市核心競爭力”的原則下,比較了矽谷指數、科技部評價指標、中關村指數、張江指數等各類高新區評價體系的差異,以溫家寶總理對高新區“二次創業”提出的定位,運用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理論框架,設計了衡量高新區“二次創業”的“四位一體”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分為三級,其中一級指標四個、二級指標十三個、三級指標五十三個。用這個評價指標體系實證分析了上海各高新區“二次創業”的各項能力指標,進行了指標橫向比較,在自主創新能力、經濟發展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產業升級能力等四個方面綜合評價了上海各高新區的發展水平,為高新區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實證支撐。 5)高新區“二次創業”實現途徑研究的創新:以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組成結構為框架,指明了上海高新區“二次創業”應建立開放的集群式創新體系,提出高新區在創新主體群、創新網路與環境、運行機制三個層面推進“二次創業”的對策措施,闡明了高新區“二次創業”的發展模式與實現途徑,對創新型國家的建立與區域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提供借鑑。 本文所提出的上海高新區“二次創業”評價指標體系,得到了上海市科委及上海大張江高新區領導小組的充分認可與肯定,已作為上海建立高新區評價指標的重要借鑑與參考。同時,本文關於集群式區域創新體系創新環境及運行機制的部分建議,已被納入上海大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一五”規劃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