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窩島(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紅興隆管理局八五三農場,兵團時期是瀋陽軍區黑龍江省生產建設兵團三師二十一團),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廣袤的三江平原上。北緯46度20分~46度5分,東經132度38分~133度15分。南北長45公里,東西行38公里。由東面的完達山和西面流入烏蘇里江的撓力河環繞。有三十萬畝山林、八十餘萬畝良田、二十餘萬畝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雁窩島版畫
- 地區:黑龍江省東北部
- 北緯:46度20分~46度5分
- 東經:132度38分~133度15分
雁窩島地域,版畫群體的形成,
雁窩島地域
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較好的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這裡有野鴨、野雞、大雁、白天鵝、丹頂鶴、灰鶴、白鷺、白鸛等珍稀鳥類棲息。雁窩島風光秀美、景色宜人,也是旅遊、避暑、觀光的好去處。
版畫群體的形成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由晁楣、杜鴻年、張禎麒、張作良、張路等年輕人隨部隊開赴北大荒,屯墾戍邊,創建農場,親身參與了開發北大荒的創業歷程。當年,他們並不知道,他們正開創著全新的北大荒版畫。人們只是憑著一股子熱情,在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簡陋的生活條件下,握刀向木,嘗試用套色版畫這種新興的藝術形式來抒發自己對新生活的感受。作為北大荒版畫開創者之一的晁楣(1958年隨部隊轉業到八五三農場,後任黑龍江省文聯副主席、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黑龍江省版畫院院長),就是從雁窩島(八五三農場)走出來的著名版畫家。同時代的還有雁窩島版畫家方元等。
六、七十年代,有以張朝陽(1964年畢業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同年赴八五三農場,後任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黑龍江省版畫院院長)為代表的知青版畫家,在艱苦的生活環境裡堅持創作使版畫隊伍不斷壯大。
八十年代初,在知青返城的形勢下,北大荒版畫的隊伍發生了變化,由北大荒人的第二代人成為了版畫隊伍的主力。這一時期身處雁窩島的蒙希平、丁立江、劉寶、李健、張學詩等十餘名年輕版畫家成為了北大荒版畫的主要力量。這一時期由郝伯義倡導的水印木刻,作為版畫的主導形式。
進入九十年代後,由於種種原因雁窩島的版畫家紛紛離開了農場,版畫創作出現了斷檔。
2005年末,由來志剛發起組織十餘名版畫作者,開始自發的雁窩島版畫群體創作。2006年雁窩島版畫群體得到黑龍江省文聯的確認,成為黑龍江版畫的一個獨立群體。同年,雁窩島版畫群體代表參加“黑龍江省版畫家代表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