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頭水(陸游詩作)

《隴頭水》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隴頭水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出處:《劍南詩稿》
  •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陸游
作品原文,作品賞析,寫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隴頭十月天雨霜,壯士夜挽綠沉槍,臥聞隴水思故鄉,三更起坐淚數行。
我語壯士勉自疆;男兒墮地誌四方,裹屍馬革固其常,豈若婦女不下堂?
生逢和親最可傷,歲輦金絮輸胡羌。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

作品賞析

《隴頭水》是陸游晚年的作品,它表達了詩人對國事的憂慮,抒寫了詩人報國無門的悲憤心情。全詩四句一轉,首四句寫成邊壯士難以排遣的鄉愁。第一句寫邊地早寒,“十月天雨霜”已給詩抹上了一層哀傷的色調,製造了氣氛。“隴頭”,本是地名,在今陝西隴縣西北。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對邊地的泛稱。“雨”在句中作動詞用,“雨霜”即降霜。
第二句點明所寫對象身份是成邊將士。詩人以一個“夜”字,隱約地表達了終夜難眠,撫槍興嘆之意,開始觸及全詩主題,並由此而自然地轉入三、四句“鄉愁”的抒寫。三、四句寫戰士的鄉愁。古樂府《橫吹曲·隴頭流水歌》有“隴頭流水,流離西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之句;《隴頭歌辭》也有“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腸斷絕”的內容,都寫征人對故鄉的思戀和由此而導發的愁緒。
“臥聞隴水思故鄉,三更起坐淚數行”即化用此意,顯見思鄉之情,極是深沉使側。“我語壯士”四句語氣一轉,以長者的口吻勉勵戰士為國立功,鼓勵他們從哀傷中解脫出來。“我語”句直截了當地表達勉慰之意;“男兒”以下三句是勉慰的具體內容。
先指出男兒本應以天下為志,詩人從大處落筆,有意指出,為了國家民族,壯士不應割捨不斷故鄉之戀,家人之思。“襄屍馬革固其常”,則是“志四方”的深入和具體化,以豪語激奮將士。“襄屍馬革”典出《後漢書·馬援傳》:“大丈夫當死於疆場,以馬革裹屍耳。”後常用來表達英勇作戰,獻身國家的意思。
“豈若”的意思約相當於“怎么可以像那樣”。“婦女不下堂”,典出《春秋》襄公三十年《穀梁傳》:“婦人之義,傅母不在,宵不下堂。”如果說“裹屍馬革”是正面激勵,那么“豈若婦女不下堂”句則是從反面戒勉,指出男子漢大丈夫,本不應作女子態,留戀家庭小天地。這四句緊承前四句守邊將士的情緒而來,以問答的形式展開情節,揭示本質,明顯地是採用了古代民歌中慣用的表現手法。
它使詩形成了自然的過渡,也加強了詩感染人的力量。正是這明知而故問,有意而作態,使全詩形成新的轉折。“生逢”四句以戰士的口吻作答,表達了全詩的主題。詩指出,南宋王朝既已對敵妥約投降,成邊壯士雖決心以死報國,也請纓無門,報國無路了。從內容看,已直刺當時的政治、軍事的現實。“歲攀金絮輸胡羌”,是說每年要用車子裝了無以數計的金銀絲帛,送到金人那裡苟求偏安。句中“拳”指用車載運;“羌胡”借指女真貴族。
紹興十一年(1141),南宋小王朝與女真貴族達成了屆辱的“紹興和議”,規定每年向金繳納銀25萬兩,組25萬匹;隆興二年(1164),宋金又訂立了“隆興和議”,議定金、宋之間是叔侄之國。詩中“和親”、“歲輦”即指此而言。這裡,詩人通過將士之口,表達自己對南宋投降派屈膝辱國、恥事敵虜行為的痛心疾首之情。“夜視太白”兩句又從上兩句中化出,是上兩句內容導出的結果。
“太白”即金星,古人認為金星是“上公大將軍之象”,主殺伐,故詩中多以此比喻兵戎之事。李白《胡無人》即有“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之說。悲嘆“太白收光芒”,就是說南宋朝廷無意北伐,因此而使戍邊壯士落到了報國無門的地步,所以下面就有“報國欲死無戰場”的感慨了。這末四句既承上,對勸慰作答,又指出了將士之所以撫槍難眠,悲戚憂傷的原因。
因此,它不僅和“我語壯士”四句直接相承,就是和詩開頭四句也暗暗關連,首四句是外在的表現,末四句是內在的原因。我們不妨這樣看:全詩十二句中,首四句和末四句是實寫,中間四句是虛寫;寫報國無戰場是實,是本旨,語勸慰之意是虛,是引言,只是為了引出“報國無戰場”的感慨。所以,就整首詩看,詩中感情的抒寫是逐層深入的,詩中的內在聯繫是極為緊密的。
這首詩用韻很有特色,全詩一韻到底,句句押韻。這不僅能給人以完整統一,一氣呵成的感覺,還能使人感受到詩人有如江河奔流,澎湃傾瀉而出的感情,使詩在感情的抒寫上獨具激盪人心的力量。

寫作背景

這首《隴頭水》寫於慶元二年(1196),其時陸游已72歲。詩人一生雖然備受打擊,但愛國之情卻始終未有一絲衰減。《隴頭水》正表現了詩人這種強烈的捨身報國的熱切願望和深沉的報國無門的悲憤情懷,這和他後期的名作《示兒》等所表露的感情是完全一致的。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紹興(宋高宗年號,1131~1162年)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工詩、詞、文,長於史學。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其詩今存九千餘首,清新圓潤,格力恢宏,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