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崖所故城

雄崖所故城

雄崖所故城位於即墨市豐城鄉海濱,因其東北部白馬島上有雄偉斷崖而得名。故城雄崖所為明初(1388年)為抗擊倭寇而建。清雍正12年(1735年)該所被裁撤,城池因此被廢棄,大部分被毀棄,惟南門及南門樓保存完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雄崖所故城
  • 地理位置:即墨市豐城鄉海濱
  • 占地面積:占地375畝。
  • 景點級別:雄崖所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概述,位置和命名,歷史,現狀,廟宇,地圖,保護,

概述

故城雄崖所為明初(1388年)為抗擊倭寇而建。清雍正12年(1735年)該所被裁撤,城池因此被廢棄,大部分被毀棄,惟南門及南門樓保存完好。
位於即墨市豐城鄉海濱,因其東北部白馬島上的雄偉斷崖而得名。故城為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所建,屬鰲山衛管轄。雄崖所建成後,成為山東屈指可數的海防要地。雄崖所為一正方形城堡,周長2公里,占地375畝。城牆由土夯築,外包青磚、石塊,高5米,頂寬3米,十分堅固。牆上用青磚砌成垛口,牆外有護城河環繞,建有“奉恩”、“迎薰”、“鎮威”等城門,門上均築城樓。城內有十字大街道通往各門,街道用石條鋪地,街嶇衢平整,商號林立,市井繁榮。雄崖所是當時防禦倭寇的濱海重地。清雍正十二年(1734)雄崖所被裁撤廢置。城池日漸衰敗,大部分被毀,現南門及南門樓保存尚好。西門仍保留明代初建時的原貌,門洞上方匾額的“鎮威”二字仍可辨認。
交通線路:乘青島—即墨公共汽車抵達即墨汽車站,後乘即墨—豐城汽車至豐城。

位置和命名

雄崖所故城位於雄崖所村,即位於山東省即墨市東北約45公里的豐城鎮境內。這裡東臨大海,西扼群峰,所謂“雄崖”指的是村莊東北白馬島上的一塊赭色的雄偉斷崖。
古城南大門古城南大門

歷史

雄崖所建於1402年。明朝建立以後,為抵禦倭寇的侵擾,在沿海各地設立衛和所。衛的級別高於所,雄崖所就是鰲山衛管轄下的一個所,在當時被稱為“雄崖守御千戶所”,後來簡稱為雄崖所。
古城上的房子古城上的房子
根據史料記載,明代的雄崖所設正千戶2員,副千戶2員,百戶2員,所吏目1員,京操軍春戍250名,秋戍319名,守城軍餘51名,屯田軍餘77名。清代建立以後軍事機構轉移到別處,這裡就變成一個村落,被稱為雄崖所村。
雄崖所的所城原本為正方形,城牆周長2公里,兩面均為磚砌,中間用黃土夯實。城東西南北各有一門,門上建有門樓。城牆現已全部頹塌,僅於城東南尚存一段城牆殘基。現在村中的東西、南北兩條大街即為當年所城的主要街道。
雄崖所的四座城門中,東、北兩門已無跡可尋。西門為明代建築,是整座所城的制高點,城門為拱券形,長12.5米,外口高2.5米,內口高3.5米,底寬2.5米,城門外題為“鎮威”,內題額遺失。
南門經多次修葺,門洞和城樓保存完好,城門外題額為“奉恩”,內題額為“迎薰”。

現狀

根據2006年的統計,雄崖所村共有461戶,總人口為1397人,村中的李、王、趙、韓、陸、陳等姓氏即是當年所城守衛將士“軍戶”的後裔,據說他們的祖先有的曾擔任過千戶之職。
古城內民居1古城內民居1
古城內民居2古城內民居2

廟宇

雄崖所村外有城隍廟、關帝廟、菩薩廟、玉皇廟、九神廟、天齊廟、先農壇等建築,其中玉皇廟聳立在城外的山坡之上,甚為雄偉。玉皇廟主要由山門和神殿組成,神殿為單檐歇山頂式建築。大殿有門無窗,分內外兩間,內間設神龕、塑玉皇神像,外間塑諸神像,內牆繪製壁畫。山門為券頂門洞,門額題寫“玉皇廟”。
玉皇廟玉皇廟
玉皇廟內景玉皇廟內景

地圖

雄崖所村緊鄰黃海,其外圍就是丁字灣,丁字灣環以即墨、萊陽、海陽三縣陸境,形如“丁”字故得名。由此也可見這裡地勢的險要,是明代進行海上防禦的重點地區,因而這裡在當時是著名的“九衛十八所”之一。

保護

2008年,雄崖所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雄崖所故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