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蕭氏太始祖雄飛公,官至高涼中憲大夫,歷十三載,任滿歸途遇阻,遂卜吳邑大寨(今乙木村一帶)
基本介紹
- 本名:蕭雄飛
- 別稱:大寨蕭氏太始祖
- 字號:國鎮
- 所處時代:南宋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福建甫田
- 出生時間:1237年5月25日
- 去世時間:1321年10月18日
- 主要成就:治理高涼
大寨始祖雄飛公,原居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珠璣巷又後天樟州南靖錢版村層次遷入粵東至高州府入籍吳川大寨官高涼中憲大夫。
二世祖蕭振,諱 振,謚 文德,恩賜郡馬,任瓊州刺吏,娶黃氏,郡主洪氏夫人。振公 先葬南三後遷葬大坡營赤坎嶺,黃氏生二子長天麟,次玉麟,妻黃氏葬樟寨洞嶺 。
三世祖 天麟 振公之長子葬大坡營赤坎嶺安人娶張氏生三子,長敬甫,次祥甫,三光甫。公婆合 葬生甲向庚加卯 。
玉麟 振公之次子葬茂名那六嶺,娶安人馬氏生二子長可用,次敬用。公婆合葬 。
四世祖 敬甫 敬甫公居住吳川大寨 乃天麟公之長子 正房生嫡子從道,次房生長子弘道,公生於元朝太定三年歲次丙寅二月初七日卯時,洪武初為橡罷閒吏後取赴京 聽用年老放回時令兵部開報義男蕭那新編髮錦衣衛訓象千戶 當軍至永樂十七年歲次己亥六月十七日寅時乃沐浴更衣喚齊長幼教訓孝弟勤儉讀書 語畢瞑目而逝壽年九十有四葬於赤坎嶺 公之存日凜凜威儀救死濟飢從事刁筆名播當時 林氏祖母性德溫良治家有要相夫以道婦行優長在永樂間中於內寢壽年八十歲葬於張 寨嶺諡孝順節儉祥甫
祥甫公移居石城縣(廉江)大塘村公配陳氏世次詳石城
光甫公移居電白縣,娶安人孫氏,公婆合葬茂名縣那籙嶺 可用公 乃玉麟公之長子,遷居廣西省博流縣羅卞里,娶安人凌氏。 敬用公 乃玉麟公之次子,娶安人吳氏,無子。公婆合葬塘綴
五世祖長嫡子從道公(鶴地村始祖),敬甫公長房也,配黃氏生二子
長希仁
次希文
從道公字本張,號元復,公生於洪武七年甲寅正月廿七酉時至永樂四年從戎北直任軍機事。北京娶妾候氏享陽壽七十三歲卒 於正統十一年九月初十日亥時同妾候氏葬天順府宛平縣香山鄉饅頭村候氏家庒 公之存日持己以敬接人以恭移孝就忠屈己從人 黃氏祖母婦道端莊母儀慈愛孑立持家水霜固體壽年七十二歲卒於天順年間十月十五 日寅時葬那余嶺諡貞靜
五世祖 弘道公 字夲立號元長乃敬甫公次房也,配黃氏生五子
長希聖(竹橋)
次希賢(陽江)
三希顏(沙地)
四希孟(下山東)
五希程(乙木)
公生於元朝順帝三十一年歲次癸卯至大明宣德十年歲次乙卯十月十九日午時卒壽年 七十有三 公之存日特逹平姿囂囂怡怡化鄉睦族為世表儀諡澹軒 黃氏祖母婦行最雍容治家有古風奉親能織衽能盡次三從生於元朝順帝三十五歲次丁 未於正統五年庚申十月廿六戌時卒享年七十有四合葬樟寨嶺諡莊靜
六世祖長房長支希仁公字志善號純良乃從道公之長子也,娶邑顏氏無子一女名公遠適本邑張姓。
長房次支希文公字志顯號忠良乃從道公之次子也,娶本邑陳氏生一子名胄,陳氏祖母謚曰貞孝,合葬金 銀嶺。
次房長支希聖公 字繼明號秉元乃弘道公之長子也,配莊氏生四子長惟昌次惟惠三惟儉四惟信繼叔希程 一女適茂名吳門 公生於洪武十八年己丑六月十四日亥時卒於正統十四年己巳十月十九日卯時壽年六 十五歲 公之存日,德性溫良,教子有常,叨乘沐朝恩,嘉贈承德郎。 莊氏祖母四德全,治法凜然,教兒登進士,婦行獨稱賢,生於洪武十九年丙寅十月 廿三日子時,卒於正統十三年戊辰七月廿五日亥時,贈安人,諡端淑。合葬樟寨嶺。
次房次支希賢公 字繼哲號岳英乃弘道公之次子也,娶本邑李氏生一子名良未出世而公先逝壽年三十餘 歲 當其存日,表表令名,泰岳之英。雖然壽夭,子孫綿綿。 李氏婆女德優間,慈儉超群,孀居秉蓈,孝行榮身,壽年五十餘歲,殞於正統間葬 塘綴金星嶺。
次房三支希顏公 字繼緒號養純恩賜修職郎乃弘道公之三子也,配譚氏生三子,長湘次郁三馨,二女 長女茂邑李門,次女吳城陳家。 公生於洪武廿四年歲次辛未正月初二日酉時,卒於天順歲次壬午九月初九酉時壽年 七十二歲。 公之存日,不偏不倚,孝無間言傳家詩禮節凜然,叨沐國恩,誥贈修職郎 譚氏祖母德最優柔,治家異俗流,一生行孝道,桂五枝稠天順壽不周良質如是休, 誥贈安人,諡曰慈儉,合葬赤坎嶺尾。
次房四支希孟公字繼統號垂庵乃弘道公四子也娶本邑郭氏生二子長雲佐次雲佑三女長曰廣孫適丁鴻 次女女陳門三女化州薛門普公之為人偉哉德性善於慈令無偏無黨內外鹹敬, 郭氏祖母女德端 貞孝敬秉誠治家有道教子通經謚曰貞肅。
次房五支希程公字繼學號正軒乃弘道公五子也,娶梁氏無子立希聖公之四子惟信承繼三女長化州李門 次本邑李門三女陳門, 公之存日學窮天人本固源深素行無咎欽昔傳令, 梁氏祖母女德慈良孀 節水香奉養翁姑孝志攸長殊天短後。公逝於正統,婆終於天順謚曰慈莭,合葬那余嶺。
自南宋雄飛公開基以來歷七百餘年興家發達衍吳川,石城,電白,廣西,湛江,茂名,徐聞,高州,化州,海康,海南,湖南等散居約三十萬人,文人蔚起進士舉人貢學士廳局科級幹部則多若繁星,其對革命貢獻豐功偉績名垂萬載蔚為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