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詞條名,摘要,詳細介紹,建寨史和原因,布局和功能,古寨的今天,文化、人物,
簡介
詞條名
隴田東里寨。
摘要
潮汕眾多古寨中,汕頭潮南區的東里寨可稱得上是一座人文深厚、風韻獨特的古寨落。
詳細介紹
建寨史和原因
近日,記者專程驅車赴潮南區隴田鎮,探訪這座有著240餘年歷史的滄桑古寨——— 固若金湯的東里寨牆 東里寨位於潮南區隴田鎮東北角的東仙居委,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為昔年航海富商、號稱“潮陽四大富之一”鄭毓琮之孫鄭峻峰所建。
布局和功能
在隴田鎮和東仙居委的同志帶領下,記者一行繞過東里寨的東寨城,從北邊的正寨門進到寨裡面。從外觀看,東里寨就像一座小城池,牆上還留有一些抵擋強盜的碗大的彈痕。東里家廟大門與寨門同一方向。有趣的是,家廟大門、寨門與峽山祥符塔三點成一直線。站在寨門外,前面平疇千頃,視野十分開闊,溪流縱橫,祥符塔和北山的山巒,遠遠望去還能清晰見到。
據東里寨理事會理事長鄭創德老人介紹,東里寨的建築模式別具一格,在粵東一帶可稱得上獨一無二,國字殼的四周寨牆厚達60厘米,世人稱“東里寨牆可跑馬”,寨的四個角落設有四個更樓互相牽制,為了防盜賊,如全寨三個寨門關閉,則固若金湯。
據了解,東里寨是由12座三進三落厝和15座下山虎庭院組成,包括環寨牆的平房建築,共有房屋416間。庭院排列有序,整齊劃一,四街八巷穿過其中。寨四周築有長112米、寬114米的寨牆,牆頂端厚達60厘米。從高處看,寨牆環護,庭院櫛比,十分壯觀。寨有正、東、西三門,正門坐南向北,門上有牌樓,上匾書“東里騰輝”四個大字,為乾隆年間棉城進士蕭重光所書。東門匾書“涵元”二字,西門匾書“配極”二字,寨牆四角各有更樓,更延伸出寨牆外1.5米,上面修有跑道,可通四座更樓。四座更樓上還留有槍炮口,槍炮口互為呼應,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寨內20餘戶人家來往密切 到東里寨參觀,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建築群的嚴整有序,至今仍居住在寨里的居民“雞犬之聲相聞”,鄰里往來密切,就像一座獨立的小村莊。據介紹,寨內共有“三街六巷”,四周城牆環抱,按照傳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配套有房間108間,全部分布簇擁在寨里祠堂周圍,有如“百鳥朝王”。在寨里流連,仍可想像當年鄭氏“名門望族”的盛況。
古寨的今天
在居委書記鄭鎮武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寨里的住戶翁美琴家裡做客。今年已71歲的翁美琴住在第二條街的第一座院落。翁美琴老人告訴記者,她在家裡排第三,有七姐妹兩個弟弟,她21歲時就從和平五華嫁到這裡,至今已在東里寨里住了50年了,她有三個兒子,她與大兒子住在一起。翁美琴說,當時嫁到寨里,房子同現在差不多一樣新,都沒怎么動過。她每天大多數時間都是呆在寨里,寨里對她來說已是夠大的了。 記者在翁美琴狹窄的房裡見到了她剛種田回來的大兒子鄭志宣,房裡的擺設基本上都是老式的床桌,只不過多了些電視機、電腦等現代電器。言談中,翁美琴老人流露出搬到寨外居住的盼望,在寨里的居民看來,他們美好願望便是能在寨外蓋新房子搬出去住。
據了解,東里寨所在的東仙居委現有人口5600多人,海外華僑眾多,在外鄉親也有五、六千人。相傳東里寨建寨時祖籍人口含傭人在內僅有21人,直到解放後最多時居住人口有四個生產隊共1500多人,如今已有很多住戶搬到寨外,現僅有20多戶100多人。
文化、人物
著名僑領鄭午樓博士故居保存完好 東里寨歷來名人輩出,著名的旅泰僑領鄭午樓博士的故居便在寨內西側寨牆下的一間房,至今保存完好,鄭午樓博士小時候曾在這裡生活過。故居所在的“老東里七巷”有一口水井,是寨里僅有的兩口井之一。據鄭創德介紹,相傳故居門前巷道的地下有一座倉庫,用以儲備燃料,但如今地下倉庫的入口在哪裡已不得而知。他告訴記者,鄭午樓先生捐資超過千萬元,為東里修祖祠、修巷道,為鄉民建飲水工程、建學校、醫院,設教育基金,做了不少好事。去年他還曾到泰國看望過鄭午樓博士,鄭午樓博士的兒子去年也曾回鄉看看古寨。 東里寨正積極申報省級“文保”單位 由於東里寨有著較為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東里寨於2001年3月還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當地還正著手積極申報省文物保護單位。
據了解,東里寨又是沙隴民俗文化的縮影,裡面存有大量用於農田生產耕作及生活的用物。如犁、耙、筐、籮以至舊俗婚娶的五桶、家私等等,是研究潮陽古代民居建築和旅遊參觀的景點。東里寨建築獨具魅力、風景迷人,近年來逐漸為外界所了解,不時有遊客和文史專家、攝影發燒友慕名而至,在這裡流連忘返。 當地政府近來也正在文物保護、旅遊開發上花心思,古寨前約十多畝地如今都辟成“東里花園”種上各種花木,繞寨牆東西兩側各有數畝空地全部種上風景林。當地政府還邀請有關單位對整座古寨進行測量規劃,以期讓古寨煥發出新的生機,讓更多的人領略她的風采。