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崖所村

雄崖所村

雄崖所村位於即墨市東北部,西南距即墨市區45公里。隋以後屬即墨縣,明初置所城,今屬豐城鎮。雄崖所城東臨大海,西扼群峰。因其東北之白馬島上有一赭色雄偉斷崖而得名“雄崖”。有著600多年歷史是青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雄崖所村
  • 地理位置:即墨市東北部
  • 景點級別:青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建造時間:1402年
雄崖所,古城概覽,城牆概貌,歷史沿革,遺蹟景觀,玉皇廟,所獲榮譽,

雄崖所

雄崖所建於1402年,是鰲山衛通轄的守御千戶所,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這裡隔海與海陽、萊陽咫尺相望,有雞鳴三縣之美譽。古城為正方形,城有四門,各門都有門樓。現在雄崖所的城牆已全部頹塌,村中的東西、南北兩條大街是當年所城的主要街道,所城的東西兩門已無跡可尋,南西兩門保留尚好。雄崖所城遺址是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概覽

雄崖所位於即墨市東北方向約45公里處,地處豐城鎮北7公里處的海濱。雄崖古城建於1402年。雄崖所枕山瞰海,東臨大海,西扼群峰。明洪武初年,為抵禦倭寇侵擾,朝廷令沿海郡縣設定衛、所,從廣東沿海一直伸延至遼寧沿海區域,雄崖所就是鰲山衛統轄的守御千戶所,當時稱為“雄崖守御千戶所”,簡稱“雄崖所”。雄崖所設有正、副千戶各2名、百戶5名,為世襲制,管領春戍軍252名,秋戍軍319名,守城軍51名,屯田軍77名。
清乾隆年間,作為軍事機構的“巡檢”交移福山縣海口,雄崖所遂成為一個自然村落,後因人口增加分為南所、北所兩個村落。古城為四方形城池,城牆口有磚砌垛口,城牆外圍掘有壕溝,壕溝深約3米,現已填平,但城牆遺蹟依然可見。
雄崖所村雄崖所村

城牆概貌

雄崖所東城門現已消失,只遺留下幾塊石礎,但部分城牆保存得較為完好。
西城門門外題額為“鎮威”,城門內題額已失。城門門洞為夯土包磚結構的拱形券頂,外門高2.5米,內門高近3.5米。內、外門高度不等,系雄崖所地勢西高東低所致。城門內部通道長約12米。從“鎮威”門進入通道2米處,左右兩側牆角均鑿有方形洞孔,為當初城門及安裝門軸的遺痕。此段通道為便於城門開閉拓寬約30厘米,穹頂至地面的高度也相應增加。過了城門位置,通道又縮回原狀。據了解,當時雄崖所的四座城門均為木製,呈柵欄狀,厚重結實。
西城門是雄崖所的“峰巔”位置,地勢陡峭。攀上西城門,雄崖所的雄渾、險峻一覽無遺。雄崖所外圍即是丁字灣,丁字灣環以即墨、萊陽、海陽三縣陸境,形如“丁”字故得名。從城門上能看到白馬島及島上的赭石色峭壁。遠眺當初用來抵禦外侮的“雄崖”,四五米高的山崖顯得像一段尋常院牆。西城門兩側各建造一面梯形護牆。
雄崖所南門外題額為“奉恩門”,內門題額為“迎薰”,城樓至地面高約7米,石砌部分高約5米,石砌部分為白灰粘接,石砌以上部分則為磚砌,高約2米,拱券式城門內部為磚砌,從地面算高約6米,寬約3米,城上建有樓閣,從建城之初至今一直為一廟宇,有正房3間,兩側各有一間廂房,現在仍享有香火。登南門遠望,能看到附近山上的建於1389年的玉皇廟,玉皇廟的石砌無梁殿為古建築學的創舉。每年三月初九是舉辦廟會的日子,雄崖所南門外平地上便扎了戲台,熱鬧非凡。這一天,到雄崖所城樓上的廟宇進香的香客也是一年中最多的。經過六百多年風雨侵蝕,南門城樓塌陷多次,屢塌屢修。距今最早的一次塌陷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雄崖所城樓地面一側略高、一側略低,在城頂“奉恩”左側,也就是“迎薰”的右側,正是低矮處,在這裡間隔有兩處石砌排水口,每個排水口長40厘米,高5厘米。整座城池原為標準長方形,但屢次加固,內門“迎薰”左側現呈船頭狀。
雄崖所城雄崖所城
據了解,北城門曾名“還重門”,城門與城樓已於清乾隆年間傾圮,現只留有石頭照壁一段,高約4米,長約3米,寬約2米。北城門占踞雄崖所要害地勢,當初是否設有炮台未見記載,據分析雄崖所作為一處十分重要的軍事轄地,理應設有炮台的。青島地理考察隊員姜茂森

歷史沿革

雄崖所城建於明建文四年(1402年),是鰲山衛統轄的守御千戶所。雄崖所原額設正千戶2員,副千戶2員,百戶2員,所吏目1員,京操軍春戍250名,秋戍319名,守城軍餘51名,屯田軍餘77名。所城為正方形,城牆兩面均為磚砌,中間用黃土夯實,周長2公里,城有四門,各門均有門樓。城內外有城隍廟關帝廟、菩薩廟、玉皇廟、九神廟、天齊廟、先農壇等建築。
清朝初年裁減衛所兵員,廢除世襲千戶,改設千總一員統轄駐軍。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雄崖所隨同鰲山衛並於即墨縣,但因地處海防要衝,仍設巡檢、把總統兵駐防。
乾隆年間,雄崖所巡檢移駐福山縣海口,所城即成為一個村落。
如今,雄崖所村的李、王、趙、韓、陸、陳等姓氏即是當年所城守衛將士的後裔。雄崖所城牆已全部頹塌,僅於城東南尚存一段城牆殘基。現在村中的東西、南北兩條大街即為當年所城的主要街道。所城的東、北兩門已無跡可尋。南門經多次修葺,門洞和城樓尚為完好。城門外題額為“奉恩”,內題額為“迎薰”。西門現存的拱券形門洞系明代建築,長12.5米,外口高2.5米,內口高3.5米,底寬2.5米,門洞上方鑲一石額,題為“鎮威”。

遺蹟景觀

百年教堂
雄崖所南門內左側,保留有百年歷史的天主教堂,雖為平房,但建築高大。據史料記載,1890年德國人即在即墨設點傳教,村民們曾經見過神甫騎著機車穿街過巷。如今這座中西方風格兼容的天主教堂是雄崖所一處倉庫所在。
老井石刻
雄崖所城雄崖所城
雄崖所村西還有一口老井,外圍用石條拼砌,每根石條長約1.5米,在井口上形成“互”字狀,十分别致,井沿石條內壁四周,皆有題刻,兩側因打水磨損,字跡已殘缺不全。據現有題刻判斷,石條上刻的皆是當初捐資造井者的姓名。井壁題刻十分罕見,像是“功德碑”的一種變異,這也是雄崖所一處鮮為人知的人文景觀。

玉皇廟

在雄崖所的南門上遠望,能看到遠處山頭上的一座玉皇廟,與南門城樓上的廟宇遙相呼應。據了解,該廟建於1389年,在“文革”中曾遭毀壞,後重修。廟中的石砌無梁殿十分獨特。
建造於明代洪武年間,像一座哨所,高聳在豐城鎮雄崖所村西南的玉皇山巔。此廟主要由山門和神殿組成,結構緊湊,小巧玲瓏。神殿為歇山房頂,雕磚立脊,覆以陶瓦,環周磚椽承托疊澀密檐,仿木斗拱挑出殿角。殿堂有門無窗,券頂直邊,分內外兩間。內間設神龕、塑玉皇神像,外間塑諸神像,內牆繪製壁畫。山門為券頂門洞,門額題寫“玉皇廟”。立此俯瞰,丁字灣近在咫尺,雄崖所城盤亘腳下,遠山近海,黛巒碧波,盡收眼底。
其廟雖不恢宏,但它坐西面東的朝向卻是別具一格的。傳說:“天高皇帝遠、海低龍王近”,雖為玉皇修廟,但也不敢得罪龍王,所以建造者就把廟門東朝大了。

所獲榮譽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單,有著600多年悠久歷史的豐城鎮雄崖所村被正式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是此次我省惟一一個躋身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村莊,也是目前青島市惟一一個獲此殊榮的村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