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麥079

隴麥079

隴麥079是平涼市農業科學院2001年選用魯麥1號做母本、自育材料TW98-829-1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採用系譜法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

隴麥079株高95.8厘米,穗紡錘型,葉色深綠,莖稈基部堅實,抗倒性較好。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飽滿,商品性較好。高抗小麥條鏽病,較抗小麥葉鏽病和小麥白粉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隴麥079
  • 審定編號:甘審麥2016007
  • 作物名稱:小麥
  • 申請者:平涼市農業科學院
  • 育種者:平涼市農業科學院
  • 品種來源:魯麥1號(母本)、TW98-829-1(父本)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意義價值,

選育過程

2001年平涼市農業科學院在平涼市崆峒區涇灘試驗場選用抗旱耐肥、抗病廣適、優質高產品種魯麥1號為母本,以自育穗大粒多、株型緊湊,成熟黃亮的中間材料TW98-829-1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
2001~2005年在平涼市崆峒區涇灘試驗場連續種植F1~F5代,對其雜種後代群體連續進行自然淘汰和人工選擇,經5a大群體連續選育,於2005年決選出優良新品系TW2005-079。表現抗旱抗寒,穗大粒多,穗層整齊,莖基部堅硬,莖稈彈性較好,高抗條銹和白粉病。
2005~2006年度參加水地鑑定試驗,2007~2011年參加旱地品比試驗,2011~2013年參加甘肅省隴東片冬小麥區域試驗(區試號為隴麥079),2012~2014年參加平涼市山塬組冬小麥生產試驗。2013~2015年參加甘肅省隴東片冬小麥生產試驗,同期進行生產示範。
2016年4月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甘審麥2016007”。

特徵特性

農藝性狀:隴麥079屬普通型冬小麥,生育期268天,冬性,幼苗半匍匐,中熟。葉色深綠,穗紡錘型,株高95.8厘米,莖稈基部堅實,抗倒性較好。長芒白殼,白粒半角質,籽粒飽滿,商品性較好。穗長平均6.5厘米,小穗數平均16.0個,穗粒數37.2粒,結實性好,千粒重40.8克。分櫱力強,成穗率高,株型緊湊,穗層整齊,豐產穩產性好。莖葉功能期長,成熟灌漿轉色快、落黃好。
抗性鑑定:高抗小麥條鏽病,較抗小麥葉鏽病小麥白粉病,抗寒抗旱性好,田間綜合抗病性好,適應性廣。‘
品質分析:2014年經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農業測試中心檢驗,隴麥079籽粒粗蛋白含量12.17%(乾基)、賴氨酸含量0.407%(乾基)、濕麵筋含量20.24%(14%水分基),沉澱值27.1毫升(14%水分基),灰分1.36%(14%水分基),容重785.0克/升,水分11.1%。
隴麥079
隴麥079實物

產量表現

  • 品鑑試驗
2005~2006年度在平涼市農業科學院試驗基地參加水地品鑑試驗,折合產量為8334.00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長武134增產8.7%,居12個參試品種(系)的第1位。
  • 品比試驗
2007~2011年參加在涇川縣高平試驗場進行的旱地品比試驗,平均折合產量為4858.50k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平均增產5.67%,居11個參試品種(系)的第1位。
其中2007~2008年度隴麥079平均折合產量為3795.00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蘭天10號增產17.13%,居8個參試品種(系)的第1位;2008~2009年度隴麥079平均折合產量為3410.85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蘭天10號增產7.06%,居12個參試品種(系)的第5位;2009~2010年度隴麥079平均折合產量為5892.90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寧麥5號增產13.53%,居8個參試品種(系)的第1位;2010~2011年隴麥079平均折合產量6880.95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寧麥5號減產2.86%,居11個參試品種(系)第2位。
  • 區域試驗
2011~2013年參加甘肅省隴東片冬小麥區域試驗,2a11點(次)有7點(次)增產、4點(次)減產,增產點率63.6%,增產幅度6.32%~44.36%;2a11點(次)平均折合產量為4930.50千克/公頃,比對照品種西峰27號增產9.23%,增產達顯著水平,位居11個參試品種(系)的第4位。
其中2011~2012年度隴麥079平均折合產量為6142.05千克/公頃,比對照品種西峰27號增產11.53%;2012~2013年度隴麥079平均折合產量為3718.95千克/公頃,比對照品種西峰27號增產5.62%。
  • 生產試驗
在2012~2014年平涼市山塬組冬小麥生產試驗示範中,2a3點(次)平均折合產量4216.50千克/公頃,3點(次)均表現增產,平均比對照品種平涼44號增產7.80%。其中2012~2013年度平均折合產量3960.00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平涼44號增產4.20%;2013~2014年度平均折合產量4473.00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平涼44號增產8.60%。
2013~2015年參加甘肅省隴東片冬小麥生產試驗,2a8點(次)均表現增產,平均折合產量為4990.42千克/公頃,比對照品種隴育4號平均增產8.68%。其中2013~2014年度在平涼市農業科學院涇川高平試驗站、靈台縣種子公司什字試驗點和平涼市崆峒區白廟良種場進行的生產試驗中,3點均增產,平均折合產量為5026.5千克/公頃,比對照品種隴育4號平均增產10.80%。2014~2015年度在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鎮原試驗站點、隴東學院溫泉試驗點、平涼市農業科學院高平試驗站點、慶城種子管理站試驗點和靈台縣種子公司什字試驗點進行的生產試驗中,5點均增產,平均折合產量為4954.35千克/公頃,比對照品種隴育4號增產6.57%。

適種區域

隴麥079適宜在甘肅隴東的山塬旱地、丘陵乾旱山區和陰濕山區以及長武縣、乾縣、彬縣和隴縣,寧夏固原等周邊類似地區種植。

栽培技術

前茬收穫後應及時深耕滅茬,雨後耙耱,精細整地。適宜播期為9月中下旬。旱薄地保苗348萬~375萬株/公頃,旱肥地300萬~340萬株/公頃。播前施農家肥75000.0千克/公頃、尿素112.5千克/公頃、磷酸二銨225.0千克/公頃,灌漿初期噴施0.1%~0.2%的磷酸二氫鉀。隴東地區旱地9月中下旬適期搶墒早播,播量202.5~225.0千克/公頃,山塬旱地採用溝播種植。早春視苗情、春旱狀況追施尿素75.0千克/公頃,促進分櫱成穗。灌漿期搞好“一噴三防”。山塬旱地採用“三肥墊底一炮轟”施肥技術。最好採用溝播方式,以達到旱年增產,多雨年份防倒伏之目的。返青期適時適墒鎮壓、中耕鋤草,中後期加強田間管理,促控結合,及時防蟲治病。

意義價值

隴麥079選育與套用,極大的豐富了旱作農業區“三抗一豐”小麥種質資源,為隴東小麥品種更新換代提供了技術支撐,將會為小麥增產、糧食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