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孫厝惠應大師信俗

集美孫厝惠應大師信俗

集美孫厝惠應大師信俗,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民俗,廈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集美孫厝雲龍巖廟宇,供奉祖佛惠應真異大師。南宋慶元二年(1196),惠應大師出生於孫厝,因平生為民眾解困救難,恩澤一方,受子民的愛戴與信仰,成為一方的保護神。正月初六是紀念朝庭謚封惠應大師封號之慶,每年都會舉辦進香聖節。

2010年9月21日,“集美孫厝惠應大師信俗”被列入廈門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集美孫厝惠應大師信俗
  • 批准時間:2010年9月21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
  • 保護單位:廈門市集美區孫厝雲龍巖廟宇管理委員會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傳承保護,傳承價值,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集美孫厝雲龍巖廟宇,供奉祖佛惠應真異大師。“惠應大師”名為孫應,南宋慶元二年(1196),惠應大師出生於孫厝,因平生為民眾解困救難,恩澤一方,受子民的愛戴與信仰,成為一方的保護神。在廈門的主祀廟位於孫厝雲龍巖。史料記載,孫應“少小聰穎,即異儕輩,不茹葷、不受室,長大後皈依佛教,尋師訪道”。在安溪,他創立了泰湖岩禪寺,“弘法授徒說謁,為周邊民眾治病,解民眾之疾苦”。孫應還曾進京為宋朝太后治癒頑疾,被皇帝敕封“真異大師”,明朝皇帝又追賜他為“惠應大師”。正月初六是紀念朝庭謚封惠應大師封號之慶,每年都會舉辦進香聖節。
隨著兩岸三地孫氏宗親和海內外信眾不斷回鄉尋根謁組祖,使孫厝惠應大師信俗不斷得到發展,其影響力也不斷得到壯大和提升。

民俗內容

每年正月初六,人們用五台金碧輝煌的神輦載著祖佛等神像繞境巡視,彩馬隊、彩旗隊、鼓樂隊、舞獅隊、宋江隊以及善信等組成的隨香團簇擁著佛祖神輦浩浩蕩蕩,所到之處人們焚香恭迎、頂禮膜拜,祈保平安。雲龍巖廟宇內外燈火通明、香菸繚繞,廟口廣場民俗的歌仔戲、炮子誠、舞龍、舞獅、宋江陣等武術表演輪番上場,好戲連台、通宵達旦。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據初步統計,惠應大師分爐有60多座,香火從閩南地區延續到東南亞國家及中國台灣地區,成為凝聚兩岸同胞以及海內外華僑華人的重要力量。
惠應大師信仰文化中所隱含的思想,特別是護國佑民、甘於奉獻、不求回報,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與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致的。

保護措施

集美孫厝惠應大師信俗項目保護單位為:廈門市集美區孫厝雲龍巖廟宇管理委員會。
2019年,一本集民俗傳說、資料與考辨於一體的書籍《惠應真異大師》正式出版,成為第一本全面系統梳理研究惠應大師信俗的專著,對傳承這項民間“活化石”具有重要意義。此書由孫厝人孫吉龍參與編寫,歷經5年多的資料收集和田野調查才完成。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09年正月初六、初九開始,來自海外回鄉過大年的鄉親在廈門集美祖厝孫厝、兌山、大社等地參加故鄉傳統廟會鬧元宵。集美僑鄉廟會紀念的是“開閩王”王審知和宋代名醫孫惠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